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吊車項目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的工程項目簡介
二零零三年七月
萬隆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香港灣仔
皇后大道東一八三號
合和中心四十樓
電話:852 2828 5757
圖文傳真:852 2827 1823
E. 行政摘要
E.1 背景
東涌吊車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研究概要編號ESB-068/2001)完成後,在詳細設計階段,確定須進行昂坪溪流改道工程(以下簡稱「工程項目」)。工程項目範圍包括現時環繞建議中昂坪吊車終站及主題村的昂坪溪流 (溪流流經集水區,沿途接收附近村屋的化糞池溢出的污水)及一條支流。工程涉及改道約390米現有的河道,以及約80米的渠道支流。昂坪溪流的地點可見圖表1.1。
在確定須進行此工程項目前,曾周詳考慮保存現有的溪流作擬建主題村的特色,但綜合工程、法定要求及環境衛生等因素,這方案並不可行。改道工程將提供必須的條件,配合開發一個國際級的旅遊點,使它具備建築、設計及工程特色,符合商業運作要求,減低昂坪當地的溪流泛濫的風險及提升水質。
吊車終站已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5(7)部份的規定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而與吊車項目相關的主題村則已按照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 第16部分進行環境評估。
E.2 工程項目的規模
工程項目建議昂坪溪流從主題村的上游開始改道,改道的溪流將沿工地北邊地界流向,並在擬建的吊車終站 (郊野公園內) 下游重接現存水道,改道後的溪流將比現存溪流短 (改道後的溪流長305米;現存溪流約長390米);建議的新水道位於工地西邊,約長80米,代替現有長度相約的渠道支流。建議的溪流改道地點可見圖表1.3。
設計建議包括在水道加入淺灘及巨石等,令水道在主流中維持低水位流動,河道的兩旁將放置巨石,減慢水流速度,讓石子及沉積物能夠在河流中沉積,為動植物提供生態環境,並方便維修工程。沿吊車定綫的地方,也有相應的補償措施及動物遷移計劃。
建議中的溪流段落將與現存的溪流及環境融合,以減少視覺及對環境的影響。挖掘出來的石頭將用來組成溪流內的碎石及填石籠,既可減少物料的需求,也可減低棄置物料的數量,並維持自然地理環境。同樣地,工程項目建議沿用原有溪流的襯層,並擬以填石籠作主要建築物料,鼓勵植物生長,融入現存的郊野自然地區。
E.3 社區諮詢
工程項目已諮詢有關人士,包括綠色團體 (早於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展開之前已定期諮詢他們意見)及當地居民,以及進行價值工程法評估。此外,工程項目曾參考海外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法,然而,基於香港的特殊情況,在設計上須作相應的考慮。擬建的工程還需要詳細設計,並須獲得渠務署的核准。至於土地的安排,則須徵得相關政府部門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的同意。
工程項目將繼續向綠色團體作諮詢,以確認詳細措施,提高改道溪流的生態環境。
E.4 考慮的方案
工程師及建築師曾評估及比較過不同的溪流改道方案,選擇的基礎是工程的可行性、佔地及對環境的影響。以下三個方案曾被詳細考慮過 :
方案一 保持原有流經擬建主題村範圍的溪流;
方案二 溪流改道至主題村北邊範圍;以及
方案三 改道溪流流經主題村及公共交通交匯處。
鑑於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限制,其中訂明主題村內指定範圍的特定用途,及渠務署的防洪要求,以及水務署防止污染集水區的規定,方案一並不可行。方案三也不可行,因為此方案不能接合所有支流及渠道,而且會影響附近的墓地。
因此,選取的方案二整體上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E.5 執行策略
改道工程將在昂平展開工程起始三個月內由西向東分三個階段完成,藉以減少建造車輛及交通流量,避免影響附近地區。
E.6 評估總結
工程項目所引致的環境影響評估已完成,估計施工期間將產生短期噪音、生態、景觀及視覺的影響。然而,這些影響都可控制至可接受水平。工程完成後,有多方面益處,包括改善水質、減少泛濫危機及促進生態環境和生物的資源。
空氣質素 : 工程項目所產生的建築塵埃評估已完成,估計毋須實施緩解措施,短期影響也能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噪音
: 噪音評估總結,基於岩層接近地面,在進行一些碎石工程所產生的噪音,如不執行噪音緩減措施,一些感應強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噪音超出日間標準75分貝(A)的情況。故此,須要採用標準噪音緩解措施,例如採用寧靜機械裝置及使用可移動隔音屏障,以確保噪音減至可接受水平。
廢物 : 減少產生廢物及增加物料再用的機會,以盡量減少棄置廢物的搬遷,這已定於設計的要求內。
水質 : 預計在施工期間,會產生潛在的水質影響。然而,以東涌吊車項目有關環保工作守則應用於工程項目上,這些影響將會受到控制至可接受水平。工程完成後對水質的益處,包括增進水流、減少流水停頓等,此外,渠務署昂坪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和排污系統計劃的實施都可消除由化糞池溢出的污染。
生態 : 溪流重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然地貌、植物和動物。補償種植和動物遷移可緩減這些生態影響。工程項目完成後,也將為當地生境帶來好處,因為使用人工石塊河床、淺灘及填石籠能提供地方培植多元化的品種。
景觀及視覺 : 除非設計加以小心進行,地貌的改變將影響視覺。因此,溪流設計針對盡量增加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再生,以及創造一個景觀特徵,使之成為主題村的延伸,並互相融合,而非將之獨立處理。
文化遺產:
位於工地附近的三個 「土地公」,其中兩個需要遷移,就安排已初步與當地村民及寶蓮寺代表有共識,另外的一座 「土地公」則會原地保留。
總結 : 溪流改道在建造及營運上的影響均為可接受水平。總括而言,整體上對當地環境將有裨益。
目錄
頁數
1 基本資料 11
1.1 工程項目名稱 11
1.2 工程項目的目的及性質 11
1.3 工程項目倡議人姓名/名稱 11
1.4 聯絡人 11
1.5 工程項目的地點 22
1.6 工程項目的規模 22
1.7 場地歷史及現況 34
1.7.1 溪流的形成 34
1.7.2 水質 34
1.7.3 泛濫 44
1.7.4 環境 45
1.8 考慮過的方案 45
1.8.1 方案一 : 維持一條路徑橫跨未來主題村 66
1.8.2 方案二: 改道圍繞未來主題村以北邊界的溪流 78
1.8.3 方案二: 改道橫跨未來主題村和擬建公共運輸交滙處的 溪流 99
1.8.4 總結 99
1.9 工程項目簡介涵蓋的指定工程項目數目及種類 99
2. 規劃大綱及計劃的執行 1010
2.1 規劃 1010
2.2 執行策略 1010
2.3 物料策略 1010
2.4 公關策略 1010
2.5 連接之工程項目 1011
3. 周圍環境的主要元素 1212
3.1 空氣質素 1212
3.1.1 現存環境 1212
3.1.2 感應強的地方 1212
3.2 噪音 1212
3.2.1 現存環境 1212
3.2.2 感應強的地方 1212
3.3 水質 1213
3.3.1 現存環境 1213
3.3.2 感應強的地方 1313
3.4 生態 1313
3.4.1 現存環境 1313
3.4.2 感應強的地方 2221
3.5 景觀及視覺 2321
3.5.1 現存資源 2321
3.5.2 感應強的地方 2322
3.6 文化遺產 2423
3.6.1 現存環境 2423
3.6.2 感應強的地方 2424
3.7 對生命的危害 2424
4. 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2525
4.1 引言 2525
4.2 空氣質素 2626
4.2.1 引言 2626
4.2.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626
4.2.3 預測的潛在影響 2626
4.2.4 評價影響 2728
4.2.5 累積影響 2828
4.3 噪音 2828
4.3.1 引言 2828
4.3.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828
4.3.3 預測的潛在影響 2930
4.3.4 評價影響 2930
4.4 廢物 2930
4.4.1 引言 2930
4.4.2 影響的潛在來源 3031
4.4.3 預測的潛在影響 3132
4.4.4 評價影響 3133
4.5 水質 3334
4.5.1 引言 3334
4.5.2 影響的潛在來源 3334
4.5.3 評價影響 3334
4.6 生態 3435
