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泳 灘 水 質 2004

| 緒言 | 泳灘水質監測計劃 | 科學監測泳灘水質 | 香港泳灘的評級 | 緊急應變 | 向公眾發放泳灘水質資料 | 2004年香港泳灘水質 | 泳灘級別的變化 | 補充資料 |


 
泳灘水質監測計劃
 
監測計劃的運作
自1986年以來,環保署一直推行全面的泳灘水質監測計劃,該計劃並已成為亞洲的典範。一年四季,全港各區約有50個泳灘受監測,整個程序包括在泳灘抽取海水樣本、在實驗室進行樣本分析,以及向公眾發放資訊。
 
受監測的泳灘
香港的泳灘廣泛散布於南面、西面及東面沿岸,市民興之所至,前往泳灘暢泳也十分方便,當中有41個憲報公布泳灘,由政府管理及提供設施。在2004年,共有32個憲報公布泳灘向公眾開放,另外9個則被關閉,關閉原因見稍後章節。所有這些泳灘均納入泳灘水質監測計劃。監測計劃也涵蓋9個非刊憲泳灘,這些泳灘漸受市民歡迎,日後有可能成為憲報公布泳灘。
在2004年,有四個地點較佳且廣受歡迎的泳灘全年開放,分別為深水灣、清水灣第二灣、銀線灣及黃金泳灘。其他泳灘則在每年三月或四月開放至十月或十一月,冬季關閉三至五個月不等。
環保署將泳灘劃分為六個區域,以方便行政工作。南區包括港島的所有泳灘,西貢區包括香港東面環山擁抱、水色清澈的泳灘,大埔區則包括被吐露港環抱的三個非刊憲泳灘。本港西面有荃灣區及屯門區沿岸面向大嶼山的16個泳灘,離島區則擁有多個景色宜人的泳灘,分布於大嶼山、南丫島及長洲。
 
環保署監測的泳灘
 

水質指標

環保署是根據「水質指標」評定泳灘水質。該指標於八十年代後期訂立,訂明泳灘海水中個別細菌含量的可接受水平。在三月至十月採集的所有海水樣本中,大腸桿菌含量的幾何平均值每百毫升不得超過180個,才算符合「水質指標」訂定的標準。
評定個別泳灘是否符合「水質指標」的方法,是根據從該泳灘採集的海水樣本的化驗結果而作出。環保署採集樣本的工作是在泳季期間(即三月至十月)進行,每月最少採樣三次,每次相隔三至十四天。從海水樣本的化驗結果,計算出大腸桿菌含量的幾何平均值,並將所得數據與「水質指標」作出比較。樣本中雖然含有其他種類的細菌,但「水質指標」會集中計算大腸桿菌的參數,因為過往的研究顯示,海水的大腸桿菌含量與游泳引致的發病率(特別是皮膚及腸胃病),關係最為密切。

 



此 頁 完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