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I

 

塵埃影響評估


1.             ?引言

1.1.1              本附件評估了建議於屯門第38區的填料庫在建設、運作和清拆期間所引起的塵埃排放影響。

1.1.2              基於工程項目的性質,主要關注的空氣質素事項被確認為潛在的塵埃排放影響。通過使用空氣質素摸擬的方法進行定量評估,本附件進一步對塵埃排放影響作出評價及在此展示。評估一般覆蓋了工程項目工地500徑範圍內的地方。更在評估潛在的累積塵埃影響時,伸延至包括座落於工地以西超過500米外現有之英泥廠運作有關的塵埃排放源頭。由於最鄰近的住宅發展位於距離填料庫2米的地方以外,因此將不大可能對這些空氣敏感受體有空氣影響。在是項評估中受關注的空氣敏感受體為位於填料庫附近現存和已規劃的工業區廠大廈

1.1.3              在參考了附圖A1中填料庫和已計劃而同部執行的建築工程和拆建物料設施的初步發展計劃後,在填料庫的塵埃排放影響下的?#26368;惡劣?#24773;況被確認來評估量化潛在塵埃的排放影響。

情況 1:

2004年年中至2004年年尾,填料庫同時進行產生塵埃的運作和清拆活動,加上在工地以外的塵埃來源,其中包括:回收園第1期和永久飛機燃料設施的建築工程,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PRB2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分類設施C&DMSF堆填區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及現存英泥廠的運作。

情況 2:

2004年年尾回收園第1期啟用後(即作為空氣敏感受體)包括:填料庫進行產生塵埃的運作和清拆活動,永久飛機燃料設施的建築工程,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設施的運作、PBR2分類設施C&DMSF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期和堆填區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及現存英泥廠的運作。

情況 3:

2006年年尾至20082月,當填料庫在清拆期間仍然產生塵埃,但填料庫泥頭車流量、塵埃排放源頭和強度均減少時,另包括其他排放源頭: PBR2分類設施C&DMSF及現存英泥廠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和英泥廠的運作。在這個評估情況下,回收園第2期和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將會開始運作(即作為空氣敏感受體)。

 

1.1.4              如果評估的結果指出了在?#26368;惡劣?#30340;情況下,所計劃的塵埃控制措施能夠把塵埃影響緩解至可接受的水平,可以預期在提供了這些措施的情況下,鄰近空氣敏感受體所接受到的潛在塵埃排放影響將能有效地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內。

2.                      評估標準

2.1.1              管制香港空氣質素的主要法例為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第311章)。適用於全港的空氣質素指標訂明了不同污染物的法定濃度限制和在一定時間內容許超出標準的次數。與本研究有關的24小時和每年平均總懸浮粒子指標分別為每立方米2601808055微克/立方米

2.1.2              除了空氣質素指標之外,在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下發出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的附件4的建築塵埃影響評估下,環保署要求需符合每立方米500微克的1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

2.1.3              空氣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塵埃)規例19976月生效。堆存易生塵埃物料;裝卸或轉運易生塵埃物料;使用運輸帶系統轉運易生塵埃物料;使用車輛;處理碎屑、挖掘或翻動泥土和清理工地等,都在規例下列作受規管工程。規例內包括一個指明不同建築活動的塵埃控制要求的目錄。承建商在進行條列下要求的受規管工程時,必須確保施行了規例下所要求的塵埃控制措施。

3.                      研究範圍和空氣敏感受體

3.1.1              附圖A2展示了工程項目工地500米半徑內的地方。工程項目工地為填海後得來的土地,其地勢平坦。依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的附件12的指引下,通過實地視察和檢閱相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與工地最鄰近的具代表性空氣敏感受體被確認。表格3-1綜合了所確認的具代表性空氣敏感受體和用於塵埃排放影響評估的具代表性評估點。具代表性評估點的位置展示於附圖A3

 

表格 31?????位於500米研究範圍內的空氣敏感受體

空氣敏感受體

用途性質

具代表性評估點

評估情況

1

2

3

現存的香港內河碼頭

工業

A1 ?A3

?/span>

?/span>

?/span>

現存的紹榮綱鐵

工業

A4 ?A6

?/span>

?/span>

?/span>

計劃的回收園第一期建築物

工業

A7

 

?/span>

?/span>

計劃的回收園第二期建築物

工業

A8

 

 

?/span>

計劃的永久飛機燃料設施

工業

A9

 

 

?/span>

 