4.6.1 引言 3435
4.6.2 影響的潛在來源 3435
4.6.3 評價影響 3536
4.7 景觀及視覺 3739
4.7.1 引言 3739
4.7.2 影響的潛在來源 3739
4.7.3 預測的潛在影響 3839
4.7.4 評價影響 3941
4.8 考古及文化遺產 4042
4.8.1 引言 4042
4.8.2 影響的潛在來源 4142
4.8.3 預測的潛在影響 4142
4.8.4 評價影響 4143
5. 納入設計中的環保措施以及任何其他對環境的影響 4344
5.1 空氣質素 4344
5.1.1 施工期間建議的緩解措施 4344
5.1.2 殘餘影響 4445
5.1.3 總結 4445
5.2 噪音 4445
5.2.1 施工期間建議的噪音緩解措施 4445
5.2.2 緩解影響的評估 4648
5.2.3 殘餘影響 4748
5.2.4 總結 4748
5.3 廢物管理系統及實施 4748
5.3.1 建議廢物管理系統及實施 4748
5.3.2 控制/緩解措施 4749
5.4 水質 4951
5.4.1 施工/操作期間建議的緩解措施 4951
5.4.2 殘餘影響 5254
5.4.3 總結 5255
5.5 生態 5255
5.5.1 施工/操作期間建議的緩解措施 5255
5.5.2 殘餘影響 5457
5.5.3 補償 5457
5.5.4 總結 5458
5.6 景觀及視覺 5558
5.6.1 施工/操作期間建議的緩解措施 5558
5.6.2 溪流景觀設計 5559
5.6.3 總結 5961
5.7 文化遺產 5961
5.7.1 施工/操作期間建議的緩解措施 5961
5.7.2 殘餘影響 5961
5.7.3 總結 5961
5.8 社會諮詢 5961
6 環境監察與審核 6163
6.1 引言 6163
6.2 廢物 6163
6.3 水質 6163
6.4 生態 6163
6.5 景觀及視覺 6164
7. 使用先前通過的環評報告 6265
8. 整體總結 6266
8.1 空氣 6266
8.2 噪音 6266
8.3 水質 6366
8.4 生態 6366
8.5 景觀及視覺 6367
8.6 文化遺產 6367
9. 參考資料 6568
1 基本資料 1
1.1 工程項目名稱 4
1.2 工程項目的目的及性質 4
1.3 工程項目倡議人姓名/名稱 4
1.4 聯絡人 4
1.5 工程項目的地點 4
1.6 工程項目的規模 5
1.7 場地歷史及現況 7
1.7.1 河溪的形成 7
1.7.2 水質 7
1.7.3 洪水 7
1.7.4 環境 8
1.8 曾考慮的方案 8
1.8.1 方案一 – 維持一條路徑橫跨未來主題鄉村主題村 8
1.8.2 方案二 – 改道圍繞未來主題鄉村主題村以北邊界的河溪 11
1.8.3 方案二 – 改道橫跨未來主題鄉村主題村和擬建公共運輸交滙處
的河溪 12
1.9 工程項目簡介涵蓋的指定工程項目數目及種類 12
2. 規劃大綱及計劃的執行 13
2.1 規劃 13
2.2 執行策略 13
2.3 物料策略 13
2.4 公關策略 13
2.5 連接之工程項目 14
3. 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15
3.1 介紹 15
3.2 空氣質素 16
3.2.1 介紹 16
3.2.2 影響的潛在來源 16
3.2.3 預測的潛在來源 16
3.2.4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18
3.2.5 累積影響 18
3.3 噪音 18
3.3.1 介紹 18
3.3.2 影響的潛在來源 18
3.3.3 預測的潛在來源 20
3.3.4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20
3.4 廢物 20
3.4.1 介紹 20
3.4.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1
3.4.3 預測的潛在來源 22
3.4.4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23
3.5 水質 24
3.5.1 介紹 24
3.5.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4
3.5.3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24
3.6 生態 25
3.6.1 介紹 25
3.6.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5
3.6.3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25
3.7 景觀及視覺 29
3.7.1 介紹 29
3.7.2 影響的潛在來源 29
3.7.3 預測的潛在來源 29
3.7.4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30
3.8 考古及文化遺產 32
3.8.1 介紹 32
3.8.2 影響的潛在來源 32
3.8.3 預測的潛在來源 32
3.8.4 影響評價評價影響 33
4. 周圍環境的主要元素 35
4.1 空氣質素 35
4.1.1 現存環境 35
4.1.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35
4.2 噪音 35
4.2.1 現存環境 35
4.2.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35
4.3 水質 36
4.3.1 現存環境 36
4.3.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36
4.4 生態 36
4.4.1 現存環境 36
4.4.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43
4.5 景觀及視覺 43
4.5.1 現存環境 43
4.5.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44
4.6 文化遺產 45
4.6.1 現存環境 45
4.6.2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46
5. 納入設計中的環保措施以及任何其他對環境的影響 47
5.1 空氣質素 47
5.1.1 施工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47
5.1.2 殘餘影響 47
5.1.3 總結 48
5.2 噪音 48
5.2.1 施工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48
5.2.2 緩解影響的評估 50
5.2.3 殘餘影響 51
5.2.4 總結 51
5.3 廢物管理系統及實施 51
5.3.1 建設廢物管理系統及實施 51
5.3.2 控制/緩解措施 52
5.4 水質 54
5.4.1 施工/操作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54
5.4.2 殘餘影響 58
5.4.3 總結 58
5.5 生態 58
5.5.1 施工/操作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58
5.5.2 殘餘影響 60
5.5.3 補償 61
5.5.4 總結 61
5.6 景觀及視覺 62
5.6.1 施工/操作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62
5.6.2 河溪景觀設計 64
5.6.3 總結 66
5.7 文化遺產 66
5.7.1 施工/操作期間建設的緩解措施 66
5.7.2 殘餘影響 66
5.7.3 總結 66
附錄
附錄 甲 插圖
附錄 乙 建築塵埃排放因子的詳細計算
附錄 丙 建築噪音的計算
附錄 丁 植物品種清單自然保育政策
附錄 戊 動物品種清單蝴蝶的食物協同作用
附錄 己 蝴蝶的食物協同作用
動物遷移計劃
附錄 庚 補償種植計劃
附錄 申 動物品種遷移計劃
附表列表
列表
3.1 有代表性空氣和噪音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
列表3.2 生態實地測量
附表3.3 溪流改道中被移植﹐保留和砍伐的樹木數量
附表3.4 昂坪植林區的評估
列表3.5 昂坪灌木生境的評估
列表3.6 昂坪耕地/棄置耕地的評估
列表
3.7 昂坪溪流改道的生態評價
列表4.1: 溪流改道對環境造成的主要潛在影響
列表
4.2 各種建築活動的排放因子
列表
4.3 預測一小時和二十四小時懸浮粒子總量(微克/立方米)
列表
4.4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
列表
4.5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
列表
4.6 感應強的地方噪音影響(沒有緩解措施)的等效連續噪音聲級(30分鐘的量度)
列表4.7
生態感應強的受體和影響評估
列表
4.8 景觀影響的概括(沒有緩解措施)
列表
4.9 視覺影響的概括
列表
5.1 特別寧靜機動設備的聲功率級
列表5.2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寧靜機械裝置)
