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引言                                                                                               

1.1                   背景                                                                                              

1.2                   工程目的                                                                                      

1.3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的目標                                                        

2                      工程項目說明                                                                             

2.1                   工程項目                                                                                      

2.2                   生態保護區                                                                                  

2.3                   發展地點                                                                                      

2.4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                                                                     

2.5                   工作計劃                                                                                      

3                      環境影響                                                                                      

3.1                   空氣質素                                                                                      

3.2                   噪音                                                                                              

3.3                   水質                                                                                              

3.4                   污水影響評估                                                                             

3.5                   廢物管理                                                                                      

3.6                   生態                                                                                              

3.7                   景觀及視覺影響評估                                                                 

3.8                   文化遺產                                                                                      

3.9                   環境監察與審核                                                                         

3.10                 總結                                                                                              

 

附圖目錄

1

工程項目的三個部份:生態保護區、發展地點及沙螺洞路改善工程

2

保育管理計劃分區規劃圖

3

在沙螺洞生態保護區內擬建之臨時行人橋及安全圍欄之位置

4

總綱圖則

 

 

1                                            引言

1.1                                     背景

「大埔沙螺洞公私營界別合作自然保育試驗計劃」為大埔沙螺洞的保育工作建立一個公私營界別合作框架。本工程項目旨在對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所擁有土地上的生態敏感地區,進行長期主動式保育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本工程項目將會提供資金來源,讓這種保育行動可以持續進行。本工程項目把位於非敏感地區內的可持續商業活動,與長期保育行動連結一起,完全符合政府對沙螺洞等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的保育政策。若能容許在毗鄰保育地區的非敏感地區(即發展地點)進行適當發展計劃,便能夠為建造保育設施籌集足夠的資金和管理經費。預計這項能夠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的工程,可以讓沙螺洞變成獨特的天然勝景和教育資源,供市民和遊客欣賞,而且可以迅速完成,無需政府資助。

1.2                                     工程目的

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現時的環境局)於200411月所公布的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中,邀請有興趣團體,就「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所選定可以進行「試驗計劃」的地區,提出發展建議。「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的政策指出:「項目倡議者會獲准在項目地點中生態較不易受破壞的部分進行發展,但發展規模須經政府同意,而且須負責長期保育和管理該地點生態較易受破壞的其餘部分。」本工程項目積極響應是項政策,以自然保育、生態改善、可持續的用途和教育等作為保育目標。為實踐保育目標,本項目倡議者將捐贈一定金額,以預付法定基金用於長期保育及管理的的經常性開支。倡議者與綠色力量已建立合作關係,並由後者擔任保育代理人。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擁有該山谷的96%私人土地,再加上綠色力量的承諾和政府的配合,三方面的合作關係可以馬上建立,並迅速對山谷採取保育行動,同時確保有關行動能夠長遠持續。

本項目認為,在新自然保育政策下,有下列三個主要理由批准在沙螺洞進行優先試驗計劃:

 

(1) 該山谷已獲評定為優先進行自然保育及管理的地點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現今的環境局)在20041112日所公佈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中指出,沙螺洞在政府根據專家小組所議定用來評估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的計分制中,取得2.7分(滿分為3.0分),在全港十二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中排行第二。不少本地及國際專家,都對該處的河道和河邊生態進行研究。該地區的生態價值亦於沙螺洞分區計劃大綱圖(編號S/NE-SLT/4)被肯定。該大綱圖指出:「主要規劃意圖是要保育這些具生態價值的地區、保存天然景觀、鼓勵保育工作和保持該區的郊野特點。」本項目會對該區的生態環境進行積極管理,務求保護該區的生境和天然景觀,即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境,並防止各種人為威脅,例如四驅車、野戰遊戲和移除珍貴植物;以及防止不利於現有野生動物的不良自然演化。本項目亦會紓緩該山谷建築地段的發展壓力(建樓權達29,000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和小型屋宇發展項目(新界豁免管制屋宇)(按大埔民政事務處所提供的資料,在1996年共有160項),因此,長遠而言,可以減少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滋擾。為了提供保育管理所需資金而獲准在山谷內發展的項目,會採用能夠配合山谷內鄉郊特點的設計。

 