3.1.2              在所確認的具代表性空氣敏感受體中,香港內河碼頭和紹榮綱鐵為現存的土地用途。這些現存的土地用途已使用了具代表性的評估點(A1-A6)來代表。

3.1.3              根據環保署署長所提供的最新資料,回收園的第1期和第2期將分別於2004年年中和2006年年中開始建造。以保守的方法假設這兩個已計劃的工業用途,最早可以在2004年年尾及2006年年尾開始運作,在情況2(回收園第1期)和3(回收園第12期)之下已對於其潛在的塵埃影響作出評估。基於在20028月通過的永久飛機燃料設施環境影響評估展示出的計劃,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假設在2005年年尾運作,在情況3之下已對於其潛在的塵埃影響進行評估。在空氣質素模擬研究中指示性的評估點(A7A9)已被選擇及設定來代表這些已計劃的土地用途。評估預計了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距地1.5米、4.5米和7.5米高所接受的總懸浮粒子濃度。

3.1.4              屯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S/TM/16),龍門路以北有一個地方被劃作 ?/span>其他指定用途?(貨櫃存放場及修理站)。這個地方現時正被空置。根據規劃署的資料這個地方現時尚未有確實的施行計劃。

 

4.                      基準空氣質素

4.1.1              填料庫的工地是位於新近填海得來的未發展土地,在其位置附近有一些工業建築包括工地500米範圍內的紹榮綱鐵和香港內河碼頭,與及在較遠距離的其他工業運作如青山發電廠和英泥廠。參考了環保署的 ?/span>總空氣質素影響評估指引?/span>,由車輛廢氣和其他在該區域內的工業源的排放而產生的背景總懸浮粒子水平都被假設為每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

5.                      塵埃排放源

填料庫所排放的塵埃

5.1.1              填料庫在運作和清拆期間所帶來的主要空氣污染源將包括由運料路上駛的泥頭車、風蝕、處理公眾填料時所排放的塵埃包括卸落公眾物料至貯存區域和由填料庫移除公眾填料。如在工程項目簡介中的附加文件I中展示,所採用的有效塵埃控制措施是根據空氣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塵埃)規例的要求而衍生出來,以控制這些塵埃排放源。這些方法根據規例的標準做法與及在工程範圍的東北角設立一個100米乘100米的泥頭車流量管制區,用以限制在運作及清拆填料庫時泥頭車在該區的進出數目,來減低塵埃排放及在香港內河碼頭造成的潛在累積空氣質素影響 (詳情請參閱附加文件I)

5.1.2              透過利用美國環保局(USEPA)所出版的 ?/span>空氣污染排放的複合?第五版 ?/span>Complication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pan>AP-42 5th Edition內的典型排放係數和附加文件I中所展示的塵埃控制措施預計可達到的塵埃控制效率,研究預計了在提供了塵埃控制措施下,由主要排放源所產生的經緩解塵埃排放水平。附錄 I 綜合了塵埃排放的詳細資料,預計有關的排放速率和所採用的 USEPA AP42 內的參考文件。

5.1.3              填料庫的使用頻率變化,預計會和現在的屯門第38區公眾填土卸泥區相近,基於在現有屯門第38區公眾填土卸泥區所收集的數據,公眾填料泥頭車的運輸高峰時段預計在午飯時間前11:0012:00發生,其時泥頭車量估計最高達到每日泥頭車流量的百分之十三。由此再基於每日1200架次的最高泥頭車接收量,分別估量出在11:0012:00時段中的公眾填料泥頭車接收量為156架車次/每小時和平均公眾填料泥頭車接收量為109架車次/每小時。當運作和清拆重疊的時期,填料庫內的公眾填料會由PBR2分類設施的躉船移走。在填料庫停止接收公眾填料後的清拆時期,海路仍然是運送填料庫內貯存物料的主要路線時會使用PBR2分類設施的躉船轉運站和在填料庫內附加一個每天可以處理4,860噸物料的躉船轉運站。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會從陸路將填料庫內的貯存物料運走。而在假設的情況下,每天會有50架次的泥頭車因而會使用龍門路在進行空氣質素模擬預測每小時和每天平均總懸浮粒子最高濃度和,分別和在具代表性評估點的1小時和24小時平均標準作出比較時,均有考慮每天平均和每小時最高泥頭車量

 

