1.                           簡介

 

1.1                       工程項目背景

 

1.1.1                 全港土地排水和防洪策略研究- 第二期(TELAFLOCOSS 2)建議對新界北部和新界西北地區五個排水盆地的二級和當地雨水排放問題進行詳細研究。於是渠務署展開元朗,錦田,牛潭尾和天水圍雨水排放系統總體規劃(YLDMP)對於其中兩個盆地處進行研究調查。這兩盆地為元朗,錦田和牛潭尾盆地以及天水圍盆地。

 

1.1.2                 YLDMP研究確認了研究區域中現有雨水排放系統中的問題,並建議分兩階段進行改善工程。第一階段的工作是減輕注的主管道排水的緊急問題。第一階段工作進一步細分為兩期,其中第二期要建造包括二級排水道KT13(項目)的多條二次排水道。

 

1.2                       工程項目位置

 

1.2.1                 二級排水道KT13(以下稱為KT13)工程位置是位於一個確認的鷺鳥林的附近,河背鷺鳥林。這個地區位於新界西北區,錦田南部的馬鞍崗和河背之間。工程大約在大欖隧道青朗公路入口東北部1公里,距離九廣西鐵路線和車廠不到300米,以及在大欖郊野公園的正北。圖1顯示了KT13相對新界西北主要集水處的位置。

 

1.3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要求

 

1.3.1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附表2I部分的I.1(b)(vii)Q.1種類,二級排水道KT13的建造和運作的是一個指定工程項目。它的建造和運作需要得到環境保護署的環境許可証。根據條例規定的法定批准程式,工程項目倡議者在申請得到環境許可証時,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以作參考。

 

1.3.2                 環境影響評估的目的是,提供有關提議設計專案以及同期相關工程的建造和運作帶來的環境影響性質和範圍,並對項目的環境可容性進行決議。

 


2.                           工程項目說明

 

2.1                       二級排水道KT13

 

2.1.1                 YLDMP提議利用二級排水道KT13排放現有河流不足的馬鞍崗區域,處理河背水塘以南的截水區溢流問題,並且為將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建設。

 

2.1.2                 為了能夠提高河流的水利性能,河流的下游部分(A段)被加寬和加深建成為寬5米,深3米石籠襯砌的梯形排水道。上游部分(B段)也建成為寬5米,深度均為2米石籠襯砌的梯形排水道。

 

2.1.3                 在馬鞍崗河流的中部將建造一條雙管混凝土暗渠,並在暗渠的上方建造一條維修通道。此暗渠能夠控制馬鞍崗河流中段部分的水流,從而確保在一場五十年一遇的暴雨中不會泛溢,同時又能維持KT13河道中游在旱季的原來流量,從而使河背鷺鳥林和相關生境得到保護。

 

2.1.4                 通過對上游和下游部分的加寬和加深,以及中部加建的暗渠,馬鞍崗河流具有了充足的流量能力來滿足最大預測流量。圖2a2b顯示了KT13的細節。圖3顯示了典型的梯形排水道石籠構造。

 

2.2                       考慮替代路線和排水道襯砌方案選擇

 

替代路線

 

2.2.1                 雙管暗渠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對河流中部的更改,從而保護河背鷺鳥林和相關生境地。提議的雙管暗渠路線限制在河背村和河背鷺鳥林的東部和東南部。本研究已對替代路線及建築方法進行評估,結果發現位於現有路線西面和北面的馬鞍崗村的村屋群和墓地地點,均對本項工程的設計造成限制,亦因此要變更雙管暗渠的路線的可行性極低。暗渠路線已避免影響生態價值較高的河背鷺鳥林和相關的河流生境地。但是,本項工程不可避免需要局部佔用到約420平方米的自然保育區。這部分保育區主要屬於草地生境。考慮到環境影響,在不抵觸解決村民水患的主要目標的情況下,佔地面積已被盡可能的減到最低。

 

排水道襯砌方案選擇

 

2.2.2                 考慮到受影響河流部分的水力性能,保養要求和生態功能,採取對現有河流部分設計石籠襯砌排水道,同時對採用了雙管混凝管設計。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雨季洪水能夠迅速沿暗渠流到下游,從而使用石籠襯砌的部分能夠減緩旱季流量,保留沉積物,有利岸邊植被的生長,並彌補一些KT13項目佔用的土地的生態價值。位處中段段落的雙管暗渠將可以導走所有峰值水流同時又能在安全的情況下提供持續的補償性水流至現有河道。這樣將可以維持河道的生態價值及為棲息於附近生境的鷺鳥提供覓食場所。