列表
5.3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寧靜機械裝置)
列表
5.4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可移動的噪音屏障)
列表
5.5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可移動的噪音屏障)
列表
5.6 感應強的地方噪音影響
(使用寧靜機械裝置及噪音屏障)
列表
5.7 殘餘景觀及視覺影響的概括
列表 3.12 各種建築活動的排放因子
列表 3.32 預測一小時和二十四小時懸浮粒子總量(微克/立方米)
列表 3.43a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
列表 3.43b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
列表 3.54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噪音影響(沒有緩解措施)的等效連續噪音聲級(30分鐘的量度)
列表 3.65 景觀影響的概括(沒有緩解措施)
列表 3.76 視覺影響的概括
列表 4.1 有代表性空氣和噪音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
列表 4.2 因河溪改道所引致樹木移植,保留和砍伐的數量
列表 4.3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的生態評價
列表 4.4 昂坪高地所記錄的兩棲類品種
列表 4.5 昂坪高地所記錄的爬蟲類品種
列表 4.6 研究範圍內或附近過去所記錄的哺乳動物品種
列表 4.7 生態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
列表 5.1 特別寧靜機動設備的聲功率級
列表5.2a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寧靜機械裝置)
列表 5.2b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寧靜機械裝置)
列表 5.3a 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可移動的噪音屏障)
列表 5.3b 不涉及碎石的機械裝置清單(使用可移動的噪音屏障)
列表 5.4 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噪音影響 (使用寧靜機械裝置及噪音屏障)
列表 5.5 建議的補償植物名單
列表 5.6 殘餘景觀及視覺影響的概括
圖表
圖表1.1 位置圖
圖表 1.2 現存河道路線原有溪流
圖表 1.3 擬建渠務改河溪工程
圖表 1.4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橫切面擬建溪流的橫切面
圖表 1.5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方案一分區計劃大綱圖
圖表 1.6 擬建溪流規劃圖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
方案三
圖表3.1 感應強地方的分佈
圖表3.2 生境地圖
圖表3.3 文化遺產感應強地方的位置圖
圖表 4.1 有代表性敏感受體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
圖表 4.2 昂坪研究範圍的生境圖
圖表 5.14.3 補償種植的位置:方案一
圖表 5.24.4 補償種植的位置:方案二
圖表 5.34.5 補償種植的位置:方案三
圖圖表 5.1 景觀及視覺評估與及緩解提案
圖表
5.42 建議溪流的河道的景觀處理
圖表 5.5 景觀及視覺評估與及緩解提案
東涌吊車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研究概要編號ESB-068/2001)完成後,在詳細設計階段,確定須進行昂坪溪流改道工程(以下簡稱「工程項目」)。工程項目範圍包括現時環繞建議中昂坪吊車終站及主題村的昂坪溪流 (溪流流經集水區,沿途接收附近村屋的化糞池溢出的污水)及一條支流。工程涉及改道約390米現有的河道,以及約80米的渠道支流。昂坪溪流的地點可見圖1.1。
在確定須進行此工程項目前,曾周詳考慮保存現有的溪流作擬建主題村的特色,但綜合各種因素,這方案並不可行。改道工程將提供必須的條件,配合開發一個國際級的旅遊點,使它具備建築、設計及工程特色,符合商業運作要求,減低當地及在吊車發展的溪流泛濫的風險、提升水質及改善環境衛生等。
吊車終站已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5(7)部份的規定提交環境評估報告,而與吊車項目相關的主題村則已按照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 第16部分進行環境評估。
工程項目建議昂坪溪流從主題村的上游開始改道,改道的溪流將沿工地北邊地界流向,並在擬建的吊車終站 (郊野公園內) 下游重接現存水道,改道後的溪流將比現存溪流短 (改道後的溪流長305米;現存溪流約長390米);建議的新水道位於工地西邊,代替現有長度相約的渠道支流。建議的溪流改道地點可見圖1.3。
設計建議包括在水道加入淺灘及巨石等,令水道在主流中維持低水位流動,河道的兩旁將放置巨石,減慢水流速度,讓石子及沉積物能夠在河流中沉積,為動植物提供生態環境,並方便維修工程。沿吊車定綫的地方,也有相應的補償措施及動物遷移計劃。至於溪流的設計,則需渠務署的核准。
建議中的溪流段落將與現存的溪流及環境融合,以減少視覺及對環境的影響。挖掘出來的石頭將用來組成溪流內的碎石及填石籠,既可減少物料的需求,也可減低棄置物料的數量,並維持自然地理環境。同樣地,工程項目建議沿用原有溪流的襯層,並擬以填石籠作主要建築物料,鼓勵植物生長,融入現存的郊野自然地區。
工程項目已諮詢有關人士,包括綠色團體 (早於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展開之前已定期諮詢他們意見)及當地居民,以及進行價值工程法評估。此外,工程項目曾參考海外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法,然而,基於香港的特殊情況,在設計上須作相應的考慮。擬建的工程還需要詳細設計,並須獲得渠務署的核准。至於土地的安排,則須徵得相關政府部門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的同意。
工程項目將繼續向綠色團體作諮詢,以確認詳細措施,提高改道溪流的生態環境。
工程師及建築師曾評估及比較過不同的溪流改道方案,選擇的基礎是工程的可行性、佔地及對環境的影響。以下三個方案曾被詳細考慮過 :
方案一 保持原有流經擬建主題村範圍的溪流;
方案二 溪流改道至主題村北邊範圍;及
方案三 改道溪流流經主題村及公共交通交匯處。
選取的方案二整體上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改道工程將在昂平展開工程起始三個月內由西向東分三個階段完成,藉以減少建造車輛及交通流量,避免影響附近地區。
工程項目所引致的環境影響評估已完成,估計施工期間將產生短期噪音、生態、景觀及視覺的影響。然而,這些影響都可控制至可接受水平。工程完成後,有多方面益處,包括改善水質、減少泛濫危機及促進生態環境和生物的資源。
空氣質素 : 工程項目所產生的建築塵埃評估已完成,估計毋須實施緩解措施,短期影響也能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噪音 : 噪音評估總結,基於岩層接近地面,在進行一些碎石工程所產生的噪音,如不執行噪音緩減措施,一些感應強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噪音超出日間標準75分貝(A)的情況。故此,須要採用標準噪音緩解措施,例如採用寧靜機械裝置及使用可移動隔音屏障,以確保噪音減至可接受水平。
廢物 : 減少產生廢物及增加物料再用的機會,以盡量減少棄置廢物的搬遷,這已定於設計的要求內。
水質 : 預計在施工期間,會產生潛在的水質影響。然而,以東涌吊車項目有關環保工作守則應用於工程項目上,這些影響將會受到控制至可接受水平。工程完成後對水質的益處,包括增進水流、減少流水停頓等,此外,渠務署昂坪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和排污系統計劃的實施都可減少由化糞池溢出污染量。
生態 : 溪流重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然地貌、植物和動物。補償種植和動物遷移可緩減這些生態影響。工程項目完成後,也將為當地生境帶來好處,因為使用人工石塊河床、淺灘及填石籠能提供地方培植多元化的品種。
景觀及視覺 : 除非設計加以小心進行,地貌的改變將影響視覺。因此,溪流設計針對盡量增加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再生,以及創造一個景觀特徵,使之成為主題村的延伸,並互相融合,而非將之獨立處理。
文化遺產: 位於附近的三個 「土地公」,其中兩個須遷移,這樣的安排,初步獲得當地村民及寶蓮寺代表的同意,至於第三座 「土地公」則可以保留。