工地以外同時的塵埃排放源

5.1.4              在填料庫運作/清拆期間,在工地以外將會有其他塵埃污染源的產生,包括: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工地西北面,現存運作的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設施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工地東南面,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 (PBR2) 臨時公眾填料臨時分類設施;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接鄰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公眾填料臨時分類設施東面,運作的臨時C&DMSF堆填區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接鄰工地西面,回收園第1期將會產生塵埃的建築活動;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填料庫範圍內,回收園第2期將會產生塵埃的建築活動;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工地以西較遠的地方,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將會產生塵埃的建築活動;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工地西面500米外,現存的英泥廠運作期間產生塵埃的活動。

5.1.5              由於這些鄰近建築和運作的承建商都需要依從相關的例和/或指引去控制塵埃的排放,透過估計這些排放源的經緩解塵埃放速率,研究預測了對空氣敏感受體的累積塵埃排放影響。附圖A1顯示每項工地以外活動的時期和已分辨及確認的情況(13)的關係。

5.1.6              C&DMSF臨時堆填區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計劃用以收集混合的拆建物料,此物料平均包括50%廢料。沿著填料庫東面的邊沿,提供了一條車路,計劃給汽車直接駛入C&DMSF臨時分類設施,汽車只可經由此路進入收費計劃的C&DMSF拆建物料分類設施而不能進入填料庫、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PBR2)分類設施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分類的公眾填料將會運至填料庫,已分開的廢物則運至堆填區作適當處理及丟棄。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PBR2)分類設施則不會有類似的直接車路提供,以減低香港內河碼頭潛在累積的塵埃影響。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PBR2分類設施)將收到在填料庫運來的公眾填料。分類設施的運作涉及泥頭車移動和物料起卸,是首要涉及產生塵埃的活動。在準備分類及分類的地方最少會有3面被包圍以減少風蝕。在分類設施內,篩網會置在密封的地方,再配以過瀘袋,現存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的運作涉及接收大型的隋性拆建物料作壓碎和分類,製造碎石作循環混合物再用再造。主要的塵埃由不同的活動產生,包括搬運物料至收集器、壓碎及篩選活動,卸下物料至儲存堆和儲存堆相關的風蝕。

5.1.7              根據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運作時的2,400/日的設計處理量,PBR2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分類設施運作時的9,000/的設計處理量和C&DMSF堆填區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運作時的600/的設計處理能力,和USEPA AP-42的塵埃排放係數,研究估計了泥頭車移動、進行物料處理(起卸活動)、壓碎、篩選及混合活動的塵埃排放速率。根據在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和回收園第1期的建築活動需處理挖掘物料的數量,已估計了該處的塵埃排放速率及納入評估。在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和回收園第1期暴露於表面受風蝕物料的數量亦已納入評估中。附錄I展示了塵埃排放源、估計的排放速率USEPA AP42 內有關這些工地以外的塵埃排放源的參文件的詳細資料。

5.1.8              和英泥廠相關的塵埃排放是基於從環境保護署(污染管制分區辦事處)中可得知的英泥廠許可證的條件中的排放限制估計出來的。

 

6.                      塵埃排放模型

6.1.1              透過利用空氣質素模型 - 飄散塵埃模型 Fugitive Dust Model FDM),本研究評估了填料庫運作和清拆活動與及其他同時產生的塵埃排放源對空氣敏感受體所帶來的潛在累積塵埃影響。由現存的英泥廠所排放的塵埃,則以空氣質素模型Industrial Source Complex Dispersion Model Short Term Version 3ISCST3)來預測,該模型是依據被廣泛採用的 ?/span>高斯煙柱公式?Gaussian plume formulae 去估計污染物的濃度,該模型是為了預計由點、線、面積和體積源所飄散的塵埃而設計的。考慮到每種活動的特質,由泥頭車在鋪好/未鋪的道路上移動而產生的塵埃排放被視為線源,物料處理則可視為多個點源或面積源,風蝕則視為面積源。

6.1.2              本空氣質素模擬研究採用了由香港天文台提供的2001年相關氣象數據。所使用的參數包括︰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由屯門自動氣象站所獲得的每小時風向、風速、空氣溫度與及大氣巴斯奎穩定分級atmospheric Pasquill stability class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京士柏高空氣象站所提供的每天早上和最大混合高度;和

?span style='font:7.0pt "Times New Roman"'>                 在赤臘角香港國際機場所觀察的每小時天空遮蔽總量、雲量和第1至第4層的雲層高度。