 

2.3                       工程項目的立項論證

 

2.3.1                 元朗、錦田、牛潭尾及天水圍地區目前雖已有排水系統,但隨著該地區迅速的城市化,徑流比率不斷增加,現有的排水系統已經不能達到要求的防洪標準,所以每逢大雨日子經常發生洪水氾濫。根據1993YLDMP的研究結果,提議中的工程項目將有利於緩解研究區域經常出現嚴重洪水的問題。通過工程項目的執行,能夠大大降低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受洪水危害。具體而言,YLDMP確認天水圍,錦田和牛潭尾 地區需要建造數條二級排水道以便:

 

(i)               為現有二級排水設施不足的區域排水;

(ii)             解決現有的水浸問題;

(iii)            處理集水區的泛溢;和

(iv)           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

 

不開展本工程項目可能產生的後果

 

2.3.2                 不開展本工程項目可能產生兩個後果如下:

 

(i)                     研究中確認的洪水區將繼續遭受洪水危害,包括元朗,錦田,牛潭尾和天水圍。

(ii)                   研究區域的發展受阻礙。

 

2.3.3                 由於二級和地方排水系統的缺乏,即使在主排水道導流工程完成後,下大雨時局部地區仍然容易發生水浸。另外,都市化的加快和土地用途的改變也增加徑流量,以至於增加水浸風險。因此,十分明顯的,若不開展本項目將迫使當地居民面對不斷增加且難以忍受的水浸風險,還會阻礙新界西北地區的發展。

 


早期研究(確定需要)和政策許可

 

2.3.4                 本項目最早是由另一個名為“全港土地排水及防洪策略研究-第二期”的顧問報告提出的,開展該研究是為了讓渠務署解決新界西北部和北部地方的水浸問題。該報告確定了研究地區排水系統的缺乏,並建議應對主排水道進行疏導以提供足夠的防洪能力,同時還對地方和二級排水系統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政府採納了這些建議,並將它們納入1995年施政報告中的政策評論部分。

 

工程項目的需要和效益

 

2.3.5                 本工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區域中多次造成嚴重洪水的排水問題。馬鞍崗和河背的村民都會從工程項目中受益。

 

2.3.6                 擬建的雙管暗渠能夠處理堤岸溢流,同時避免影響現有河流中部的河背鷺鳥林。設計會保證這個中部區域的低速連續流,從而保存鷺鳥的河流棲息地。

 

2.3.7                 本項目可去除有臭味,不可觀和受污染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可能的來自家禽糞便和家居排放。本項目也能夠清除傾倒入附近魚塘的一些建築廢料。利用石籠襯砌的堤岸和河底以及提議的補償種植,相關的環境影響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3.8                 總之,項目在最小生態影響的同時減少了村民受洪水威脅。

 

2.4                       公眾諮詢

 

2.4.1                 在環境影響評估研究過程中,本公司對綠色團體,錦田和八鄉鄉事委員會,元朗區議會城鄉規劃及發展委員會進行諮詢。因為本項目能夠緩解區域的水浸威脅,相關的村代表們和鄉事委員會委員們對此工程項目都沒有異議。

 

2.5                       項目計劃

 

2.5.1                 項目預定在2007年中開始建造,並期望於2010年中完成。

 


2.6                       同期執行的工程

 

2.6.1                 所有的主要基建工程項目,例如九廣西鐵和錦田主排水道已經完成,在KT13附近只有少量其他同期執行的工程項目。

 

 

3.                           環境影響評估結果的總結

 

3.1                       生態

 

3.1.1                 主要的生態影響包括生境的損失和對河背鷺鳥林的干擾。建議的可行緩解措施已考慮『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中的一般政策:避免抑減彌償。排水道設計已詳細考慮替代路線及採用排水繞道方案,從而避免對河背鷺鳥林和相關生境地,自然保育區及鄰近林地的影響。抑減措施包括在建築工程期間限制施工的時間和長度及限制進入重要生境地。建議中的種植竹及採用石籠襯砌的排水道設計則可抑減運作期間的影響。建議的補償植樹將彌償相關生境的損失及提高河邊的生境從而提供一個適合的鷺鳥生境地。預測的生態影響和對應的緩解措施(4)以達到可接受水平總結如下:

 

建築階段影響

 

排水道開挖對現有河流生境和動物的干擾

 

3.1.2                 若不採取緩解措施,工程項目造成的對河流生境和動物的干擾會對生態產生一定影響。項目性質對河流生境和動物的直接影響是不能消除或減少的;但是,除了上下游兩端各100米界限的工程區外,建議任何時期都將A, B部兩段的工程區域限制在75米。因為A, B兩段相隔超過300米,而且建造都是單向的,所以A, B段的工程可以同時進行。這能夠縮短建造期,減少建築階段在任何一個位置的干擾,並減少利用河流和周邊河岸作為飼育和築巢區域的野生動物生境損失的擴大。

 

3.1.3                 通過這樣的緩解,剩餘的建築階段影響會減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排水道開挖對鷺鳥林的干擾

 

3.1.4                 河背鷺鳥林在2005年並沒有被佔用。當鷺鳥林再次被佔用,若不採取緩解措施,建造工程將會令它又不被佔用,這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將鷺鳥林100米範圍內的施工工程限制在鷺鳥的非飼育季節則可將對飼育鳥的直接干擾影響消除。

 

3.1.5                 因為擬建的暗渠臨近鷺鳥林的北部,如果該鷺鳥林再被佔用,項目會使鷺鳥林面臨嚴重干擾。鷺鳥林再被佔用的機會不大。然而,如果鷺鳥林在施工前再被佔用,其受干擾的鷺鳥將由受干擾的鷺鳥林區域而轉移到其他區域或者到其他鷺鳥林而不會完全妨礙鷺鳥的飼育。相應的,剩餘的干擾影響預計為沒有重要性或非常小而鷺鳥因受干擾而遷移或妨礙飼育的剩餘影響預計為非常小。

 

雙管暗渠的建築對生境和動物(除了白鷺)的干擾

 

3.1.6                  若不採取緩解措施,雙管暗渠的建築對生境和除白鷺之外的動物造成負面影響較小。但是,研究建議工程承辦商在那些敏感地區即沿毗鄰自然保育區及河背鷺林的地盤界線設立鐵網圍欄以限制進出。同時可能會對白胸魚郎飼育棲息地產生一些影響,足夠長度的河流將保留以供這類品種作為飼育棲息地。相應的,對這品種的輕微影響是不需要緩解措施的。

 

改變臨近濕地的地下水位

 

3.1.7                  建築工程預期會造成臨近濕地地下水位的下降不多於600毫米(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因此濕地區域的總體影響很小,從而預期負面生態影響會很低。再者排水道部分的工作區域安排限制在最大75米的長度內(除上下游各100米的界限外)將進一步減少這個負面影響。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會改變對剩餘影響的整體評價,因為在不進行緩解措施的情況下已經認為它很低。

 

運作階段影響

 

河流生境和動物的損失

 

3.1.8                 若不進行緩解措施,工程對河流生境和動物的損失預計會造成中度生態影響。使用石籠襯砌的排水道將會促進水濱和水生動植物的重新生長。相應的,若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運作階段對河流生境和動物的影響會很小。

 


具有中度生態價值的低地草原 / 休耕地的損失

 

3.1.9                 擬建的二級排水道KT13將會造成低地草原 / 休耕地的永久損失。雖然這種生境被認為具有中等生態重要價值,但受影響的區域很小因此影響規模也較低。於是,不必要進行緩解措施。

 

中等生態價值魚塘的損失

 

3.1.10             擬建的二級排水道KT13將會造成魚塘區域的永久性損失。雖然這種生境認為具有中等生態重要價值,但受影響面積很小並且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境和飼育區域損失也很小。因此工程影響規模也很小,於是,不進行額外的緩解措施是可以接受的。

 

中等生態價值林地的損失

 

