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 - 457/2013/D

                                                               環境許可證編號 EP- 457/2013/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RDINANCE

(CHAPTER 499)

Section 10 & 13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

(499)

1013

 

ENVIRONMENTAL PERMIT TO CONSTRUCT AND OPERATE 
DESIGNATED PROJECT

建造及營辦指定工程項目的環境許可證

 

PART A (MAIN PERMIT)

A (許可證主要部分)

 

Pursuant to Section 10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rdinance (EIAO), the 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irector) grants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457/2013) to the Highways Departmen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ermit Holder") on 9 August 2013.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f the EIAO, the Director amends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457/2013/C)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No. VEP- 594/2021. The amendments, described below,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is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D).  This Environmental Permit as amended 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designated project described in Part B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specified in Part C.  The issue of this Environmental Permit is based on the documents, approvals or permissions described below :-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環評條例)10條的規定,環境保護署署長(署長) 2013 8 9將環境許可證(編號:EP- 457/2013)批予路政署 (下稱許可證持有人”)根據環評條例第13條的規定,署長因應更改環境許可證的申請編號VEP- 594/2021修訂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C)。以下修訂已包含在本環境許可證內 (編號:EP-457/2013/D)。本經修訂的環境許可證作為建造及營辦本許可證B所說明的指定工程項目,但須遵守C所列明的條件。本環境許可證的發出,乃以下表所列的文件、批准或許可作為根據:-

 

Application No.

申請書編號

VEP-594/2021

Document in the Register

登記冊上文件

(1)  Central Kowloon Rout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gister No.: AEIAR-171/2013):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for Central Kowloon Route (January 2013)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IA Report”]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udit Manual for Central Kowloon Route (January 2013)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M&A Manual”]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xecutive Summary for Central Kowloon Route (January 2013)

中九龍幹線 – 設計及施工 (登記冊編號: AEIAR-171/2013)

-          中九龍幹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20131) [下稱「環評報告」]

-          中九龍幹線環境監察審核手冊(20131) [下稱「環監手冊」]

-          中九龍幹線環境影響評估行政摘要(20131)

 

(2)  The Director’s letter of approval of the EIA report dated 11July 2013 referenced (2) in Ax(1) to EP2/K2/A/04 Pt.16

        署長於2013711發出批准環評報告的信件,檔案編號: (2) in Ax(1) to EP2/K2/A/04 Pt.16

 

(3)  Application for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submitted by the Permit Holder on 12 July 2013 (Application No.: AEP-457/2013)

        許可證持有人於2013712提交的環境許可證申請 (申請書編號: AEP-457/2013)

 

(4)  Application for Vari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VEP-440/2014 including all attachments submitted by the Permit Holder on 9 June 2014.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pplication No. VEP-440/2014”]

 許可證持有人於201469提交的改環境許可證編號VEP- 440/2014的申請和附件 [下稱申請書編號VEP-440/2014”]

 

(5)  Environmental Permit issued on 2 July 2014 (Permit No. EP-457/2013/A).

20147 2日簽發的環境許可證 (許可證編號: EP-457/2013/A)

 

(6)  Application for Vari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VEP-473/2015 including all attachments submitted by the Permit Holder on 27 March 2015.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pplication No. VEP- 473/2015”]

 許可證持有人於2015327提交的改環境許可證編號VEP- 473/2015的申請和附件 [下稱申請書編號VEP-473/2015”]

 

(7)  Environmental Permit issued on 22 April 2015 (Permit No. EP-457/2013/B).

2015422日簽發的環境許可證 (許可證編號: EP-457/2013/B)

 

(8)  Application for Vari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VEP-517/2016 including all attachments submitted by the Permit Holder on 20 December 2016.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pplication No. VEP-517/2016”]

 許可證持有人於20161220提交的改環境許可證編號VEP-517/2016的申請和附件 [下稱申請書編號VEP-517/2016”]

 

(9) Environmental Permit issued on 16 January 2017 (Permit No. EP- 457/2013/C).

2017116日簽發的環境許可證 (許可證編號: EP-457/2013/C)

 

(10) Application for Vari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VEP-594/2021 including all attachments submitted by the Permit Holder on 26 May 2021.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pplication No. VEP-594/2021”]

許可證持有人於2021526提交的改環境許可證編號VEP- 594/2021的申請和附件 [下稱申請書編號VEP-594/2021”]

 

 

 

Application No.