(2) 自然保育工作必須有利於生物多樣化、適當地規劃,並能與有限的適當發展計劃一起持續進行本項目建議在沙螺洞山谷內的生態敏感地區設立生態保護區。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會草擬一份保育管理計劃,並向一個政府的法定基金注入一筆經當局同意金額的起動資金,用作該生態保護區的長期保育和管理經費。保育保管理計劃是否可行,以及起動資金是否足夠,均由政府確定。綠色力量則被提名為本項目的保育代理人,負責管理生態保護區和自然教育中心;而經常性支出則由政府的法定基金中撥款維持。綠化帶內的其他主要用途包括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均會由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擁有和經營。基於公眾安全而必須進行改善工程的沙螺洞路會由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管理,但仍然會是一條公共道路。

 

(3) 組織和資金安排必須切合實際和可實行政府的新自然保育政策容許在項目範圍內生態環境較不敏感的土地上進行與環境協調的試驗計劃,並以收益資助保育設施和工作,藉此鼓勵土地業主和項目倡議者(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參與自然保育工作。在本項目而言,這項計劃的收益來源便是在山谷口綠化帶所發展的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在綠化帶內的所有發展細節,都需經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並按照稍後的契約修訂和換地條件實施。這項計劃可以讓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建造和配置生態保護區的各項保育、教育和公用設施,以及改善沙螺洞路、向政府的法定基金注入起動資金和為保育工作進行長期管理。此外,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亦會撥出一筆資金,作為改善後的沙螺洞路的長期維修資金。注入政府法定基金的資金會提供穩定收入,以支付生態保護區各項保育措施的日常開支。保育代理人必須為執行沙螺洞保育管理計劃所需款項,向該基金申請撥款。該基金則負責評估保育代理人的表現和撥款申請的理據。。

1.3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的目標

本工程項目需要在沙螺洞具特別科學價值地點內進行土木工事(建造行人橋橫過生態保護區內的河溪)。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附表2IQQ.1項的規定,本項目是一項指定工程項目,因此,在施工和運作前,必須先取得「環境許可證」。是次環評研究的目標,是要就本工程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提供有關影響性質和範圍的資料、建議適當的緩解措施,務求本工程項目能夠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中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技術備忘錄」所述的要求,以及確定本工程項目在環保方面的可接受程度。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大網」所述,是次環境評估研究的具體目標如下:

(i)            說明本項目及其相關工程,並闡述實施要求;

(ii)          找出並說明可能會受到本工程項目影響及/或會對本工程項目造成不良影響的社區及環境因素,包括天然和人工環境,以及相關的環境限制;

(iii)        提供必要資料,以便考慮各種不同方法來避免及減少對環境敏感地區及其他敏感土地用途造成潛在的環境影響;比較各個方案對環境的優點和缺點(包括本工程項目中三個組成部份的不同發展方案);說明挑選最可取方案的理由,以及說明環境因素在篩選最可取方案時所起的作用;

(iv)        找出污染來源及其數量,並確定各個敏感受體和其他可能受影響的土地用途的受影響程度;

(v)          找出及量度對植物、動物和生境可能造成的損失和破壞;

(vi)        找出各種潛在的景觀及視覺影響,並量度影響程度;同時建議緩解這些影響的措施;

(vii)      找出各個文化遺產地點、歷史建築和結構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並為這些影響建議緩解措施;

(viii)    建議適當的緩解措施,以便減少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可能造成的污染、環境影響和滋擾;

(ix)        探討各項建議緩解措施的可行性、實用程度、效益和影響;

(x)          找出本工程項目的潛在剩餘影響(即在實施緩解措施後所剩餘的影響),以及在施工和運作期間對敏感受體和可能受影響土地用途的累積影響,並預測和評估影響程度;

(xi)        找出本工程項目若要把這些環境影響和累積影響緩解和減少至可接受水平,需要在詳細設計、施工和運作時採用的方法、措施和標準,並加以評估和說明;

(xii)      探討各項建議緩解措施可能造成的次生環境影響,並找出環境評估研究所建議的緩解措施的相關限制,以及所需作出的修改;及

(xiii)    設計及說明各項環境監察與審核要求,以確保各項建議環保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均能有效實施。

