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及各項社會和經濟因素,為現在及將來的市民設想,以可持續的方式保護香港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以及提倡有效使用能源。
「藍天行動」宣傳在夏季把空調室溫調至攝氏25.5度。
草擬推行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的法例。
與電力公司合作,在本港設立具生產規模的風力發電機組,推廣可再生能源。
遵照《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規定推行新例
修訂《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管制玻璃船底遊艇在海岸公園行駛。

香港市民日益明白節約能源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也有愈來愈多市民明白有效地使用和節約能源能改善空氣質素,政府亦積極鼓勵有效地使用能源。社會上有不同的團體和組織關心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而政府也正在努力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
2006年我們推行了一個大型宣傳運動,在提高公眾節約能源意識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我們建議推出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各電力公司也採取了重要步驟,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應付電力需求。在自然保育方面,我們繼續實行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的措施,並且簡化管制買賣瀕危物種的程序。
各人都身體力行就是最能有效節約能源和保護資源的方法。雖然關掉一箋燈或一台電腦看起來好像是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大部分市民一起這樣做,就可以節約許多能源。因此,政府推行了多項措施,鼓勵社會大眾一同節約能源。
我們在2006年7月開展了大型的宣傳運動─「藍天行動」,目的是要提高社會各界對節約能源的意識(詳見「公眾的環保意識」章節)。我們鼓勵市民由日常生活做起,改善空氣質素,例如在夏季把空調室溫調至攝氏25.5度。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更以身作則,推動「夏日輕裝」運動,鼓勵公務員在夏季穿着輕便服飾,為在室溫設定於攝氏25.5度時締造一個較舒適的工作環境。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右)簽署《清新空氣約章》。
政府努力為本地企業樹立榜樣,說明能源效益的好處。現時所有政府建築物和工程項目都盡量採用節能裝置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此外,我們亦進行了能源審核,並委派能源監督以落實節能的措施。在政府各政策局和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05/06的耗電量已比2002/03年減少5.6%,相等於節省1.2億度電力,以及減少排放84 000公噸二氧化碳。我們預期在2007年可以順利達標,從2002/03年度的水平減少耗電量6%。在行政長官2005/06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更承諾所有政府辦公大樓的耗電量從2006年1月起將減少1.5%。根據初步資料,該年的耗電量減少了2.9%,可見政府上下一心,致力減少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政府也簽署了由商界發起的《清新空氣約章》,鼓勵各行各業採取措施,改善空氣質素。
要提倡節約能源,除鼓勵市民共同參與外,政府也採取明確的行動。建議的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是要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得悉電器的耗電量。自願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於1995年推出,現時已涵蓋18種家用器具、辦公室設備及汽車。我們在2007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以推行強制性計劃。強制性計劃首階段涵蓋空調機、冷藏器具及慳電膽。生產商和入囗商必須測試產品的能源效益,並按指定方式貼上能源標籤方可在本地市場供應這些產品。
消費者可憑這能源標籤選購高能源效益的器具。
政府也要求電力公司減少發電的污染,並研究使用可再生能源。政府在「香港首個可持續發展策略」中訂立目標,在2012年或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應付香港1%至2%的總電量需求。兩間電力公司現正研究在香港以風力發電的可行性。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於南丫島的風力發電機在2006年2月開始運作,作公開示範和技術評估;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表示其於喜靈洲的第一個風力發電機投產的指標日期為2008年。這兩間電力公司現正就在香港水域興建離岸商用風力發電場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政府在與電力公司商討2008年後香港電力市場的規管制度時,建議向電力公司提供經濟誘因(包括為可再生能源基建提供較高回報率),以鼓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詳見「空氣」章節的「減低發電廠的污染物排放」資料方格)。
香港土地狹小,資源有限。政府須平衡發展以及保育重要生態地區的工作。2004年底發表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便是針對私人土地內生態價值高地區所面對的壓力;並公布兩個試驗計劃,鼓勵環保團體、土地擁有人和發展商合作管理這些土地。透過「管理協議試驗計劃」,非政府組織可向政府申請撥款,以便向土地擁有人提供經濟誘因,合力去保護生態易受破壞的地方。另有「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讓申請人在生態較不易受破壞地區發展土地,惟須承諾長期保育和管理該地點內的其他土地。
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462萬元,我們批准了三個管理協議項目,覆蓋面積達900 000平方呎。這些項目進展理想,土地擁有人和環保團體都有正面回應(詳見「管理具重要生態價值地點」資料方格)。公私營界別合作項目的情況則較為複雜,跨部門工作小組現正研究一連串因素,包括基建、規劃、土地使用及環境等問題。政府會於2007年檢討「管理協議試驗計劃」。
全球著名靈長類動物專家和保育學者Dr Jane GOODALL (上:右二,下:右一) ,在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上:右一,下:左一) 陪同下參觀香港濕地公園,見證香港保育工作,維護本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政府除了關注本地保育事宜,還須履行國際義務。我們自1976年起已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管制規定。新擬訂的草案於2006年提交立法會,改善舊有法例和簡化發牌制度。

香港的保育工作各適其所,最終目標是珍惜自然資源,合宜運用,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信息。可幸的是,社會大眾也日益明白自己的責任,要有效使用能源和保護本地生態,避免造成無法修補的破壞。
香港濕地公園內的蒼鷺。
向立法會提交《能源效益(產品標籤)條例草案》。
檢討「管理協議試驗計劃」
公布「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的申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