申請書編號

Date of Application

申請日期

List of Amendments Incorporated into this Environmental Permit

已包含在本環境許可證內的修訂項目

Date of Amendment

修訂日期

VEP-440/2014

9 June 2014

201469

Vary Table 1 and Figure 4c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的表一及圖4c

 

Vary Part B, Figure 1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的圖1

 

2 July 2014

20147 2

 

VEP-473/2015

27 March 2015

2015327

Vary Condition 2.5 and add Figure 2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 457/2013/A to specify a ‘no works zon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AC2.5項條件及新增圖2,以指定 ' 禁止施工區域 ' 及其實施期間。

 

Vary Table 1 and Figure 4b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A to show the modified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s.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AC的表一及圖4b,以展示經整合後的噪音緩解措施。

 

Vary Figure 1 in Part B and Figure 4b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 457/2013/A to include the realigned Lin Cheung Road and widened Connection A.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AB的圖1C的圖4b,以包括修訂後的連翔道走線及擴闊後的連接路走線。
 
Renumber Figure 2a, Figure 2b, Figure 3 and Figure 4a to Figure 4d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A.
為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A C2a,圖2b,圖3及圖4a至圖4d重新編號。

 

22 April 2015

20154 22

 

VEP-517/2016

20 December 2016

20161220

Add a new Condition 2.15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B to specify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a new barging facility.

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C新增第2.15項條件,以指定新的躉船轉運站營辦期間的緩解措施。

 

Vary Figure 1 in Part B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B to include new barging facility an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material stockpiling area.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B1,以包括新的躉船轉運站及拆建物料貯存區。

 

Vary Table 1 and Figures 5b and 5c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B to show the modified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s.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C的表一及圖5b5c,以展示經整合後的噪音緩解措施。

 

Vary Condition 2.8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B to address the updates of the landscape and visual mitigation measures.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C2.8項條件以處理景觀及視覺緩解措施的更新。

 

Renumber Conditions 2.15 – 2.20 in Part C of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 457/2013/B as Conditions 2.16 – 2.21 in Part C of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457/2013/C.

更改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B  C的第2.15 – 2.20 項條件編號為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C C的第 2.16  – 2.21 項條件。

 

16  January 2017

20171 16

 

VEP-594/2021

26 May 2021

2021526

Delete/vary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s item (f), (p), (u) and (v) in Table 1 and Figure 5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 457/2013/C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ditional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proposed in PWP Item No. 6875TH.

刪除/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 457/2013/C1(f), (p), (u) (v) 執行6875TH號擬建的額外噪消減措施

 

Vary Condition 2.16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C to match with the actual completion time for the landscape and visual mitigation measures.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CC2.16項條件,以配合景觀及視覺影響緩解措施的實際完工時間

 

Vary Condition 2.17 in Part C and the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 item (z) in Table 1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No. EP- 457/2013/C to match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 for this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CC2.17 1(z),以配合此噪音緩解措施的實際執行時間

 

Vary Conditions 2.20 and 2.21 in Part C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P-457/2013/C to match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 for th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更改在環境許可證編號EP-457/2013/CC2.20 2.21配合空氣過濾系統的實際執行時間

15 June 2021

2021615

 

 

 

 

15 June 2021

2021615

Date

日期

 

(Sunny C.W. CHEUNG)

Prin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ficer

for 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環境保護署署長

(首席環境保護主任 張展華代行)

 

 


PART B ( DESCRIPTIONS OF DESIGNATED PROJECT(S))

B(指定工程項目的說明)

 

 Hereund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ated project(s) mentioned in Part A of this environmental permi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ermit”):-

下列為本環境許可證(下稱許可證”)A所提及的指定工程項目的說明

          

Title of Designated Project(s)

指定工程項目的名稱

Central Kowloon Route

[This designated project i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ject"]

中九龍幹線
[
本指定工程項目下稱工程項目”]

 

Nature of Designated Project(s)

指定工程項目的性質

 

·      A road which is an expressway, trunk road, primary distributor road or district distributor road including new roads, and major extensions or improvements to existing roads;

·      A road or railway tunnel more than 800 m in length between portals;

·      A road or railway bridge more than 100 m in length between abutments;