總結 : 溪流改道在建造及營運上的影響均為可接受水平。總括而言,整體上對當地環境將有裨益。
東涌吊車項目 – 昂坪溪流改道
工程項目範圍包括改道現存環繞昂坪吊車終站及主題村的昂坪溪流及一條支流。工程涉及改道約390米的現存溪流,以及約80米的支流渠道。工程的興建將使用人工石塊河床及填石籠。
現存的溪流流經昂坪的集水區,並且接收附近村屋化糞池溢出的污水,然後流入北大嶼郊野公園。
昂坪的溪流改道工程將為一個世界級及以商業經營旅遊點的建築、設計及具工程特色的建築物提供必須的空間。事實上,曾周詳考慮保存現存的溪流作擬建主題村的特色,但綜合各種因素,這方案並不可行,溪流改道是有此必要。東涌吊車主題村及終站相關的溪流改道工程將減輕泛濫的潛在可能、提升水質及改善環境衛生等事宜。
地鐵有限公司
溤悟文博士
地鐵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灣德福廣場地鐵大廈
電話: (852) 2993 2111
直線: (852) 2993 3543
傳真: (852) 2993 7743
工程項目將在昂坪吊車終站及主題村的北邊及西邊進行。昂坪溪流的地點顯示在圖表1.1。現存兩岸佈滿碎右的溪流正正流經擬建的東涌吊車主題村及終站計劃的中心位置,圖表1.2顯示現存溪流的位置,圖表1.3顯示計劃的溪流改道地點。
吊車終站在之前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要求提交環境評估報告,而吊車項目相關的主題村則按照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已進行的環境評估。
工程項目中昂坪溪流將從主題村的上遊開始改道,改道的河水將與工地北邊地界平衡,在擬建的吊車終站(郊野公園內)下游與現存水道重接,改道的溪流將比現存被取代的溪流短(305米與390米相比),而且將比原本的溪流少了曲流。計劃的新渠道(甲)在工地西邊,代替現存的渠道,兩者長度相約。計劃的設計包括在水道加入淺灘及巨石等,令水道在主流中維持低水位流動,河道的兩旁將有巨石,它們能在水流中減慢流水速度,讓石子及沉積物能夠在河流中沉積,為動植物提供生境,並方便維修工程。沿吊車路線也有適當的補償措施。至于溪流的設計需有渠務署的核准,該署將負責溪流保養的工作。
計劃的溪流段落將與現存的溪流及環境融合,以減少視覺及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溪流改道及西邊的渠道的建造設計顯示於圖表1.4,內容包括:
·
主要溪流的上游及下游河段以填石籠建成,設有坡級及淺灘以幫助植物生長。
·
在溪流中段,自然的土地水平比較高,因此需要較深的河道。這段溪流將由填石籠配以人工石塊作河床。由於河道較深,河床或可以以天然石層取代。河旁則會以填石籠作擋土牆建成。
·
引入坡級及種植區以幫助植物生長。
·
在西邊的渠道(甲)建議選用人工石塊河床。渠道(甲)是原有 渠道的改道,主要收集西南面的水漲溪水以防止溪水流進主題村。
挖掘出來的石頭應該用來組成溪流內的碎石及填石籠,一來可減少物料的需求,同時減低棄置物料的數量,也維持自然地理狀況。為了減少廢物、維持自然地理環境,建議沿用原有溪流的襯層。擬以填石籠作主要建築物料,鼓勵植物生長,融入現存的郊野/自然地區。
基於現有的工地調查資料,估計在125至255米河段將會有石層,如擬改溪流以天然岩石作河床,則不用施以防止侵蝕及洗刷措施,但這會構成嚴重的生態影響。
擬建工程已經諮詢過有關人士包括綠色團體及以價值工程法作出量。現在的計劃代替原本打算在工地的中央位置設置暗渠,及在上游河段用磚石建立河道。暗渠的建議是因為它對當地的地理影響最少,而且佔地也最少。
已考慮過海外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法,但香港的特殊情況需要在設計上作出貼切的考慮,包括防止登革熱,而要避免有死水的積聚,另外河流在不同季節的水流情況,從完全乾涸至嚴重泛濫的情況都有。
計劃的工程還需要詳細設計,並需要獲得渠務署的核准。佔地的安排及在建築詳情可以確定前,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的同意。
以下的設計限制及考慮因素已併入溪流改道設計內:
·
擬改溪流上游及下游的河床水平一定要和現存的河床水平一樣。
·
西面通往骨灰龕的橋高度儘量降低以便吊車可以在上面經過。
·
受影響土地的範圍
·
因工程造成的溪流損失;為了減低這個影響,河流的淺灘內將放入巨石,在主要溪流中創造一條蜿蜒的低水位水道。雖然加入蜿蜒對溪流有利,但應注意將需要更多的土地佔用及維修工作;
·
現存溪流在水務署管轄的集水區之中,因此其中一個集水區管理措施是要確保流入溪流的水不會減少。估計建築前後雨水的水量計算顯示這個標準當能達到;
·
溪流的設計一定要得到渠務署的核准,因為該署將會負責溪流保養的工作,因此必須要通過已定立可接受的保養及進出標准,並要令泛濫危機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及
·
必須留心分區計劃大網圖內有關吊車終點及主題村的設計要求,並且確保任何可能影響溪流的工程要符合所定下的細則。
昂坪溪流與上游的集水區面積相比既淺且窄,但現在溪流的兩邊土地都非人工建造,可在大雨時作為洩洪之用。
溪流的下游是陡峭的自然山區,最後流入水務署的石壁水塘或者經過郊區的腹地流入深屈灣的大海。
在計劃的上游,溪流較為平順及流經散佈的村屋間。上游的人工河道較為平順,略為前斜,使上流的排水容量增加,可紓緩泛濫。但是水道的排水容量仍然有限,這是因為溪流窄而且不太斜,現存的泛濫危機在1.7.3節中有描述。
昂坪溪流屬季節性,水質一般較差,特別在乾旱季節(十月至三月),溪流在乾旱季節流水很少,減低了以昂坪溪流作為特色的可能性,另外,溪流還接收村落化糞池溢出的污水,明顯地污染水質,也在低水流河段造成臭味。
渠務署計劃在地盤西面興建污水處理廠,以改善現時的昂坪的水質,污水處理廠的建築工程將在吊車開始運作前完成。渠務署正進行分階段污水系統鋪設與污水處理廠接駁。在第一階段,主要排污管將會造好,此管道將連接寶蓮寺、公廁、新發展地區及村屋。第二階段將在2007年完成,剩餘的村屋的排污管將接駁好,溪流將在2005年吊車開始運作後的兩年內繼續接收化糞池溢出的污水,現在溪流惡劣水質及臭味在旅遊點將不能接受。
在溪流改道計劃下,渠務署已初步同意將負責從住宅接駁到改道溪流北的排水管的安裝(見圖表 1.3),再將水引入主題村的排水系統,以加速污水接駁工程。
已經研究過使用污水處理廠三級處理排放以補足低水位的溪流量的可能性,但任何從污水處理廠流出的水都需要經過處理至可飲用水標準,因為溪流是處於集水區內的。在進行這個研究時,發現這個選擇並不合乎經濟原則。
地誌及水力分析顯示在雷雨的時候,雨水集水區會有大量溢流。在降雨量大的時候溪流將不能正常排水,輕微泛濫將會在河岸發生。水道的排洪量有限,溪流主要是淺溪,而且斜度低,溪流的水力分析顯示泛濫的情形每兩年有一次,現存的暗渠及河流交叉處很容易被阻塞,因此泛濫的情況更嚴重,渠務署要求新設計的溪流需要容納五十年一遇的洪雨造成的溢流。
當地居民在被訪問到現存的泛濫問題時說,村落的下游郊區有泛濫的情形,即大概在計劃的工地。當地居民續稱泛濫時上游會有大概100毫米的水深,這包括現在的公共交通交匯處。終站及主題村設有環保教育中心、劇院、地形特色介紹、佛教資料中心、茶館及餐廳。由於整個設施的建築需要橫跨整個計劃的地區,這令昂坪溪流不能繼續在現存的路線,否則計劃的建築將在泛濫時受到嚴重影響。
環繞昂坪溪流的環境由村屋(發展地區)、植林地、灌木林及耕種活躍/棄置的農地組成。大部份現存的樹木都是少於30歲的,並是有村民種下,或是在棄置耕地自己生長的,溪流改道區域沒有發現任何稀有或者重要的樹木品種。一些爬蟲及兩棲類動物在昂坪溪流環境中出沒過,但只有很少哺乳類動物的記錄。昂坪溪流的生態價值乃屬低/中等,但下游(及上游)的飼養及繁殖動物的價值卻很高。
東涌吊車項目 –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改道
工程項目範圍包括改道現存的昂坪河溪環繞昂坪吊車終站昂坪溪流及及主題村環繞昂坪吊車終點站終站及主題鄉村主題村的昂坪溪流及一條支流。工程涉及改道大概約390米的現存河道的流溪改道工作,以及大概約80米長的昂坪溪流支流渠道。工程的興建將使用亂石堤及填石籠。
現存的河溪流經從環繞昂坪的集水區流出,並且接收附近村屋的化糞池溢出的污水,然後流入大嶼山北的郊野公園北大嶼郊野公園的集水區。
昂坪的河溪改道工程將為一個世界級的商業經營旅遊點的建築、設計及具工程特色的建築物提供必須的空間。事實上,曾周詳考慮保存現存的溪流作擬建主題村的特色,但綜合各種因素,這方案並不可行,溪流改道是有此必要。東涌吊車主題鄉村主題村及終點站終站相關的河溪改道工程將減輕泛濫的潛在可能、提升水質及改善環境衛生等事宜。
地鐵有限公司
溤悟文博士
地鐵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灣德福廣場地鐵大廈
電話: (852) 2993
2111
直線: (852) 2993
3543
傳真: (852) 2993
7743
工程項目將在昂坪吊車終點站終站及主題鄉村主題村的北邊及西邊進行。昂坪河溪昂坪溪流的地點顯示在圖表1.1。現存的河溪帶著碎石經過東涌吊車主題鄉村主題村及終點站終站計劃的中心位置,圖表1.2顯示現存河溪位置,圖表1.3顯示計劃的河溪改道地點。
吊車終點站終站在之前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要求提交環境評估報告,而吊車項目相關的主題鄉村主題村則按照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已進行的環境評估。
