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信報財經新聞編輯的信-垃圾收費指定袋不環保?

香港市民每天產生約 1.51公斤垃圾,是東京的2.4倍,首爾的4倍。這個彈丸之地,垃圾產生總量每日達到 11 000公噸 。推動減廢回收,實在有切實需要。

貴報 2024年3月9日題為"「雙膠棄物」有趣處"的評論文章,對垃圾收費主要透過購買指定垃圾袋(指定袋)推行有所誤解,我在此解釋有關問題。

使用指定袋會增加垃圾量?
現時市民大都是用塑膠垃圾袋包好垃圾然後棄置。實施垃圾收費後,這個模式基本沒有改變,只是把日常用的垃圾袋改為指定袋。指定袋有9款容量讓市民按需要選用,相比今日一般家居垃圾袋只有兩三種容量選擇,更能物盡其用。 各地推行垃圾收費後的經驗都是市民會因為想減少費用而增強減廢回收意識,慢慢改變習慣,垃圾總量會逐漸減少。例如首爾在1995年推行垃圾收費至今,人均垃圾棄置量減少約七成。指定袋使用量亦會隨着垃圾總量減少而下降 。

有人會問︰不能用購物後的塑膠袋而要用指定袋棄置垃圾,會否浪費多一個膠袋因而製造垃圾?實情是日後市民在購物時如沒有自備購物袋,是可以購買指定袋來裝載購買的物品, 其後便可用來棄置垃圾,達致「一袋兩用」。至於在其他情況下得來的膠袋,只要保持清潔亦可回收,循環再造,無需變成垃圾。

「可降解」塑膠袋是否更環保?
有人或會認為這是「顛覆了人們的觀念」,但事實是現時的「可降解」塑膠袋的確並不更環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 2015年發表的「 可生物降解塑膠和海洋垃圾:誤解、關注和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的文件 ()對此有詳細解釋。簡單來說,聲稱「可降解」的塑膠均需要特定的環境、溫度和時間才可降解,裝載垃圾的膠袋在堆填區並沒有可降解的條件。部份「可降解」塑膠更不環保,尤其是氧化式可降解塑膠。現時科學家在人體血液已發現微塑膠,警告其有機會影響身體器官。這類「可降解」塑膠是在傳統塑膠加入添加劑,使塑膠加速碎裂成為更大傷害的微塑膠,歐盟成員國亦已禁止使用。因此環境保護署的指定袋不採用「可降解」塑膠,但規定必須含有至少20%再生塑膠物料以支持回收再造是合理的做法。

因着塑膠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愈來愈大,減少塑膠使用是大勢所趨。和世界其他城市一樣,我們的策略是逐步減少甚至取締已有非塑膠替代品的塑膠產品。香港從源頭和供應入手的首階段管制已定在4月22號地球日開始,和世界其他地方一同攜手,起步減少使用塑膠。

徐浩光博士
環境保護署署長

註:
Biodegradable Plastics and Marine Litter. Misconceptions, Concerns and Impacts on Marine Environments.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2015.
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biodegradable-plastics-and-marine-litter-misconceptions-concerns-and-imp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