·      A road fully enclosed by decking above and by structure on the sides for more than 100 m;

·      Reclamation works (including associated dredging works) more than 1 ha in size and a boundary of which (c) is less than 100 m from a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and

·      A faci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a) with a designed capacity of not less than 500 tonnes per day; and (b) a boundary of which is less than 200m from an existing or planned

(i)      residential area;

(ii)     place of worship

(iii)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or

(iv)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      屬快速公路、幹道、主要幹路或地區幹路的道路,包括新路及對現有道路作重大擴建或改善的部分;

·      入口之間的長度超過800米的行車隧道或鐵路隧道;

·      橋台之間的長度超過100米的行車橋梁或鐵路橋梁;

·      完全被其上的蓋層和兩邊的構築物所包圍,而被包圍的長度超過100米的道路;

·      面積超過1公頃的填海工程(包括相聯挖泥工程),而其一條界線:(c) 距離一個現有的住宅區少於100米;

·      建築廢物處理設施,而:(a)其設計的處理能力每天不少於500 公噸;及(b)其一條界線距離一個現有的或計劃中的

(i)      住宅區;

(ii)     禮拜場所;

(iii)    教育機構;或

(iv)    健康護理機構,

少於200米。

Location of Designated Project(s)

指定工程項目的地點  

The location of this Project is shown in Figure 1 attached to this Permit.

工程項目的位置見載於本許可證夾附的1

 

Scale and Scope of Designated Project(s)

指定工程項目的規模和範圍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following key elements:

(a)      a dual 3-lane east-west trunk road about 4.7 km long with about 3.9  km in tunnel connecting West Kowloon with the proposed Kai Tak Development (KTD);

(b)      connection with Yau Ma Tei Interchange of the West Kowloon Highway and associated road network in West Kowloon;

(c)      connection to future Trunk Road T2 and associated road network in Kowloon Bay and KTD;

(d)      a landscaped deck at the west por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d decks above the depressed road at east end and above the re-provisioned Kowloon City Ferry Pier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e)      re-provisioning of the section of Gascoigne Road Flyover (GRF) affected by Central Kowloon Route (CKR);

(f)       re-alignment of Kai Fuk Road and Hoi Wang Road;

(g)      widening of Lai Cheung Road;

(h)      re-arrange the carriageway lines on GRF (Ferry Street Section) and Ferry Street;

(i)       tunnel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ventilation buildings, adits and shafts;

(j)       temporary reclamation and dredging work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water tunnel in Kowloon Bay; and

(k)      noise mitigation measures at west end and along the re-provisioned GRF.

建造及營辦以下的主要部份:

(a)     一條總長約4.7公里連接西九龍和啟德發展區之東西行雙向三線主幹道,其中約 3.9公里路段以隧道形式興建;

(b)     中九龍幹線與現有油麻地交匯處以及西九龍相關道路網路之連接路;

(c)     中九龍幹線與擬建的T2主幹線,以及與九龍灣和啟德發展區相關道路網路之連接路;

(d)     位於幹線西入口處的園景平台和位於幹線東段地下道路之上以及位於重置後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之上的園景平台的結構;

(e)     重置受中九龍幹線項目影響的部分加士居道天橋;

(f)      啟福道與海泓道走線調整;

(g)     麗翔道擴闊;

(h)     渡船街及加士居道天橋(渡船街段)走線調整;

(i)      隧道通風系統和空氣淨化系統,以及相應的通風大樓、通風管道、通風井

(j)      建設九龍灣的海底隧道相關的臨時填海工程和挖泥工程;及

(k)     位於幹線西端及重置後的部分加士居道天橋的噪音緩解措施。

 

 

 


PART C (PERMIT CONDITIONS)

C (許可證條件)

 

1.              General Conditions

一般條件

 

1.1           許可證持有人及任何從事工程項目的人士必須符合本許可證載列的全部條件。任何人士如有不符合本許可證的情況,可能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環評條例)(第499章) 的規定,而當局可根據條例採取適當行動。

 

1.2           許可證持有人須經常確保完全符合現行法例的規定,包括但不限於《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第311章);《廢物處置條例》(第354章);《水污染管制條例》(第358章)及《噪音管制條例》(第400章)。本許可證本身不會就根據任何法例提起的法律程序構成任何抗辯理由,或根據任何法例默示任何批准。