工程項目中昂坪河溪昂坪溪流將從主題鄉村主題村的上遊開始改道,改道的河水將與工地北邊界平衡,在計劃的吊車終點站終站(郊野公園內)下游與現存水道重接,改道的河溪將比現存被取代的河溪短(305米與390米相比),而且將比原本的河溪少了曲流。計劃的溝渠(甲)在工地西邊,代替現存的渠道,兩者長度相約。計劃的設計包括在水道加入淺灘及巨石等,令水道在主流中維持低水位流動,河道的兩旁將有巨石,它們能在水流中減慢流水速度,讓石子及沉積物能夠在河流中沉積,為動植物提供生境,並方便維修工程。沿吊車路線也有適當的補償措施。至于河溪的設計需有渠務署的核准(該署將負責河溪保養的工作)。
計劃的河溪河段將與現存的河溪及環境融合,以減少視覺及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河溪改道及西邊的溝渠的建造設計顯示於圖表1.4,內容包括:
·主要河溪的上游及下游河段以填石籠建成,設有坡級及淺灘以鼓勵植物生長。
·在溪流中段,自然的土地水平比較高,因此需要較深的河道。這段河溪將由填石籠配以人工石塊作河床。由於河道較深,河床或可以以天然石層取代。河旁則會以填石籠作擋土牆建成。
·引入坡級及種植保留地以幫助植物環境建立。
·在西邊的溝渠(甲)建議選用人工石塊河床。溝渠(甲)是原有 溝渠的改道,主要收集西南面的天然溢流以防止溢流流進主題鄉村主題村。
挖掘出來的石頭應該用來組成河溪內的碎石及填石籠,以減少物料的需求,同時減低棄置物料的數量,也維持自然地理狀況。為了減少廢物、維持自然地理環境,建議沿用原有河溪的襯層。擬以填石籠作主要建築物料,鼓勵植物生長,融入現存的郊野/自然地區。
基於現有的工地調查資料,估計在125至255河段將會有石層,如擬改河溪以天然岩石作河床,則不用施以阼止侵蝕及洗滌措施,但這會構成嚴重的生態影響。
已經咨詢過股東、綠色團體及資深工程師有關建築發展的意見。現在的計劃代替原本打算在工地的中央位置設置暗渠,及在上游河段用磚石建立河道。暗渠的建議是因為它對當地的地誌影響最少,而且佔地也最少。
已考慮過海外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法,但香港的特殊情況需要在設計上作出度身的考慮,包括登革熱的普及性,因此目的是要避免有死水的積聚,另外季節性的河流,從完全乾涸至嚴重泛濫的情況都有,再加上當地特殊的環境,因此我們為該區設計了一套合適的工程。
計劃的工程還需要詳細設計,並需要獲得渠務署的核准。施工前,有關土地佔用的事宜,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的同意,以至細節最終得到確定。
以下的設計限制及考慮因素已併入河溪改道設計內:
·擬改河溪的上游及下游河床水平一定要和現存的河床水平一樣;
·西面通往骨灰瓮的橋要夠低,令吊車可以在上面經過;
·受影響土地的範圍;
·因工程造成的河溪損失;為了減低這個影響,河流的淺灘內將放入巨石,在主要河溪中創造一條蜿蜒的低水位水道。雖然加入蜿蜒對河溪有利,但應注意將需要維持更多的土地佔用及維修工作;
·現存河溪在水務署管轄的集水區之中,因此其中一個集水區管理措施是要確保流入河溪的水不會減少。估計建築前後雨水的水力計算顯示這個標准當能達到;
·溪流的設計一定要得到渠務署的核准,因為該署將會負責河溪保養的工作,因此必須要通過已定立可接受的保養及進出標准,並要令泛濫危機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以及
·必須留心分區計劃大網圖內有關吊車終站及主題鄉村主題村的設計要求,並且確保任何可能影響河溪的工程要符合所定下的細則。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與上游的集水區面積相比既淺且窄,但現在河溪的兩邊土地都非人工建造,可在大雨時作為泛濫途徑。
河溪的下游是陡峭的自然山區,最後流入水務署的石壁水塘或者經過郊區的腹地流入深屈灣的大海。
在計劃的上游,河溪較為平滑及表面較為固定河溪的兩旁到處散佈村屋。再上游的河道較為平滑,稍微更傾斜些,使上流的排水容量增加。但是水道的排水容量仍然有限,這是因為河溪窄而且不太斜,現存的泛濫危機在1.7.23節中有描述。
昂坪溪流屬季節性,的水質一般較差,特別在乾旱季節(十月至三月)時節,河溪在乾旱季節流水很少,減低了必要使用昂坪河溪昂坪溪流作為特色的可能性,另外,河溪還可能接收到村落化糞池溢出的污水,明顯地污染水質,也在低水流地區造成臭味。
渠務署計劃在地盤西面興建污水處理廠,以改善現在的昂坪的水質,污水處理廠的建築工程將在纜車開始運作前完成。渠務署正進行一個分階段污水建築計劃為污水處理廠提供聯繫。在第一階段,主要河溪的排水管將會造好,此水管將連接寶蓮寺、公廁、新發展地區及村屋。第二階段將在2007年完成,剩餘的村屋的水管將接駁好,雨季流溪改道將在2005年吊車開始運作後的兩年內繼續接收化糞池溢出的污水,現在溪流惡劣水質及臭味在旅遊點將不能接受。
河溪改道計劃的結果,已在條例中同意渠務署將負責從住宅接駁到河溪改道北的排水管的安裝(見圖表 1.3),再將水引入主題鄉村主題村的排水系統,以改善污水接駁工程。
已經研究過從污水處理廠使用再三處理過的污水以補足低水位的河溪流量的可能性,但任何從污水處理廠流出的水都需要經過處理,變成可飲用水,因為河溪是處於集水區內的。在進行這個研究時,發現這個選擇並不合乎經濟原則。
地誌及水力分析顯示在雷雨的時候,雨水集水區會有大量溢流。在降雨量大的時候河溪將不能正常排水,輕微泛濫將會在河岸發生。水道的排洪量有限,河溪主要是淺溪,而且斜度低,溪流的水力分析顯示泛濫的情形每兩年有一次,現存的暗渠及河流交叉處很容易被阻塞,因此泛濫的情況更嚴重,渠務署要求從新設計的河溪要可以容納五十年一過的洪雨造成的溢流。
當地居民,在被訪問到現存的泛濫問題時,說村落的下游郊區有泛濫的情形,大概在計劃的工地。本地人也說泛濫時上游會有大概100毫米的水深,這包括現在的公眾交通交匯處。終點站終站及主題村設有環保教育中心、劇院、地形特色介紹、大佛資料中心、茶館及餐廳。由於整個設施的建築需要橫跨整個計劃的地區,這令昂坪河溪昂坪溪流不能在現存的路線繼續存在,否則計劃的建築將在泛濫時受到嚴重影響。
環繞昂坪河溪昂坪溪流的環境由村屋(發展地區)、植林地、灌木林及活躍/棄置的農地組成。大部份現存的樹木都是少於30歲的,並是有村民種下,或是在棄置耕地自己發芽生長的,河溪改道區域沒有發現任何稀有或者重要的樹木品種。一些爬蟲及兩棲類動物在昂坪溪流環境中出沒過,但只有很少哺乳類動物的記錄。昂坪河溪昂坪溪流的生態價值乃屬低/中等,但下游(及上游)的飼養及繁殖動物的價值卻很高。
曾評估及比較過不同的河溪溪流改道計劃,工程師及建築師也曾作過評估,選擇的基礎是其工程上的可行性、佔地及對環境的影響。以下三個選擇曾被詳細考慮過:
1. 在主題鄉村主題村綜合區建一條通道保持原有流經擬建主題鄉村主題村範圍的河道,
2. 在主題村綜合區的北邊界限引導一條河道,及
3. 引導一條橫跨主題村及公共通接駁處的河道。
我們選擇了第二項,「在主題村綜合區北邊界限引導一條河道」e在主題鄉村主題村綜合區北邊界限引導一條河道f。
若要提供一項吸引而且環保
(有斜坡或具特殊地形的)以及有足夠的河溪溪流流量的河道設計,這需要一條較寬的河道。主題村落的建築要求如下:
昂坪分區計劃大綱為昂坪主題鄉村主題村及終點站終站的規劃定下了嚴厲限制,定明建築物的位置及分佈,以及特定地區的特殊用途,圖表
1.5顯示分區計劃大綱,詳細描述如下:
限制終點站終站的高度最高為12米,只能容許有少許非住宅用地(零售或食品商店商店)的存在。終點站終站的技術性及營運要求令要將終點站終站融入受限制地區有困難,同時維持一個高度的限制。但是這目標已經達到,最後的計劃並不容許終點站終站的地點有任何改動。
終點站終站隔鄰地區,分區計劃大綱圖地區(a)設計為一個食品商店及商業地區,高度限制為8米,為了盡量使用非常難設計、長而直的地盤,事物出口商店被安排在最接近終點站終站,而地區(a)的面積最廣,因為大部份遊人會聚集在食品商店外(希望同時有文化表現節目)。食品商店的建築物被推到地盤界限處,讓遊覽村落的遊人有更大的空間入村。地區(a)的另一端,是大佛解說中心及高科技影院。這個地區是唯一能容納中心及影院 的地方。再者,中心及影院只能處於這裏,為了同時符合運作要求,它們需要用盡8米的高度限制。
下一個地區(B1)一直通往昂坪路,容許任何商業設施的建立,但卻有5米的高度限制。這同樣式非常窄小的地區,大部份地零售商將會聚集於此。
最後的地區(B2)為商業活動及宗教核心提供緩衝作用,這兒不能有任何商業設施,而計劃用景觀設計令此處成為和平、隱蔽的休憩公園。
除了上述的地區規劃概述嚴厲規定之外,分區計劃大綱圖還要求在整個地區興建一條最少6米寬的連續遊客走廊。
將感受村落的遊任數量令設計村落的工作變得重要,這確保遊人能有一個世界級的旅遊經驗,同時在村落中有一條清晰平滑的通道。
事實證明該區難以設計,令對村落組件的落成處大傷腦筋,最後決定將村落放在長、直的位置以盡量利用剩餘的面積容納最多的乘客。在村落的特定地區, 建築物的位置及地區的寬度限制令通道的寬度只能有6米,這顯示出保持行人區不受限制及阻塞的重要性。
現在所有建築物的位置都已按照地區的形狀及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限制盡量利用。保持河溪溪流過地盤會有管理的困難,也會令溪流在現存的長度減少,由於溪流經過受限制地區,因此需要在現存的溪流位置加建固體層板讓行人可以走過。再者,由於無可避免地有溪流在建築物底下流過,(影院及大佛解說中心),這些建築物將要用柱子升高,這卻令它們高於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高度限制。整個計劃將變成,在固體層板下可以看見小溪流的流過,同時,由於區域受限制,很難維持一個溪流河畔,而這樣會令遊人的興致大減。