6.1.3              填料庫每日的運作時間由早上8時至下午8時,如果在本空氣質素模擬裡,假設在填料庫及鄰近的設施所涉及塵埃排放的活動是全日24小時運作,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所預測的塵埃濃度應將會高於真實情況,因此在FDM ISCST模型預測累積24小時的總懸浮粒子程度時,在FDM模型中,研究假設除風蝕外,所有活動都是限制在早上8時至下午8時進行,基於塵埃排放速率根據每天平均的泥頭車數量及活動程度計算。同樣地ISCST模型也考慮每項活動在英泥廠的塵埃排放時間來計算塵埃排放速率。研究利用FDM ISCST模型來模擬情況123下,得出的24小時平均最高的總懸浮粒子含量。在每個具代表性的評估點,把FDMISCST模型所得出結果之和,再加上背景濃度便得出在最惡劣的情況下,最高的24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

6.1.4              正如從前屯門38區現存的公眾填區和其他公眾填區所經驗一樣,公眾填料泥頭車到達填料庫的數目將會在每段時間均有變化。從過去12個月收集的資料顯示,由早上8時至下午6時,泥頭車的數量平均變化由5.1%12.2%,由晚上6時至晚上8時,則降至0.5%4.7%。最高錄得的泥頭車流量在11時至12時發生。泥頭車流量的變化反映建造業和相關的公眾填料運輸典型的工作樣式。

6.1.5              兩個不同的模型(FDM ISCST)分別被設立來評估在情況13 下,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的最高1小時總懸浮粒子含量:

(i)               日間時間 : 1組模型,評估在早上8時至晚上6時最惡劣的塵埃排放程度。由相關的填料庫、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PBR2)分類設施C&DMR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C&DMSF收費計劃的拆建物料分類設施產生的最大塵埃排放程度是基於最高峰活動時段(11時至12時)來估計,其時進入公眾填料的泥頭車輛達至日常最大流量1200駕次的13%ISCST模型則按照同一模擬時間進行。通過香港天文台得到在2001年的典型的隱定級別(A-D),在日間時的氣象情況資料會利用在模擬上。

(ii)             傍晚時間 : 2組模型,評估在傍晚6時至8時最惡劣的塵埃排放程度。由相關的在估計填料庫、竹篙灣填海工程第2(PBR2)分類設施C&DMSF拆建物料循環再用設施收費計劃C&DMRF拆建物料分類設施產生的最大塵埃排放程度時,假設類似程度的經由躉船運送的公眾填料的數量維持不變運貨船,但公眾填料泥頭車則大大減少,泥頭車輛達至日常最大流量1200次的5%ISCST模型則按照同一模擬時間進行。通過香港天文台得到在2001年的典型的隱定級別(D-F),在傍晚時的氣象情況資料會利用在模擬上。

6.1.6              經比較2組模型所預測的1小時平均的總懸浮粒子濃度後,便能得到最高1小時平均的總懸浮粒子濃度。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A1A3,設置在所有排放源的順風方向,FDM ISCST 模型所預測的1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之和便是最差情況下的1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A4A9,比較 FDM ISCST 模型在日間及傍晚所預測的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便得到最大的1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

7.             空氣質素模擬結果

7.1.1              根據FDM ISCST,在三個情況下的預則,經緩解後的最高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和24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展示於附表7-1,再加上背景總懸浮粒子的數值後,附表列出總體1小時和24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從以上討論,FDM ISCST 模型所預測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 A1A3 1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之和,便是最高的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在情況12下,在具代表性的評估點A2位置預測的最高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為最大,數值均為478 微克/每立方米。而預測最大的最高24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是在情況1下的具代表性評估點A5,數值為181微克/每立方米。附錄II展示了典型的FDMISCST模型結果檔案。

7.1.2              根據 FDM ISCST 的模擬結果,附圖A4A9展示了以劃一方格計算出的每小時及每日總懸浮粒子所繪劃的等高線。和預測A1A3最高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的方法一樣, FDM ISCST在東面的工地坐標格點上的模擬結果會加起來得出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數值以變成等高線。在填料庫西面的工地上,會比較出 FDM ISCST 模型所預測的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較大的數值,用在每一個坐標格點上表示最高的1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來製成等高線。

7.1.3              在假設最惡劣情況下作出的空氣質素的模擬結果顯示,當實行了所推薦的塵埃援解措施後,經緩解的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應該能控制至1小時和24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標準內。


附表 71 位於具代表性的評估點離地不同高度最高 1小時及 24小時的總懸浮粒子濃度

 

最高1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 (微克/立方3

最高24小時平均總懸浮粒子濃度 (微克/立方3

 

填料庫及其他

同期進行的計劃

現存的英泥廠

整體

填料庫及其他

同期進行的計劃

現存的英泥廠

整體

具代表性

 