 

1.3           許可證持有人須印製本許可證的複本,連同本許可證所述的所有文件及本許可證A所述文件,以供署長或獲授權人員任何時間內在本許可證所涵蓋的所有工地/辦事處查閱。凡提述本許可證,須包括本許可證所述的所有文件及登記冊內的相關文件。

 

1.4           許可證持有人須把本許可證的複本交予有關工地的負責人,並確保這些人士完全明白本許可證的所有條件與規定。工地是指建造工程項目的工地,下文所提及的工地亦屬同一意思。

 

1.5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工地的所有車輛進出口或一處方便地點,顯眼地展示本許可證的複本,以供公眾在任何時間內閱覽。許可證持有人須確保在這些地點展示關於本許可證 (包括任何經修訂的許可證的最新資料。許可證持有人如交回許可證的部分或全部,必須把其送交署長的通知書,在備有原有許可證的相同地點展示。遭暫時吊銷、更改或取消的許可證必須從工程項目工地除下,不再展示。

 

1.6           許可證持有人須依據本許可證B的工程項目說明,建造及營辦工程項目。

 

1.7           許可證持有人須確保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及營辦,按照下述資料及措施辦理: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所說明的資料及各項建議、環境許可證的申請文件(申請書編號:AEP-457/2013)、登記冊內的其他相關文件、本許可證所說明的資料及緩解措施、根據本許可證內載的條件須向署長存放或獲署長批准的提交文件所建議的緩解措施,以及在工程項目各階段進行的持續監察及監測工作所建議的緩解措施。登記冊內的文件所述建議如沒有在本許可證明確表示,則仍須實施這些建議,除非獲本許可證明確豁除或默示修訂。

 

1.8           所有按本許可證規定提交及存放的文件,須在接獲署長的意見 (如有者) 1個月內(除非署長另行指定),根據署長的意見加以修正並再向署長提交。

 

1.9           向署長提交的所有文件、署長沒有給予意見的所有存放文件及根據本許可證規定由署長給予意見修正的所有提交文件,均須詮釋為本許可證 說明的許可證條件的一部分。提交文件如有任何修訂,均須獲署長的書面批准,或符合有關許可證條件訂明的規定。如有不符合提交文件的情況,可能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章)的規定。所有提交文件或提交文件的任何修訂本,均須按下文條件第2.12.2項所述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然後才按本許可證的規定向署長提交。

 

1.10        許可證持有人須把所有按本許可證規定提交的文件定稿公開給公眾知道,方法是把有關文件複本存放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登記冊辦事處、署長指定的任何其他地方、署長指定的任何互聯網網站或採取署長指定的任何方法,以供公眾查閱。因此,許可證持有人須提供足夠數量的複本。

 

1.11        本許可證規定向署長提交的所有文件,須親身送交或以掛號方式郵寄至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登記冊辦事處(現址為: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0號修頓中心27樓)。所有按本許可證規定提交的文件定稿的電子版本,均須以超文本標示語言(HTML)(第4.0或較後版本)及便攜式文件格式(PDF)(第1.3或較後版本)製作,除非另獲署長同意,並須與硬複本同時提交。

 

1.12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至少提早1個月以書面方式通知署長工程項目的施工日期。施工日期如有任何更改,許可證持有人須立即以書面方式通知署長。

 

1.13        為執行本許可證,「建造工程的展開」不包括有關工地清理及預備的工程,或署長同意的其他工程。

 

1.14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開始營辦前,至少提早1個月以書面方式通知署長工程項目的營辦日期。營辦日期如有任何更改,許可證持有人須立即以書面方式通知署長。

 

1.              特定條件

           

工程項目施工前須提交的文件及/或採取的措施`

 

聘用環境監察及審核(環監)人員

 

2.1           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1個月成立一個環境小組。環境小組不得與工程項目的承辦商或獨立環境查核人有任何聯繫。環境小組須由一名環境小組組長帶領。環境小組組長須在環境監察及審核(環監)或環境管理方面至少有7年經驗。環境小組及環境小組組長須按工程項目的環監手冊所列明的環監要求,執行環監計劃。環境小組組長須保存一本記錄冊,同時記載可能會影響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的建議及本許可證的符合情況的每宗事件、每種情況或每次情況變化。環境小組組長須在發生任何類似事件、情況或情況變化後1個工作天內通知獨立環境查核人。這本環境小組組長的記錄冊,須可供協助督導執行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的建議及本許可證的所有人士、署長或獲授權人員隨時查閱。環境小組組長如未能在記錄冊保存記錄、未能執行環監手冊所列明的環境小組組長職務,或未能符合本條件的規定,署長有權以書面要求許可證持有人撤換環境小組組長。許可證持有人如未能安排人選替補,或在聘用新環境小組組長後仍未能在記錄冊保存同期的記錄,或會導致許可證遭暫時吊銷、取消或更改。