3.1.11             由於已對擬建路線進行慬慎調整以減少砍伐現有樹木的需求,所以具中等生態價值林地的損失已被減至最低程度(只有0.008公頃)。雖然這種生境具有中等生態重要價值,但受影響面積非常細小並且個別樹木和生境遭受損失的生態價值也很低。因此影響規模很低。於是,對個別樹木的損失而進行生態措施的補償是不需要的。但是,研究建議通過植樹來補償生境的損失(圖4)。

 

對鷺鳥林的干擾

 

3.1.12             如果鷺鳥林在開工之前再被佔用,而不採取任何緩解措施,穿過鷺鳥林地區的排水道預計會造成鷺鳥林的再次廢棄。這是一個主要的負面生態影響。避免對穿越鷺鳥林地區的河流部分(一小段的河曲路線除外)進行具排水繞道設計的工程和限制建築工程的時間預計能夠消除這種負面影響。排水繞道將被設計為能夠維持那些不經修整的河道的現有水流量。

 

3.1.13             但是,長期來看,只要建議中的種植竹及補償植樹成長後,就會消除對於鷺鳥林地區的負面影響。這能夠隔絕鷺鳥林地區受到人類干擾,還能夠在鷺鳥林附近提供潛在築巢地(假如鷺鳥林再被佔用)。對於本區域白鷺數量的長期影響認為可以忽略,因為無論是鷺鳥林鄰近地區還是更廣闊的區域可供使用的築巢,棲息和飼育生境都沒有減少。

 

3.1.14             相應的,這個工程項目不會造成嚴重的永久性剩餘生態影響。因此認為在項目能夠減少洪水的更廣泛受益的背景下,建築期間的低至中度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3.2                        噪音

 

3.2.1                 因為工程區域和噪音敏感受體之間很臨近,在KT13建築階段利用機動設備預期會產生建築噪音。工程將會採取緩解措施減少建築噪音的影響以達到可接受的水平。建議的緩解措施包括使用靜音設備,使用隔音屏障和良好的工地作業。如果承建商能夠使用建議的緩解措施,則建築噪音水平可以保持在合理水平。

 

3.2.2                 建議在建築期間,對具代表性的噪音敏感受體進行監察,以確保建議緩解措施的有效性,並對建築階段進行監察以確保建築噪音的水平符合要求。

 

3.3                        空氣質素

 

3.3.1                 預計在建築階段的地盤平整和排水道開挖期間所產生的塵埃對鄰近的敏感受體造成潛在的空氣質素影響。建築塵埃也會從任何未加蓋的材料儲存中飄出,或在運載中落下。在環境影響評估中提議了一系列防範措施以減小潛在的塵埃影響。並制定了一套環境監察和審核機制,來監察潛在的塵埃影響並審核承建商對塵埃防範措施的執行。

 

3.3.2                 在提議的KT13工程的挖掘過程,當從現有河流部分挖出受污染的沉積物是會有暫時的嗅味影響。挖出的沉積物在等待移離現場的時候,會加覆蓋並在當天內移走。

 

3.4                        水質

 

3.4.1                 據觀察所得,KT13河道的現況是:沒有碎屑或垃圾積聚、水流暢通、清澈但仍具有明顯的氣味透出。 另外,河道依然持續收納部分來自附近村屋未經處理的住宅污水和禽畜飼養場的表面徑流。

 

3.4.2                 因排水道的建築工程而出現的含淤泥徑流、挖掘河道期間所產生的沉積物干擾和混凝土工程都將會對這水體構成負面影響。提供附有淤泥收集器的合適排水系統、良好的工地管理措施、挖掘污染沉積物時所實行的謹慎施工程序、適當的污水收集及其處理系統都可以將這些影響予以即時緩解。

 

3.4.3                 水質方面的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已被確定從而為潛在受影響的水體建立最新的基線狀況,並在施工期間就著各個目標核查建議緩解措施的執行效率。

 

3.4.4                 在有效執行所有緩解措施的情況下,是項工程項目的運作對受體水質所構成的影響將僅屬輕微。

 

3.5                        廢物管理

 

3.5.1                 KT13的建築階段,無可避免的將產生一些建造和拆除建築廢料。這些廢料主要包括工地清除平整廢料,拆除廢料,掘物料,污染沉積物,多餘混凝土,多餘木料,化學廢料,廢水,車輪清洗廢料,污水和其他廢棄物。廢棄物的回收和再用已進行了評估,其相應的處置途徑也得到確定。廢料的種類、數量及產生時間已盡可能的得到估計,並且根據“避免-最小化-再用-處理”的層次關係進行分析。也計出對於回收和處理的需求。