 

如上文所述,環境影響評估研究處理了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期間可能造成的下列主要環境事宜:

·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對工程地點之內和附近敏感受體可能造成的空氣和噪音影響;

·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對工程地點之內和附近敏感受體可能造成的水質和水文影響。這些敏感受體包括:沙螺洞溪澗、鳳園溪澗、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集水區等;

·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對工程地點之內和附近生境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這些生境包括:沙螺洞溪澗、鳳園溪澗、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鳳園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八仙嶺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等;

·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可能產生的廢物;

·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時可能造成的景觀及視覺影響;

·           本工程項目及其相關工程在施工和運作時對文化遺產地點、歷史建築和結構可能造成的影響;

·           在本工程項目附近的現有、已承諾和已規劃發展項目對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其毗鄰自然保育區造成的累積影響;及

·           擬設於本工程項目地點內生態保護區的短期及長期保育和管理,包括財政安排。

 

2                                           工程項目說明

2.1                                     工程項目

本工程項目有三個互有關連的組成部份:生態保護區、發展地點及沙螺洞路改善工程(1)。工程項目倡議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和保育代理人綠色力量建議在沙螺洞山谷內設立生態保護區(約52.5公頃,佔整個山谷超過92%,總面積約為56.6公頃)。該公司有意把他們在沙螺洞山谷內的私人住宅地段(約0.8公頃)和私人農地(約26公頃),以及在郊野公園旁的農地(約2公頃)作保育用途,並在該公司和政府撥出的土地上的生態敏感地區設立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會維持、保護、恢復和改善沙螺洞的生態資源。這些目標會透過多種方法達成,包括:防止進行未獲批准及與環境不協調的活動、對各種生境進行管理,並復原至「最佳」的自然演化狀態,以及改善草地和林地生境。此外,亦會在發展地點內的生態保護區旁設立自然教育中心,提供自然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市民對該區生態價值的認識、欣賞和了解。沙螺洞生態保護區的保育管理和財政事務,都會由政府的法定基金督導。

發展地點佔地約4.1公頃,位於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外。除了自然保育中心外,發展地點還會在山谷入口生態價值較低的地區,設立一個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暨靈灰閣(發展用地佔約1.625公頃或佔發展地點總面積約39.6%,包括自然教育中心、公眾停車場、路徑、景觀區域及相關的發展用地)。這些特許設施會提供收入,以抵償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為籌集生態保護區的建設資金和長期營運經費而注入起動資金的款項。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亦位於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外。現有的沙螺洞路(長約2.3公里),會被改良至單線雙程行車的標準道路及具備最少的避車處,以符合運輸署和消防處的要求,並為市民提供前往生態保護區、發展地點和郊野公園的通道。

2.2                                     生態保護區

佔地約達52.5公頃的生態保護區提供了機會,讓沙螺洞的環境得以改善;此舉不但能造福社區,亦能增加生態價值。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的主要焦點在於保育生物多樣性,如有需要,會把各種增值活動,例如自然保育教育,結合於沙螺洞的管理策略中。此外,亦會採用保育管理計劃,註明適當的管理措施,以便為全港市民永久保持該區的生態價值。下文會摘述這項管理計劃的內容。

2.2.1                              保育管理計劃

這份保育管理計劃會為首五年的管理工作提供指引,期間會按照實際情況和所得經驗加以調整。計劃的主要目標如下:

·           目標1:保育和改善蜻蜓的生物多樣性

·           目標2:透過清除外來植物改善高地生境

·           目標3:改善林地生境的質素及增加其面積

·           目標4:把棄耕農地修復成為蝴蝶園和沼澤生境

·           目標5: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遊客

·           目標6:保育目標物種

·           目標7:增加保育教育的機會

這個計劃會由保育代理人(綠色力量)負責執行,並由政府法定基金撥款資助。

2所示的保育管理計劃分區圖顯示了各種保育措施將會實施的地區。沙螺洞山谷會以「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管理,其中的重點便是生物多樣化的保育工作。