 

2.2           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1個月聘用一名獨立環境查核人。獨立環境查核人不得與工程項目的承辦商或環境小組有任何聯繫。獨立環境查核人須在環監或環境管理方面至少有7年經驗。獨立環境查核人須執行工程項目的環監手冊所列明的職務,以及審核整體的環監表現,包括實施所有環境緩解措施、提交環監手冊規定的文件,以及提交本許可證所要求的其他文件。此外,獨立環境查核人須核實永久及臨時工程在環境上的可接受程度、相關的設計圖則和根據本許可證提交的文件,並須核實本許可證條件第2.1項所述的記錄冊。在每次發生事件、出現情況變化或不符合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及本許可證的情況,而可能會妨礙就工程項目所造成不良環境影響而進行的監察或控制工作時,獨立環境查核人須在接獲環境小組組長通知後1個工作天內以傳真方式通知署長。獨立環境查核人如未能通知署長有關情況,未能執行環監手冊所列明的獨立環境查核人職務,或未能符合本條件的規定,署長可以書面要求許可證持有人撤換獨立環境查核人。如未能按指示撤換獨立環境查核人,或在聘用新獨立環境查核人後仍未能通知署長有關情況,則或會導致許可證遭暫時吊銷、取消或更改。為執行本條件,許可證持有人的通知等同獨立環境查核人的通知。

 

社區聯絡小組

 

2.3           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許可證持有人須成立社區聯絡小組,由受影響團體(包括沿幹線走線受影響範圍的區委員會、居民和學校)的代表組成,以方便有關人士就與工程項目相關的環境問題進行溝通、查詢及處理投訴。須為工程項目各自設立社區聯絡小組和特定電話投訴熱線,以便迅速回應及處理公眾關注的事宜及查詢。許可證持有人亦須在必要時與各社區聯絡小組跟進緩解措施的實施情況。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至少提早1個月通知署長社區聯絡小組的成立日期、成員名單、職權範圍及聯絡詳情。

  

主要建造公司的管理架構

 

2.4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至少提早1個月把主要建築公司及/ 或以任何形式與建造工程相關的合營企業的管理架構,以書面通知署長。提交的資料須至少包括一份組織圖、負責人的姓名及聯絡資料。

 

提交建造工程計劃及環境許可證文件提交時間表

 

2.5           許可證持有人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須至少提早1個月向署長存放建造工程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展示建造工程主要項目的施工及竣工日期,以及為符合本許可證提交文件的規定的預計文件提交時間表。在20172 1 日前不得於2中以黄色加黑斜線標示的範圍內進行工程項目的工程。倘若已提交的建造工程計劃及環境許可證文件提交時間表的內容其後有任何更改,許可證持有人須就有關更改以書面通知署長。

 

提交工程項目的設計圖則

 

2.6           許可證持有人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須至少提早1個月存放工程項目設計圖則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圖則比例最低限度為 11000。提交的圖則須附有說明,詳述工程的界線、工程範圍、中九龍幹線的垂直及水平定線、其隧道、連接路、通風大樓/通風排氣口及其他主要設施;以及各項主要環境緩解措施的實施地點,包括本許可證條件第2.17項所述的隔音蓋層、隔音罩/半密封式隔音罩及隔音屏障,以及低噪音物料路面。

 

就文化遺產影響須提交的文件及採取的緩解措施

 

2.7           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1個月向署長提交油麻地警署新翼進行基礎托換工程的詳細設計方案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以供審批。有關方案須顯示對上述建築物所造成的影響及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第12.6.1節建議就油麻地警署採取的詳細緩解措施。

 

油麻地警署新翼進行基礎托換工程的詳細設計方案在提交署長之前,須由環境小組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符合環評報告所載的有關資料和建議。經核准的油麻地警署新翼基礎托換工程的詳細設計方案須徹底及妥善執行。