昂坪村落的設計尊重遊人對水流的愛好,有計劃地加入水流特色對村落有益,也令行人可以安全走過河溪溪流。
昂坪河溪昂坪溪流屬於主要郊區水渠,按照渠務署的標准,任何影響河溪溪流流量的工程項目將需要抵擋每五十年一次的暴雨。如果在該地保存現存的河溪溪流,大概需要建築6至7米寬的河道。這個寬度將包括現存的河床,寬度由2至5米不等,同時有些河岸。 河道在建築物底下流過的河段需築暗渠。除了提供主要河道外,同樣需要保持現存的支流和主要水的接駁。
按照渠務署的正常指引,必須為全段的河溪溪流提供保養,還須要在暗渠雨旁留有渠務保留地,以防止有人在河溪溪流上起樓,這和保持溪在主題鄉村主題村裏的計劃有沖突,但必須遵守。
發現因為只有有限的空間可用,加上過河設施及暗渠的需要,所以使河溪溪流旁邊的生態價值大大減低。
地盤的種種限制也令工程師在為主題鄉村主題村及終點站終站的公用事業設施找落腳地時感到為難。
為保持現存的河溪溪流河道,設施需要從河底通過,以連接兩邊的建築物。無數的地底設施包括電、水總制、地盤排水管、污水及抽水排水主要管道。
關於水質,有兩項重要事宜,接納選擇一將要符合所有集水區的限制,考慮溪流將作為旅遊點。
最先要考慮的是現存的水質非常差,尤其在乾旱季節,如上面第1.7.2節所述。污水處理廠計劃及污水處理工作能令情況改善,一些化糞池的污水將會繼續到達水道,直至污水計劃在2007年落成,計劃地區重央有污染溪流,將不符合要達到世界級旅遊景點的要求。
第二點要考慮的是要防止污染物在流過村落時流入水道,為了防止污染,溪流河道兩邊應該有排水管,在地區內阻止有污水流入水道,並用淤泥過濾裝置清除污染物。另外必須在溪流安裝扶手防止遊人及員工拋棄垃圾入溪流。這些措施能防止某程度的污染,但卻不能確保地區內人類活動帶來的污染。
環境衛生
另外防止工程影響河道的方法是確保沒有蚊蟲繁殖,因此不會令登革熱的情況惡化,因此為了保持環境衛生,需要注意不在建築物底下興建任何池塘、可能造成泛濫的水池等。
此方案盡量保存現有的河溪溪流,在工地界限前開始改道工程。擬改河溪溪流沿著工地界限的北面,在工地界限的轉角處便加進彎流。擬改河溪溪流的上遊接駁着自然的河溪溪流,再上遊便是一段人工河道。下遊則駁着在骨灰瓮旁比較斜的石段河溪溪流。擬建的河道比起原有的短,所以擁有較斜的河段,因而容水量較大。
根據設計檢討及咨詢諮詢,用填石籠及人工天然石塊比用磚石、暗渠較好。填石籠建築將會安裝以鼓勵植物生長,與現存環境融合。這類建築能滿足維修要求及減低對視覺及環境的影響。在需要沖刷保護的河段,建議加入填石籠作河床,鼓勵河床的植物生長。生態設計及緩和措施緩解措施例如使用巨石、加入彎流等,都在大嶼山及香港郊野公園使用過,也被政府及社團的接納,這些將在改道計劃中落實執行。
中央流域的起初建議是使用暗渠,因為它對當地的地誌影響最少,而且佔地也最少,但此建議在咨詢諮詢階段被強烈反對,因為會構成環境損失,所以才會研究明渠的方案。中央河段的檢討計劃包括使用填石籠的明渠,或是如圖表1.4顯示的梯形水道,這需要有渠務署的同意,附加土地的建議在落實改變前需要由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確定。
建議的溝渠(甲)(工地的西面)是現存溝渠的改道,接駁着主流。主要截着西南邊的自然溢流,並防止其進入主題鄉村主題村。建議使用人工石塊河床與下游的石段混合。減低需要的工程,盡量使用當地的石頭。使用由巨石組成的河床,能為環境提供動植物生境,創造美麗風景,防止土壤侵蝕。
主題村綜合區及吊車終點站終站的溢流應被內在水渠收集,然後導入主題村北邊的水管排出計劃地區。
此選擇比選擇三好的原因是它能沿用更長的現存河道,而且因為集水區的溢流大部分由北面流入,此路線更容易接駁現存的支流。
此選擇包括建築一條橫跨主題鄉村主題村的河道(見圖表1.6)。此選擇並不能攔截所有現存的河溪溪流支流及水渠,另外需要附加的水渠系統包括U形溝渠或一條與選擇二路線相同的新支流。另外主題村西面附加的河溪溪流還可能影響附近的墳墓。此選擇也將為終點站終站的服務帶來障礙。佔地不少,並會構成文化影響。
設計過程中,沒有任何穿過主題鄉村主題村的選擇能符合所有需要,並遵照1.8.1所述的建築規條。另外,在主題鄉村主題村維持溪流的一個主要是要保持自然的河流生態,但是在建築物下加裝暗渠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加上可供建河溪溪流及河畔的面積有限,現存的河溪溪流的生態價值已會大大減低。
因此,最後選擇是選擇二。
河溪溪流改道將在大嶼山北的郊野公園北大嶼郊野公園之中,並將流入離現存受保護區域邊界300米的範圍之內,計劃的河溪溪流改道是一項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條(表二第一部份第I.1項或者問題1)規定的指定工程項目。 河溪溪流將從昂坪吊車總站流出,這是一個指定工程項目,而東涌吊車項目的環評報告已包含在登記卌中。
河溪溪流改道工程項目由地鐵公司委任顧問設計及規劃。工程及概念在2003年頭開始進行,預計在2003年9月完成。
工程將由地鐵公司委任承建商進行,預計得到建築合約的日期是九月初。預計工程將在乾旱季節進行,即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期間。
工程將用連續三個階段完成,以減少建築車輛及附近交通的數目。
工程將在計劃範圍的西面開始進行,將現存的溝渠從昂坪終點站終站移出。工程將用一部挖掘機。第二階段工序將在下游的西北邊開始,由下游連接點至現存溪流半分點(大概鏈距235至304)之間的擬建河道,此階段工程將使用一部挖掘機,而現存的溪流將被導入新的河道。
成功將下游的河溪溪流改道後,在北面的改道工程便啟工,此階段工作將使用兩部挖掘機,一部在西面河道尾開始,向東面挖掘,另一部在中央開始,向東面挖掘。兩者之間的距離應該在50米(最少距離)。此階段內,將使用較高的圍欄,保護流域附近的現存住所,這些也可以作為噪音阻隔器,它們是高3米,厚20毫米的木/木板阻隔器。當此階段工程完結,最後在東面擬建的河道便啟工,應用一部挖掘機建築,完成整個改道工程。
挖掘物料將盡量在工程中再用。這不但能減少或消除送到填土地區的物料,還能減低工程車輛使用現時道路基建的交通量,第 4.4 及 5.3節詳細形容潛在的廢物影響。
由於地鐵公司已咨詢諮詢股東對東涌吊車計劃的意見,而他們的意向是繼續進行這項工程。
由於住宅的距離接近,承建商需要在建築期間採用有效的公共關係措施。這將包括使用派到住戶的傳單或貼在地盤的通告,通知工程的工序、工程的範圍、特別留意噪音工序的處理。這將會是在挖掘石頭時較為重要。詳細情形包括聯絡電話,任何住戶如果想提出投訴,此策略將在與地盤員工開會時的固定聯繫時使用。
1.
東涌吊車計劃
(TCCCP) - 溪流改道工程是新增於這計劃之止,亦用以減低造成的影響。建議承建商需要進行兩方面的工作。於同一份試驗性的工作程度表,, 東涌吊車計劃的唯一需要在溪流改道工程中採取的活動將會是工地的清理與形成。這似乎涉及挖土機和工地貨車的採用。為了安全原因及為求將累積影響減至最低,,應在任何時候保持五十米的最底限度工作距離。東涌吊車終站的打樁工程需要在溪流改道工程完成後進行。
2.
計劃的昂坪交通部門公共運輸交處
- 據了解交通部將把公共運輸交處的建築工程判給地鐵公司,預計合同的簽訂日期是2003年8月。
3. 離島污水第一期第一階段的昂坪污水處理工程、污水設計及建築。渠務署合同號碼CE
29/2001。東涌吊車計劃及溪流改道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地鐵公司及渠務署有設計的聯繫。
4.
拓展署建議在昂坪發展的廣場
- 在此階段廣場還未落實,雖然預計廣場將與吊車計劃同時竣工,廣場在計劃的上游,並不會直接影響流溪改道的工序,廣場的水管的排水影響將從水力設計的角度考慮。
當地的交通,例如昂坪路及其他馬路,將是影響昂坪終站及其周邊地區的空氣質素的最大因素。該區沒有任何工業用地。
已根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地盤監控及土地使用計劃檢討在計劃範圍500米內設立代表空氣感應強的地方(ASRs)。在這地區的感應強的地方同時探測噪音及空氣質素,它們離最近的塵埃排放來源的距離已列於以下的列表3.1,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也列於圖表3.1。
列表 3.1 有代表性空氣和噪音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
感應強的地方 |
感應強的描述 |
用途 |
離最近的塵埃排放來源的距離 |
感應強的地方 1 |
村屋 |
住宅 |
28 |
感應強的地方 2 |
村屋 |
住宅 |
12 |
感應強的地方 3 |
村屋 |
住宅 |
6 |
昂坪路及當地其他馬路及偶然由居民排出的煙,是在研究範圍的主要空氣污染來源。
已根據TM環境影響評估、NCO、地盤監控及土地使用計劃檢討的標准在項目範圍狀況300米內設立代表噪音水平的感應強的地方接收點(ASRs)。在這地區的感應強的地方同同時探測噪音及空氣質素,它們離最近的塵埃排放來源的距離已列於以下的列表3.1,噪音感應強的地方的位置列於圖表3.1。
昂坪溪流將流過吊車終站及主題村綜合區的界限,由於沒有該溪流的水質記錄,按照萬隆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於2002及2003年進行的水質觀察,發現水道受到住宅廢水的污染威脅,現存的污染物一般來自昂坪社區的住宅廢水,2003年6月提取的板岩(見附錄甲)顯示溪流的水位很低,而且可見水質非常差。