2.2.2                              生態保護區內的其他工程

根據對李屋村內各座村屋進行的現有結構狀況仔細勘察結果,大部份石牆都已倒塌;剩下的牆壁目前狀況尚可,但由於缺乏維修,將會持續惡化,並會造成潛在的公眾安全風險。因此,需要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士進入這些屋宇。所以會在李屋西面的行人小徑旁建造圍欄(3)。若要運送物料往返該村,不但要利用現有的小徑(對通往李屋的現有小徑進行小型改善工程),還需要建造一條臨時行人小橋,跨過一段狹窄的沙螺洞溪澗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有關具體位置,請參閱3)。在完成各項安全措施後,便會拆除這條臨時小橋。生態保護區的維修和運作,都會按照保育管理計劃的指引進行。各個組成部份的運作都會由政府法定基金監察和控制。在發生緊急事故或進行例行維修時,只需進行一些小型工程。本工程項目會定期評估沙螺洞山谷的生態狀況。若有需要,便會實施額外的行動計劃。

2.2.3                              生態效益

發展地點位於生態價值較低的地區(主要是灌木地與草地混雜區),而且避開所有生態敏感地區,包括郊野公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和沙螺洞的溪澗。按照環境評估研究所陳述的詳細評估,預測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階段(包括發展地點及道路),都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生態影響。

在實施保育管理計劃後,人類所造成的干擾將可以大幅減少/受控。此外,亦會採用積極主動的管理方式,包括巡邏和自然保育教育等,來控制山火、遊客和蓄意破壞等情形所造成的滋擾。沙螺洞試驗計劃將會實施一項進取式的防火計劃,以防止山火發生(沙螺洞經常發生山火)。現場管理人員會經常清理垃圾和非法捕獵陷阱。故此,預計擬議發展計劃將會帶來生態效益。

這項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不但會防止和減少生態影響,亦會透過下列行動促進沙螺洞的保育價值:

·          本工程項目的倡議者已與村代表達成協議,把160處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丁屋)的建屋地點改在沙螺洞山谷以外,並把該區(包括236個建屋地段)全部作自然保育之用。這項安排清除了大型鄉村擴展計劃對生態環境整體性和山谷保育價值所造成的威脅;及

·           它透過控制該區通道和促進該區生態價值來保護該區的環境。

2.3                                     發展地點

2.3.1                              發展地點的總綱藍圖

由於沙螺洞的性質敏感,以及建造工程可能對沙螺洞的溪澗造成影響,發展地點的總綱藍圖採用了下列設計特點,藉此減少對現存的樹木和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溪澗造成潛在的施工影響:

·           為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提供一個最小20闊的額外無建築緩衝區;

·           修飾發展項目,以配合天然地貌;

·           把發展項目安置在遠離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和沙螺洞溪澗的地方;

·           廣泛使用綠化屋頂;

·           保存現林地和有樹木。

在採用上述特點後,4 所展示的總綱藍圖可以避免或盡量減少對沙螺洞的溪澗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水質和生態造成影響,亦可以避免或減少影響林地和樹木。

初步總綱藍圖,以及自然教育中心、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的構思,均展示於4。擬議發展計劃包括建造下列各項目:

·           自然教育中心,以及連接生態保護區的無障礙行人通道;

·           位於沙螺洞路盡頭的公共及私人停車場;

·           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包括孔子紀念館、宿舍和員工食堂,以及廣闊的露天園景美化區;及

·           最多可放置60,000個壁龕的靈灰閣,連同廣闊的露天花園、行人路和園景設施。

2.4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

2.4.1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的路線

現時介乎汀角路與沙螺洞之間的沙螺洞路(約2.3公里),是通往沙螺洞和發展地點的唯一行車通道。建議進行改善工程的原因,是要把現有道路改良至符合一條安全的單線雙程行車通道的最低要求,以便作為消防車的緊急通道。若不進行這些道路改善工程,便沒法提供緊急服務。為了應付施工時的交通需求,並方便運送建造器材或物料往返發展地點,建議在開始進行工地平整工程前,先完成道路改善工程及排水和污水收集系統工程。

道路改善工程的設計原則如下:-

·           盡量減少滋擾現有景觀和樹木;

·           保存具生態價值的林地;

·           提供一條經過工程加固的安全通道;及

·           令緊急車輛能夠前往生態保護區、自然教育中心、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