 

 

 

提交工程項目的景觀影響緩解計劃

 

2.8           在工程項目相關部分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1個月向署長存放景觀影響緩解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景觀影響緩解計劃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符合環評報告(登記冊編號:AEIAR-171/2013(或另獲署長批准以符合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內的要求)及本許可證條件第2.10項所載的資料和建議的景觀及視覺影響緩解措施。

 

提交建築噪音緩解措施計劃

 

2.9           為進一步減少經空氣傳送建築噪音對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德昌大廈、駿發花園第一座、御金.國峰第一座、冠暉苑高暉閣、翔龍灣第三座及恆景閣J座所造成的影響,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相關部分的建造工程展開前,至少提早1個月向署長提交經更新的建築噪音緩解措施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以供審批。有關計劃須包括:

 

(a)   距離噪音敏感受體300米範圍內的工程項目工地進行的建造工程時間表;

(b)   建造工程經更新的施工方法;

(c)   建造工程經更新的機動設備名單;

(d)   為上述噪音敏感受體提供經更新的經空氣傳送建築噪音緩解建議措施,包括設置隔音屏障和隔音罩;

(e)   許可證持有人建議的其他措施;以及

(f)    根據上述經更新的資料及採取建議緩解措施後作出的更新噪音水平預測。

 

建築噪音緩解措施計劃在提交署長之前,須由環境小組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其符合環評報告的有關資料及建議。核准的建築噪音緩解措施計劃須徹底及妥善執行。

 

工程項目施工期間須提交的文件及/或採取的措施

 

在工程項目施工期間為緩解景觀和視覺影響所須採取的措施

 

2.10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蓋層和通風大樓的園景設施詳細規劃中加入更多創新設計和綠化設施,例如植樹(較宜種植芳香樹木),以為九龍區提供綠化,安排作東西向植樹以產生風廊作用,以及利用天台花園/垂直綠化牆壁以加強美化效果。許可證持有人須監察承辦商的表現,確保其提供充足和適合的土壤基質以供種植,並且有良好和持續的園藝管理/保養。

 

建築塵埃影響的緩解措施

 

2.11        為盡量減低建築塵埃影響,須實施以下的塵埃緩解措施:

 

(a)   每工作小時在施工中的工程區、露天地區和已鋪面的工地通道上灑水一次,以保持濕潤;以及

(b)   卸泥的過程須在有蓋三面圍封的躉船轉運站的卸貨區進行,並須在排放口灑水。

 

在工程項目施工期間為緩解水質影響所須採取的措施

 

2.12        為盡量減低在土瓜灣進行挖泥工程所引起的水質影響,

 

(a)   須以密封式抓斗挖泥機進行挖泥;

(b)   在進行任何挖泥作業期間,須盡可能設置籠式隔泥幕(最少減少80%沙泥)完全把密封式抓斗挖泥機密封,並須由水面伸延至海床;

(c)   工程項目中密封式抓斗挖泥機的挖泥速度不得超過每天750立方米和每小時62.5立方米,或如T2主幹線沒有同期進行的挖泥工程及在旱季時,不得超過每天1500立方米及每小時125立方米;以及

(d)   表面浚挖航道的範圍和程度參見3a。表面浚挖航道工程須在第一期和第二期臨時填海工程之間進行,如3a3b所示。

 

2.13        為盡量減低在土瓜灣進行臨時填海工程所引起的水質影響,

 

(a)   須設置籠式隔泥幕(最少減少80%沙泥)把石柱安裝點完全密封;

(b)   須設置隔泥幕(最少減少75%沙泥)把管樁/板樁的安裝/拆卸點完全密封;

(c)   臨時填海工程的工作區域須以圍堰包圍,而臨時填海的相聯挖掘和回填工程不得與圍堰外的海水有任何接觸。

 

就緩解土地污染影響須提交的文件及採取的措施

 

2.14        為釐定土地污染的程度及水平,並為九龍城渡輪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土瓜灣驗車中心制訂所需的補救措施,許可證持有人須遵從以下事項:-

 