建造昂坪污水處理廠及污水計劃在2007年從溪流清除這個污染來源,屆時所有村屋都會接駁至污水廠,而水質也將大大提高。雖然2005年後水質將稍微提升,但預計溪流改道的水質將持續處於較差的水平,直至昂坪村落地接駁系統於2007年完成為止。
昂坪溪流以及溪流中的集水區都是非常敏感的受體。
文學評論
經過一連串的實地測量和文學評論,於這研究中對昂坪溪流得到更深入的理解。昂坪溪流研究在政府核准的生態底線研究(BMT2002),為東涌吊車環境影響評估(萬隆,2003)與昂坪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評估(香港奧雅納,2002),提供基礙資料。這些已核准的報告與再進一步的生態測量為溪流改道報告提供生態方面的基礙資料。某些所用生態文論是:
1. 合約編號HKI 1/2002HKI1/2002東涌吊車計劃:生態底線測量(BMT2002)依據最終所擬定的編排(與有相連的基礎建設),進行了一個詳細的生態底線研究。這報告帶出了文學評論所找出的資料,以及由二零零二年五月至二零零三年一月於研究地區所進行的集中性實地測量。亞太區BMT公司(BMT)被地區發最展處(TDD)所委任在二零零○○二年五月九日去進行擬定的計劃。東涌吊車環評是作為這份報告的基本。
2. 合約編號CE29/2001CE29/2001離島掛污第一階段昂坪污水處理工程與排污研究﹐設計和建築﹕最終環境保護評估報告(奧雅納2002)在河溪分流溪流改道工程附近的地點進行了環境保護評估。環評研究區包括了所擬定的河溪溪流地點。研究亦總結了與東涌纜車吊車計劃相連環境上的影響(包括累積影響)。
3. 合約編號CEce1/97剩餘的東涌發展與大詳細可行性研究工作文件編號WP10﹐纜車吊車建議計劃審核(萬隆﹐1998)。初部的生態評估特顯了計劃中生態關注﹐包括對郊野公園的影響及在建築和施工時所帶來的生態影響(計劃擬定的編排項目)。這研究總結了於六編排選項中的每個選項及計劃的另一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4. 顧問合約NEX/034東涌纜車吊車可行性研究﹕最終環境保護評估報告(萬隆﹐1999)。於東溝與昂坪之間的纜車吊車路線的建築及施工所帶來的生態影響﹐在詳細的生態評估內有作討論。依據於一九九九年七月至十月期間所進行的實地測量及文學評倫中﹐描述了現存的土地生態狀況﹐以及特顯了地區的主要生態資源。亦認定了擬定纜車吊車計劃所帶來的潛在生態影響﹐和總結了它們的重要性。
5. 其他相關的文學作品有﹕porcupine(香港大學生態及部門的簡訊)﹔香港自然歷史學會研究報告
環保測量
在環境保護評估中的生態實地測量是依列刑表3.2而進行。除了祖線文學研究之外(初部源自環評)﹐萬隆進行了附加的生態測量以作校驗底線資料及文學。
列表3.2 生態實地測量
測量類型 |
來源 |
進行日 |
方法簡述 |
草木 |
BMT |
09/2002 10/2002 |
在昂坪終站進行了一個地簡易的草木平面圖。 所記下的特徵包括品種類型與密度。 所遇到的植物會被加以辨認牠們被保護的狀況會依zing et al (2000)而以作報告。 |
|
萬隆 |
19/12/2002 01/06/2003
12/07/2003 13/07/2003 |
監督工地,包括從主要溪流編排附近和溪流計劃 |
樹木 |
萬隆 |
01/2003 02/2003 03/2003 04/2003 |
所有樹木的品種都有系統地記錄下來賓地點),加上標記(編號)及認定作樹木砍代之用途。 |
哺乳類動物 |
BMT |
19/05/2002 06/06/2002 26/06/2002 03/08/2002 10/09/2002 10/2002 17/12/2002 |
直接及非直接對研究區的哺乳類動物作出觀察(動物糞便,路徑,樹標等)。 於一連數目與夜的測組合以作觀察。 |
|
萬隆 |
06/06/2003 12/07/2003 13/07/2003 |
直接及非直接對溪流水及計劃溪流分流的地區附近的哺乳類動物作出觀察(動物糞便,路徑,樹標等)。 |
Herpeto
fauna |
BMT |
19/05/2002 06/06/2002 26/06/2002 31/07/2002 03/08/2002 21/09/2002 25/09/2002 05/10/2002 17/12/2002 |
透過直接觀察對Herpeto fauna以作取決。評核在研究區附近適合的 |
|
萬隆 |
06/06/2003 12/07/2003 13/07/2003 |
在溪流水帶與計劃之溪流分流地區附近對herpeto fauna作出直接觀察(calls sightings) |
昆蟲 |
BMT |
06/06/2002 26/06/2002 03/08/2002 24/08/2002 10/09/2002 25/09/2002 05/10/2002 27/10/2002 28/11/2002 14/12/2002 17/12/2002 |
用直接觀察來辨認於研究區蝴蝶和蜻蜓的品種。所有蝴蝶與蜻蜓都是以種類以作析別。 蜻蜓是依wilson (1997)而記下牠們的,狀況而蝴蝶是依Chung (2001)。 蝴蝶所需草木的保護價值亦有記下。 |
鳥類 |
BMT |
28/05/2002 15/08/2002 14/10/2002 27/11/2002 14/12/2002 11/11/2002 |
選擇及測量了主要 為了與大部份雀鳥的高峯活動時段相乎,應在接近晨曦時進行雀鳥測量。 |
|
萬隆 |
06/06/2003 12/07/2003 13/07/2003 |
為了與大部份雀鳥的高峯活動時段相乎,應在接近晨曦時進行一小時雀鳥測量。偶然發生的觀察都應記下。 |
溪流 |
BMT |
06/06/2002 24/08/2002 25/09/2002 28/11/2002 14/12/2002 |
起初的溪流測量包括食水魚及macro脊推動物的調查。 多數對海底動物的觀察都是現場進行的,於溪流堤岸的石頭之下式水池中。 |
註:BMT (2002)是為研究地區環評所載有的溪流分流工地。
一九九九年五月昂坪貝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被指定為提供只在特定地區生長的稀有動物盧文氏樹蛙 Philautus romeri 的隨季節變化的林木溪流。貝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在郊野公園區域之外,以前是植樹區,由於確定該處有稀有的盧文氏樹蛙繁殖,該處因此有特殊的科研價值,昂坪山谷已被確認為能支持只在特定地區生長的盧文氏樹蛙的地點。
圍繞昂坪溪流的生態環境主要有村屋(已發展地區)、草地、林地、灌木生境及活躍/廢棄的農地。昂坪的主要木種類詳例於附錄甲,昂坪各種植物種類的大概分佈顯示在圖表4.2的地圖。
位於溪流改道工程範圍內的樹木大約共有250棵。附列表3.3展示受溪流改道影響的樹木數目。
附列表3.3 :溪流改道中被移植﹐保留和砍伐的樹木數量
行動 |
樹木數量(大約) |
砍伐原因 |
|
現存溪流 |
改道溪流 |
||
移植 |
2 |
1 |
- |
保留 |
6 |
80 |
- |
砍伐 |
42 |
120 |
位於發展地區入 |
大約總數 |
50 |
201 |
|
大約共有250棵樹位於溪流改道工程的工地範圍內﹐約有160棵將會被砍伐。這數字已包括環繞溪流和建議分流的五米建築緩衝區。主要需要被砍伐的樹木是(按數量順序)﹕台灣相思﹐浙江潤楠﹐白揪﹐劍葉灰木﹐馬尾松﹐山指甲﹐鴨腳木和龍眼。
種植林
主要的種植品種包括普通的外來品種特別是香港普遍存在的台灣相思,其他已記錄的普通本地品種包括大頭茶,浙江潤楠,白楸,鴨腳木,, 劍葉灰木 及蒲桃。
大部份現存的樹木都是較年輕的樹,年歲小於30,都是村民種植,或是在廢棄耕地自己發芽生長的。在溪流改道的地區沒有稀有或重要的樹木品種的記錄。昂坪地區的大部份樹木都是比較矮小或者是中等大小的,兩各地區有外來的裝飾用途的樹,也混雜著本地的樹木、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的品種。列附表3.4
利用技術性備忘錄的附錄?的附表2
一條件清單作出種植評估。
附表3.4 : 昂坪植林區的評估
準則 |
意見 |
自然性 |
這些植物都是由人工種植的。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有些植物會發展得更自然。漸漸地,外來植物處支配地位。 |
大小 |
在研究範圍內的植林面積比較有限 |
多樣性 |
品種多樣性偏低 |
稀有程度 |
分佈遍滿香港特別行政區 |
再造性 |
植林生境容易被創造,但需要大約20年才能發展成熟至現今階段。 |
零碎 |
植林生境面積頗細,並被小路及房屋所分裂。 |
生態連繫 |
植林區與自然生境的連繫在提供餵飼及讓其他生境的動物分散上大概有中等程度的價值。 |
潛在價值 |
由於更多本土品種被發展,潛在價值雖低但正在增加。由台灣相思主導的單一栽培區被考慮為低潛在價值 |
哺育/繁殖地區 |
植林區生境除了能為雀鳥提供繁殖地外,並不預期可提供其他東西。 |
年歲 |
年輕,由於山火,比較近期和定期再造而成。植林區約有25-30年。 |
野生生物的數目及豐富度 |
低,這個植林區生境沒有太多野生生物物種。雖然如此,根據記錄,一些鳥類品種亦會使用昂坪植林區 |
總結 |
研究範圍內的植林區被評為有中等生態價值,但昂坪高地能為一些雀鳥提供哺育地,並且為盧氏小樹蛙提供周圍的生境 |
灌木生境