按照改善工程的原則,會盡量減少沙螺洞路改良工程所造成的影響,而且,改良後的道路將可以為緊急服務提供通道,並會通往各項保育設施、八仙嶺郊野公園和水務署配水庫等。由於預測交通流量偏低,因此,這條通道仍會是單線雙程的行車通道,但會進行基本改善工程,以便符合「運輸規劃及設計手冊」上的要求。這些改善工程包括:

·           把現有道路擴闊至最少4.5。根據「運輸規劃及設計手冊」,這個闊度適合緊急車輛使用;

·           在最多相距60米的地方提供額外的互相可見的避車處,以便作雙程行車;

·           把彎角適當地擴闊至6寬,以便緊急車輛能從汀角路前往擬建的保育設施;

·          通道應跟隨現有道路的走線和地勢,以減少土木工事和對現有環境的影響;然而,行車道的斜度必須重新調整,以確保斜度不會超過16%,因為超過16%的斜坡不適合緊急車輛使用;

·           這條道路會以切削上行山坡的方式,在東側加以擴闊,以避免滋擾西側的林地;

·           若需要使用固土釘來穩定斜坡,特別是在下坡方向,便應小心使用,以免損害樹木;亦可在斜坡表面植樹,以便道路改善工程竣工後,仍能保持綠化景觀;

·           在沙螺洞入口提供適合消防車使用的車輛掉頭設施;

·           提供排水系統,並在沿路設置更多路旁溝渠和渠口;

·           不會佔用自然保育區和八仙嶺郊野公園;及

·           在該道路沿線採用適當的景觀設計。

2.5                                     工作計劃

本工程項目的工程計劃和工程順序作如下安排:

·          生態保護區在本工程項目確定動工後,便會馬上進行生態改善工程,以便提供最大的保育及生態效益。保育管理計劃和改善工程的優先次序都必須經政府法定基金批准才能動工。行人路的小型改善工程、臨時行人小橋建造工程和李屋村內破舊村屋和結構的圍欄裝設工程等,都會在3個月內完成(在旱季)。

·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道路改善工程會分作三期進行,大致上順序施工。每期需時約89個月,當中會部份時間重疊。

·          發展地點工地平整工程會於沙螺洞路改善之後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約6個月)、第二階段(約5個月)及第三階段(約6個月)。這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的施工時間均有部份重疊,因此,土方工程(泥土挖掘及填土工程)只會在旱季進行(11月至3月)。

3                                           環境影響

以下各節,是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期間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摘要。

3.1                                     空氣質素

在生態保護區內的改善工程和其他工程只需使用手提工具。由於無需進行任何重大挖掘工程,預計不會造成任何塵埃影響。

在發生緊急事故或進行例行維修時,只需進行一些小型工程。此外,預計在運作階段內不會進行任何會產生空氣污染的活動,因此不會對空氣質素造成任何影響。

在建造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時,主要的潛在空氣質素影響會來自建造工程所產生的塵埃和柴油機動設備所產生的廢氣。塵埃會來自工地平整工程中的物料處理工作、挖掘及回填工程、風化作用和貨車行走。建造工程的規模會較小,而且,掘出泥土的速度亦會偏低(即平均每日94立方米)。因此,在實施各項建議的塵埃控制措施和良好施工方法後,預計不會有任何塵埃影響。由於工程規模細小,而且會分階段進行,因此,在任何時候都只會有小量由柴油推動的建造設備同時運作。預計這些柴油推動設備在運作時只會排放小量廢氣,因此不會造成不良的空氣質素影響。

在公眾假期和節日徦期,遊客數量將會增加。然而,這些發展項目內將禁止焚燒冥鏹,因此,預計本項目在運作期間將不會造成不良的空氣質vampire素影響。同時,將會實施適當的管理措施,例如裝設標誌,及提醒遊人不可焚燒冥鏹等。靈灰閣在運作期間的主要空氣質素問題,將會是沙螺洞路的車輛廢氣。平日將安排兩輛電力發動24座穿梭巴士接載往來遊客 於節日期間,則會額外向租車公司租用車輛,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優先採用電動車輛提供服務。如果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電動車輛,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將優先租用以液化天然氣/混合動力/Europe V (或更高等級柴油)驅動的車輛或其他環保車輛。 由於這項設施與空氣質素敏感受體之間距離很遠,而且亦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相關建議,因此預計不會造成任何空氣質素影響。