(a)   在按經核准的污染評估計劃[1]完成九龍城渡輪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本許可證4所示的鑽孔EBH1EBH2)及土瓜灣驗車中心(本許可證4所示的鑽孔EBH3)的土地污染調查工作後1個月內,把污染評估報告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提交署長批核。該報告須載述土地污染調查工作的結果及就土地污染的性質及程度所作的評估;

(b)   倘若土地證實受到污染,須把制訂所需補救措施的補救行動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提交署長批核。經核准補救行動計劃載述的所有補救措施必須徹底及妥善執行;

(c)   如須進行補救工作,許可證持有人須在補救工程完成後1 個月內,向署長存放補救工程報告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補救工程報告須提供所進行的補救工程詳情、受污染泥土的類別及數量、處理標準及水平,以及所有工地內外棄置地點的位置(包括棄置紀錄)。在環保署批准上述補救工程報告前,不得在九龍城渡輪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或土瓜灣驗車中心進行任何建築工程。

 

污染評估計劃、補救行動計劃及補救工程報告在提交署長前,須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符合環評報告所載資料及建議。

 

啟德躉船設施營辦期間所採取的措施

2.15        本工程項目的啟德躉船設施的建造和營辦,如1所示(本工地),須在現有佔用人(即地下鐵路有限公司(港鐵))騰出本工地並將之歸還許可證持有人後才展開。為了盡量減少由啟德躉船設施運作時造成的滋擾,須採取以下緩解措施:

(a)   從本工程項目施工場地及工程區域運送拆建物料往啟德躉船設施的車輛數量,不得超過每小時67輛或每天400

(b)   如本工程項目與其他工程項目同時使用啟德躉船設施處置拆建物料,則調整從本工程項目運送拆建物料往啟德躉船設施的車輛數量,令使用啟德躉船設施的拆建物料運送車輛總數量不得超過每小時67或每天400輛;

(c)   船進行裝載時受到控制以防止物料濺入周圍水域。在裝載或運輸過程中,船的裝料水平不得導致物料溢出;

(d)   躉船的卸貨區須配備三面屏幕和頂蓋,並須在排放口灑水和加裝彈性擋塵幕;以及

(e)   啟德躉船設施內的工地通道須鋪面和每工作小時灑水一次。車輛在離開啟德躉船設施前,須經過車輪清洗設施。

 

工程項目營辦前及營辦期間須提交的文件及/或採取的措施

 

工程項目營辦期間就緩解景觀及視覺影響須提交的文件採取的措施

 

2.16        景觀及視覺影響緩解措施須按上述條件第2.8項存放的景觀美化計劃所載的建議予以實施。在園境工程項目開始營辦1個月,許可證持有人須向署長存放工程項目竣工圖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並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符合按上文條件第2.8項存放的景觀美化計劃所載的建議。工程項目營辦期間,許可證持有人須妥善維持這些景觀及視覺影響緩解措施。

 

工程項目營辦期間須採取的噪音影響緩解措施

 

2.17        為緩解工程項目引致的交通噪音影響,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開始營辦前執行本許可證表1(項目(z)除外)5a5d所示的所有噪音緩解措施。而本許可證1項目(z)所述的噪音影響緩解措施則須在重置後的永久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營辦前實施。工程項目營辦期間,許可證持有人須妥善維持所有噪音影響緩解措施。

 

緩解營辦期間空氣質素影響須提交的文件及採取的措施 

 

2.18        許可證持有人須採用一個除污效率為清除最少80%粒子及最少80%二氧化氮的空氣淨化系統,以過濾中九龍幹線隧道內的污染物,然後才經通風大樓排放至大氣中。

 

2.19        在工程項目開始營辦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3個月把空氣淨化系統的運作測試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提交署長批核。該計劃須提供上文條件第2.18項所述經採用空氣淨化系統運作測試的時間表及方法,並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

 

2.20        除獲得署長批准外,許可證持有人須按照就本許可證條件2.19所批核的空氣淨化系統的運作測試計劃中所示的呈交時間表向署長存放空氣淨化系統的運作測試報告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該報告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符合上文條件第2.18 項指明的除污效率。

 

2.21        署長批准,在工程項目開始營辦前,許可證持有人須至少提早1個月把空氣淨化系統效能監察及應變計劃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提交署長批核。該計劃須提供監察空氣淨化系統效能的詳情,以及營辦期間空氣淨化系統的效能不能達致上文條件第2.18項所指的除污效率時所執行的應變計劃,並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經核准的空氣淨化系統效能監察及應變計劃必須徹底及妥善執行。