 

3.5.2                 如果對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築廢料有一個嚴格的控制,以及根據建議的緩解措施來儲存、管理、運離以及棄置廢料,那麼潛在的影響將不會發生。建議的緩解措施會包括在一個環境管理計劃中並成為工程合約的一部分,這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執行。施工階段需進行環境審核以確保相應的廢物管理作業的執行情況。

 

3.6                        文化遺產

 

3.6.1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已經考察了整個工程施工區域的考古價值,這些區域將會在施工中改變或者開挖。文化遺產報告顯示在此區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存在考古沉積物。一份較為全面的記錄已作為報告的一部分,這份報告描述KT13工作區域以外3090米的地區的文化遺產的情況。除了在離暗渠15米的清朝古墓,其餘的視覺、振動及水位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工程施工階段前及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現況檢查並作為環境監察及審核的一部分,以保證這個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得到保護。

 

3.7                        景觀及視覺影響

 

3.7.1                 潛在的景觀資源及具有景觀特色的地方的影響評估已在研究的範圍內進行。已確定的主要的景觀資源包括約800米長的半天然河和共擁有約910棵樹的果園/園藝園。這裏沒有受保護的樹木,冠軍樹,具有較老樹齡的有價值的樹木或者具有重要保育價值的種類。在天然林地中主要的樹木種類包括鵝掌柴,馬尾松,銀柴,朴樹,土蜜樹,樟,鹽膚木,木蠟樹,對葉榕和血桐,所確定的景觀資源影響主要包括長約800米的半天然河流的渠道化,填平面積約830平方米的魚塘以及大約13459棵的樹木分別受到永久和臨時的影響。

 

3.7.2                 研究區域的具有景觀特徵地方包括農田區、林地、河流、魚塘、工業區域和明渠。特別敏感的景觀特色區域是林地,河流和魚塘地貌區域,這些區域的景觀影響從中級到高級不等。河流景觀影響則為中等。而對於其他景觀資源及具有景觀特色的地方影響是輕微至不影響的。

 

3.7.3                 潛在視覺影響是基於視覺敏感受體的資料上進行評估的。這些包括居民、產業工人、汽車乘客、行人和休憩處使用者。特別敏感的受體馬鞍崗村,大村和河背村北面的居民。在施工階段,對相關敏感受體構成的剩餘視覺影響預計僅屬中等至輕微。在運作階段,對於視覺敏感受體的剩餘視覺影響是輕微和無實質性的。

 

3.7.4                 緩解措施根據景觀緩解設計(圖5a5b)進行包括樹木的保留、補償種植和緩衝種植(包括約148棵樹木及竹叢)、用石籠襯砌河岸及河床、車輛及行人通道、維修通道及休憩處的美觀設計/色彩處理。據上所述,本工程的景觀及視覺影響通過緩解措施的執行是可以接受的。

 

3.8                        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

 

3.8.1                 相應的緩解措施已在環境評估報告中被推薦為緩解工程施工及運作期間產生的潛在不利影響。在這些建議的基礎上,也已經制定了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

 

3.8.2                 關於緩解措施的適當要求將包含在建築工程合約中。為了確保工程的環境狀況達到所有相關法律和合約的要求,承建商須準備並貫徹一個環境管理計畫,計畫中應說明在工程建築施工期間對於管理和控制潛在環境影響所採納的詳細措施。另外,為了檢驗其與法律及合約條款的一致性;符合環境管理計畫和確保對工程項目區域的環境特別是生態學方面的不利影響不會加以隱藏,承建商須執行環境監察和審核。

 

 


4.                            總結

 

4.1.1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所推薦設計要求的應考慮事項和工程施工階段環境緩解措施的執行情況,工程所產生的剩餘影響是可以接受的。在生態、景觀及視覺影響方面工程運作的剩餘影響同樣是可以接受的。其他運作階段類別的影響將不會有。總而言之,環境影響評估的結論為:假若KT13排水的道工程建築及運作過程中遵守了所有的法規、指導方針和管理及技術的緩解措施,其所造成的環境影響是沒有不可克服的。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