灌木生境的品種數量已被記錄,它們包括鳥毛蕨,白舌紫菀,金毛狗,黑面神,阿丁楓,猴耳環,亮葉猴耳環,耳果相思,台灣相思,大羅傘,羅傘樹,崗松,水團花以及
Camellia euryoides。灌木生境是由於火災及土地轉變(廢棄的耕地),後產生的,在研究地區中,在各種生態中的灌木年歲不一,但普遍是五至十年。列附表3.5用技術性備忘錄的附錄?八的附表2 一條件清單作出灌木評估。
附表列表3.53.5 : 昂坪灌木生境的評估
準則 |
意見 |
自然性 |
灌木生境是天然的,但經過改良及維修保養,因為灌木通常生長在瘦弱/貧貧瘠受侵蝕的泥土裹,並/或經歷不定期的山火。本土品種處支配地位。 |
大小 |
在研究範圍內的灌木面積屬中等 |
多樣性 |
在該區的灌木品種多樣性是典型的,被評為低至中等 |
稀有程度 |
灌木林遍佈大嶼山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
再造性 |
灌木林在植物演替中屬於早期階段,並且比較容易再造。 |
零碎 |
灌木林相對地較連貫。 |
生態連繫 |
灌木林對提供餵飼及讓其他生境的動物分散上大概有低至中等價值。 |
潛在價值 |
在沒有山火,並改善泥土情況,及較少土地侵蝕的情況下,山邊的矮灌木林能隨時間發展成高灌木林,然後再演變成有較高價值的木林。 |
哺育/繁殖地區 |
低 |
年歲 |
相對較年輕 |
野生生物的數目及豐富度 |
低 |
總結 |
研究中的矮灌木生境普遍地被評為低至中等的生態價值。 |
耕地與棄置耕地
耕地(蘭花)與棄置耕地包括:柑,
龍眼以及番石榴。直至現時為止,
並沒發現罕有或受保護樹木。採用技術備忘錄附件8列表2內所列出的準則,
列表3.6作出了對在研究地區內的耕地與棄置耕地的評價。
附表列表3.6 : 昂坪耕地/棄置耕地的評估
準則 |
意見 |
自然性 |
耕地是人造的,並不視為天然。棄置耕地正向自然環境移進。 |
大小 |
耕地只限於溪流旁的一小撮地方。 |
多樣性 |
因種植品種的性質,耕地的品種多樣性屬低至中等。 |
稀有程度 |
耕地不只限於大嶼山或香港特別行政區 |
再造性 |
容易被再造 |
零碎 |
這耕地是零碎的 |
生態連繫 |
這些耕種地的生境對於一些雀鳥是有價值的,因它提供了築巢的地方。但總括來說(即對於哺乳類動物),它在提供餵飼及讓其他生境的動物分散上似乎只有有限的價值。 |
潛在價值 |
這些耕地能夠種植灌木及隨時間發展 |
哺育/繁殖地區 |
低 |
年歲 |
不同年齡,有些耕地十分年輕(即只有數年),棄置耕地則老至超過15年。 |
野生生物的數目及豐富度 |
中等豐富,特別是耕地和棄置耕地的河岸為兩棲類動物提供了生境。一些鳥類品種亦在棄置耕地被發現。 |
總結 |
研究中的耕地地區普遍地被評為低生態價值。 |
從黑色的水、幼細的沉積物及受打擾的沉積物的味道看來,溪流有接收從附近村落排出的污水,此觀察可以從附近溪流的壞排水管及溪流內動物的品種得到印證(BMT,2002)列表3.74.3 是對昂坪溪流的生態價值的評估。萬隆(2003)進行的環境報告發現清水蝸牛Physa acuta 及Chironomus/ Polypedilum spp. 的幼蟲在溪流中有生長優勢,而蝸牛可以作為有機污染物的指標,而Dipteria的幼蟲則是環境中低含氧量的指標。
列表 3.74.3 昂坪溪流改道的生態評價
標准 |
備註 |
天然性 |
水道既有改良段(上游段)/半自然段(下游段),而且由外來引入的及原本的品種所支配。 |
生境面積的大小 |
研究地區的水道是線狀的,一直聯繫到深屈溪。 |
多柈化 |
品種廣度屬於中等。 |
稀有程度 |
雖然清澈的自然水道很少,改良的水道卻很普遍。 |
再造性 |
雖然自然水道不容易再開,但改良水道卻很容易造。 |
零碎性 |
水道都是線狀及連續的,它們從山上流入海中。 |
生態聯繫 |
昂坪的溪流的生態價值是中,但下游(及上游)的能飼養或繁殖動物的潛在價值頗高。 |
潛在價值 |
高。 |
育哺塲/繁育塲 |
自然水道為兩棲類動物、魚及非脊椎動物提供繁殖的地區,特別在較遠處的深屈溪,按照記錄,那裏的品種保留工作做得很好。 |
久遠程度 |
不適用。 |
野生生物的數量豐盛程度 |
對不同品種的動物包括植物、非脊椎動物、兩棲類動物及爬蟲等那裏的充足度很夠。 |
總結 |
研究區域的水道的生態一般受人類打擾的估計屬於中等。 |
注意:評估是根據技術備忘錄附8章表列出的標准2計算。
雖然昂坪溪流有較差的水質(在水面看得見碳氫化合物的光澤及沉積的淤沙)
(萬隆,2003),, 溪流的生態有很高的潛在生態價值(特別是計劃地點的上游及下游),雖然水流的速度一般是中等(一些地方較低)。卻有記錄顯示在昂坪的溪流有一部份的具保留價值品種存在。在昂坪溪流的貝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中,盧文氏樹蛙的蝌蚪曾在隨季節變化的溪流被發現,但是這些地點(或溪流段)與昂坪終站位置並不接近(BMT,2002)。附表戊列出昂坪平原的兩棲類動物的記錄及調查結果。
奧雅納(2002)的調查中發現在昂坪溪流的貝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中,盧文氏樹蛙的蝌蚪曾在隨季節變化的溪流出現,但是這些地點(或溪流段)與昂坪終站位置並不接近(即不在500米之內)
至於生態種類方面,盧文氏樹蛙一般較喜愛在平坦有草木的地區,特別是有低草地或灌木地的地方生長,那些地方可供牠們捕食蜘蛛及小昆蟲,如白蟻和蟋蟀等 (Karsen et al.,, 1998),而較適合繁殖的一般是河道附近或有另一水源的地點(如林奇的發現,, 2001)。由於體積較小,而要和其他體形較大的兩棲類動物競爭,這類的動物移動性低,對生境零碎非常敏感。盧文氏樹蛙 被發現的地方通常在昂坪貝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的林木種植地及有較高灌木生長的地方
(奧雅納,
2002),此品種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保護。 同一調查也記錄了生長地受限制的 短腳角蟾,可能是另一種的擇地而生的動物品種。
具生態價值的ASmphibian 品種,Leaf
Litter Toad 蟼掌突蟾,, 也在研究地區附近有出沒記錄。The
Leaf Litter Toad是香港一種居住地頗受限制及不普遍的品種,而且在昂坪的山溪中曾被發現(劉與杜德俊,1999)。其他七種青蛙及蟾蜍(亞洲普通蟾蜍癩蝦蟆,Gunther's
Frog Rana guentheri,, Green
Cascade Frog Rana livida,, 三間草蛙長蛙,啡樹蛙 斑腿泛樹蛙,, Asiatic
Pained 蛙 花狹口蛙及
Ornate Pigmy 蛙 飾紋姬蛙的數量充足,而且在本地散播普遍
(卡遜及其他人,1998)。
萬隆的調查(參考附錄戊)確認了一些位於昂坪溪流的植物品種之存在。很大數目(大約75隻)的斑腿泛樹蛙在耕地/棄置耕地(圾沿河岸的植物裡)被發現。另外亦有大量斑腿泛樹蛙位於貫通昂坪
村的排水渠。
列表 4.5 附錄戊總結了在昂坪附近各種爬蟲的詳細記錄。牠們之中,在昂坪溪流的隨季節變化的溪流找到的terrapin
烏龜,在IUCN紅表中被列為「頻危」e頻危f動物。蛇之中,棕脊蛇屬於稀有動物;,, 草游蛇及 紫棕小頭蛇屬於不普遍/受限制動物;三索錦蛇在中國紅資料薄中被列為「頻危」e頻危f動物
(趙,, 1998 奧雅納,, 2002)。
一部份的受限制及/或不常見爬蟲在研究地區都有出沒記錄: 在種植地、昂坪的高灌木林及森林發現的Rufous
穴蛇 棕脊蛇,, 在昂坪溪流發現的Buff-striped
Keelback 草游蛇,, (高比及拉素,2001)。
香港鱗翅目協會的記錄中,在1999年9月曾發現從昂坪去東涌(研究地區以外)的途中有幾隻 Troides aaeacus (黃,1999),另在2000年9月也在相同地點發現牠們的蹤跡(黃,2000)。在1999年的訪查下發現是沿途的 兩面針的花朵吸引此品種到訪。
蝴蝶的記錄在附綠戊中提供。而蝴蝶食物的種類也在附錄下提供。在昂坪總站及附近的存在河溪溪流(a foodplant for troides helena)也記錄到 Lantana Calnara的存在。但是﹐冇任何以往和現在有關Troides Helena在這地區上的記錄。
為環境影響評估所做的野外調查(萬隆,, 2003) 指出在吊車沿線的蜻蜓目群體的類屬廣度比蝴蝶少,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昂坪溪流的中段(在流溪改道建築地點以外),有2至5隻Orthetrum pruinosum (數量充足品種)的蹤跡。
在接近昂坪終站的廢棄耕地發現的雀鳥,都是一般常見及散播甚廣的品種,牠們屬於人類騷擾的地區及半建築環境中的典型常客。
mugimaki flycatcher fiadula mugimake,,
及白眉鵐。所有稀有及不普遍的移居品種可以在高灌木,,
樹林及植物中找到(VINAY ET AL,,1994).在奧雅納(2002)所在的雀鳥觀察當中記錄了稀有品種﹕the chestnut
bulbul hemixos castanonotus在植物帶及在樹林及虎玟地
在樹林。雖然由於樹林的棲息地生境是存在附近﹐而這些品種潛在活動於研究範圍之內﹐但是確實的觀察位置也是不詳的。
在研究範疇只有很少數的陸地哺乳類動物。在昂坪的草地發現過鼠Mouse
Mus caroli,, 是一種限於本地生長的生物。
列表 4.6 研究範圍內或附近過去所記錄的哺乳動物品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