 

2.              環境監察及審核(環監)規定

 

3.1           環監計劃須按照環監手冊所載程序及規定執行。環監規定或計劃如有更改,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提出充分理由,並由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其符合環監手冊所載的相關規定,並須事先獲署長批准,方可執行。

 

3.2           取樣、測量及所需的補救行動,均須按照環監手冊所載的規定進行:

 

(a)     進行環境基線監測;

(b)     進行影響監測;

(c)     如超逾環監手冊內指定的標準,則按照環監手冊內的事件 / 行動計劃所訂明的時限或署長所同意的時限,執行事件 / 行動計劃所說明的補救行動;以及

(d)     在收集數據或完成補救行動3個工作天內,須記錄及備存所有參數的詳情,用作擬備並提交每月環監報告,並備妥有關資料以供在工地查閱。

 

3.3           在工程項目的建造工程展開前,須至少提早2個星期向署長提交基線監測報告的4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提交文件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其符合環監手冊所載的規定,然後才提交署長。如署長要求,則須提交文件的額外複本。

 

3.4           在整個建造期內,在規定提交報告的月份結束後2個星期內,須向署長提交每月環監報告的份硬複本及1份電子版本。環監報告須包括各種不符合規限情況的摘要。提交文件須由環境小組組長核證及獨立環境查核人核實,證明其符合環監手冊所載的規定,然後才提交署長。如署長要求,則須向署長提交文件的額外複本。

 

3.5           根據本許可證提交的所有環監數據,均須有效及真實無誤。

 

3.              環監資料的電子匯報

 

4.1           為方便公眾透過環評條例互聯網網站及在環評條例登記冊辦事處查閱環監報告,以超文本標示語言 (HTML) (4.0或較後版本) 及便攜式文件格式 (PDF) (1.3或較後版本) 製作的報告的電子版本,除非另獲署長同意,須與本許可證條件第3.33.4項所說明的硬複本同時提交。關於HTML的版本方面,可與報告各節及小節作出超文本連結的目錄須在文件開端加入。報告內各類圖表須在載有相關資料的正文內作出超文本連結。除非另獲署長同意,報告內所有圖形均須以交錯存取的GIF格式制定。報告的電子版本內容,必須與硬複本的內容一致。

 

4.2           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建造工程展開後1個月內,設立特定網站存放環境監察數據及工程項目資料,並以書面通知署長網址所在。上文條件第4.1項說明的所有環境監察結果及本許可證規定提交的所有文件,均須盡快透過上述特定網站供公眾閱覽,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遲於有關環境監察數據收集或可供閱覽後的2個星期,除非另獲署長同意。許可證持有人須在工程項目的整個建造期及首3年營辦期內(或署長另行同意的時間)維持該特定網站,讓公眾人士查閱環境監察的數據及報告。

 

4.3           上文條件第4.2項說明的互聯網網站,必須方便用戶使用,讓公眾容易接達環境監察數據及工程項目資料,包括工程項目的環評報告、環境許可證及工程項目簡介。除非另獲署長同意,互聯網網站須提供下述功能:

 

(a)     接達在建造工程展開後所收集的全部環境監察數據,以及本許可證規定提交的所有文件;

(b)     按日期搜尋;

(c)     按監察數據類別搜尋;以及

(d)     在搜尋後與相關的監察數據作出超文本連結。

 

1 –緩解交通噪音影響的噪音緩解措施(參閱條件第2.17)

 

 

編號

緩解措施的種類

大約長度

地點

備註

 

(a)

F01

至少10米高密封式隔音蓋層

250 

中九龍幹線西入口處

[1],[2],[3]

 

(b)

F02

至少8米高密封式隔音罩

110

加士居道天橋(渡船街段)

[1],[2],[3]

 

(c)

F03

7米高密封式隔音罩

200

加士居道天橋(甘肅街段)北行及南行

[1],[2]

 

(d)

S01

8米高半密封式隔音罩,並在西面設有開口

120

連翔道

[1],[2]

 

(e)

S02

至少10米高半密封式隔音罩,並在西面設有開口

270

走線經調整的海泓道

[1],[2],[3]

 

(f)

 N/A

N/A

N/A

N/A

 N/A

 

(g)

S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