的評估點

1.5m

4.5m

7.5m

1.5m

4.5m

7.5m

1.5m

4.5m

7.5m

1.5m

4.5m

7.5m

1.5m

4.5m

7.5m

1.5m

4.5m

7.5m

情況 1

 

 

 

 

 

 

 

 

 

 

 

 

 

 

 

 

A1

283

271

220

100

100

101

470

458

408

44

45

41

12

12

12

143

144

140

A2

264

247

199

127

128

129

478

462

415

51

51

47

11

11

11

148

149

145

A3

251

233

186

124

125

125

463

445

398

58

56

48

17

17

17

161

159

152

A4

123

124

108

155

161

171

242

248

258

77

73

64

15

16

18

179

176

168

A5

125

124

108

151

155

161

238

242

248

68

65

57

26

26

26

181

178

170

A6

116

123

110

381

329

248

468

416

335

23

25

24

42

41

40

152

152

151

情況 2

 

 

 

 

 

 

 

 

 

 

 

 

 

 

 

 

A1

283

271

220

100

100

101

470

458

408

44

45

41

12

12

12

142

143

140

A2

264

247

199

127

128

129

478

462

415

51

51

47

11

11

11

148

149

145

A3

251

233

186

124

125

125

462

444

398

58

56

48

17

17

17

162

159

152

A4

116

118

103

155

161

171

242

248

258

70

65

57

15

16

18

171

168

161

A5

115

115

101

151

155

161

238

242

248

60

58

50

26

26

26

173

170

163

A6

112

118

106

381

329

248

468

416

335

21

22

22

42

41

40

150

150

149

A7

200

198

164

149

141

152

287

285

251

66

68

63

23

25

27

176

179

177

情況 3

 

 

 

 

 

 

 

 

 

 

 

 

 

 

 

 

A1

15387

13876

10558

100100

100100

101101

339273

325263

293246

2417

2517

2315

1212

1212

1212

123116

123116

122114

A2

17087

13967

9454

127127

128128

129129

385301

354282

310270

2920

2819

2517

1111

1111

1111

126117

126116

122115

A3

12475

10063

7851

124124

125125

125125

335286

311275

290263

3726

3423

2820

1717

1717

1717

141129

138127

132124

A4

3925

4227

3824

155155

161161

171171

242242

248248

258258

1410

1511

1511

1515

1616

1818

115112

118114

119116

A5

3923

4125

3722

151151

155155

161161

238238

242242

248248

119

129

129

2626

2626

2626

124122

125122

124122

A6

3522

3723

3421

381381

329329

248248

468468

416416

335335

76

76

76

4242

4141

4040

136135

135134

134133

A7

5639

5740

4940

149149

141141

152152

236236

228228

239239

2017

2117

2117

2323

2525

2727

131127

133129

135131

A8

11692

11093

9991

118118

125125

138138

205205

212212

225225

5043

5143

4942

1717

1717

1717

154147

155147

152145

A9

4427

4629

4126

184184

171171

147147

271271

258258

234234

1311

1411

1411

2222

2424

2626

123120

125122

127124

*背景濃度 87微克/立方3 已計算在整體結果


8.                      評估總括

8.1.1              根據空氣污染管制(建築工程塵埃)規例的要求,塵埃控制措施建議在設立,運作及清拆填料庫的時候執行。這些措施包括在現例下其述的標準做法,及在工程工地的東北角提供一個100米乘100米的卡車貨物管制區,用以限制泥頭車在填料庫的運作和清拆時進出管制區的數目。是項飄散塵埃排放影響研究顯示附近的空氣敏感受體在有著塵埃排放措施下的潛在塵埃影響將會緩減至可接受的水平。研究所以近ASRs的塵埃影響將減至可接受水平。環境監測及審查將建議實行,以檢查塵埃管制措施的實行情況。

 


附圖 A1

附圖 A2

附圖 A3

附圖 A4-1?

附圖 A4-2

附圖 A5-1

附圖 A5-2

附圖 A6-1

附圖 A6-2

附圖 A7-1

附圖 A7-2

附圖 A8-1

附圖 A8-2

附圖 A9-1

附圖 A9-2

 

 


附錄 I

?????

計算用於FDM模型內的塵埃排放參數的詳細資料

情況 1 2 (1)

情況 1 2 (2)

附圖 APP1

 

情況 3

附圖 APP2

 

 


附錄 II

?

典型的 FDM ISCST 模型運算的結果

典型的ISCST 模型運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