另外,《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已於20111215日實施。司機不得在車輛停定時讓任何屬於車輛一部分的內燃引擎,於任何連續的60分鐘時段內合計運作超過3分鐘。因此,穿梭巴士在停車等候期間預計不會產生廢氣。

在進行道路改善工程時,建造工程所產生的塵埃和柴油推動設備所產生的廢氣,都是潛在的環境問題。預計物料處理、風化作用和貨車行走都是主要的建造塵埃來源。道路改善工程會在19個月內完工,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只會建造一段長約800的道路,因此工程區會比較小。由於工程區與空氣質素敏感受體之間的距離很遠,預計不會出現不良的塵埃影響。工程區的面積細小,因此只會使用有限數量的柴油推動設備。預計這些柴油推動設備在運作時只會排放小量廢氣,因此不會造成不良的空氣質素影響。因此,在實施各項建議的塵埃控制措施和良好施工方法後,預計塵埃影響會符合相關標準。

預計車輛廢氣將會是擴闊後的沙螺洞路在運作期間的唯一空氣質素問題。平日將安排兩輛電力發動24座穿梭巴士接載往來遊客 於節日期間,則會額外向租車公司租用車輛,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優先採用電動車輛提供服務。如果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電動車輛,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將優先租用以液化天然氣/混合動力/Europe V (或更高等級柴油)驅動的車輛或其他環保車輛。 由於這條擴闊後的道路與空氣質素敏感受體之間有足夠緩衝距離很遠,而且亦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相關建議,因此預計,車輛廢氣將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3.2                                     噪音

由於已知的噪音敏感受體鄰近沙螺洞路改善工程,因此必須實施緩解措施,務求緩解施工時所造成的噪音影響。是次研究已經建議在三個階段都實施多項可行的緩解措施,包括使用低噪音建築機器、減少機動設備的使用率和使用流動隔音屏障。在實施這些緩解措施後,具代表性的噪音敏感受體在整個施工期間的建築噪音聲級都會符合75分貝(A) 的建築噪音準則。然而,仍然建議在施工階段實施噪音監察,以確保工程符合相關的噪音準則。

本工程項目在運作階段令沙螺洞路新增的交通,將不會對噪音敏感受體造成不良噪音影響。根據發展地點機房和VRV的最高聲功率級,預測運作期間在具代表性的噪音敏感受體處的固定機器噪音聲級,會符合相關的噪音準則。若有需要,會在詳細設計階段為固定機器提供噪音消減措施,務求達到保證的噪音聲級。此外,在為固定機器進行詳細設計時,也應該為整個發展項目進行詳細噪音影響評估。本工程項目在運作階段無需進行噪音監察。

3.3                                     水質

沙螺洞內有對水質敏感的受體,其中包括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和沙螺洞溪澗,以及改善工程區以東的濕的棄耕農地。這些受體的生態價值和保育價值都很高。在發展地點和沙螺洞路改善工程區內已知的對水質敏感受體包括: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鳯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和當地溪澗。

在進行保育管理計劃之清除雜草時,不會使用殺蟲劑或除草劑。在生態保護區內的其他工程會包括:建造和拆除臨時行人小橋,以及在李屋裝設圍欄和為通往李屋的現有行人路進行小型改善工程。這些工程只需使用手提工具。由於無需進行任何重大挖掘工程,預計不會對水質造成任何影響。

在發生緊急事故或進行例行維修時,只需進行一些小型工程。預計在運作階段內,不會進行任何會產生廢水的活動,因此不會對水質造成任何影響。

本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內所產生的建造徑流、一般建造活動和生活污水等,都可能影響水質。為免對沙螺洞下游地區造成生態風險,應禁止排放發展地點內的建造徑流。建議採用下列方法和措施,以確保不會把建造徑流排放至下游的生態敏感地區:

·           在為發展地點進行任何建造工程前,先完成沙螺洞路的改善工程(連同設計良好的排水及污水收集系統);

·           只在旱季進行土方工程;

·           妥善管理施工次序,特別是在雨季;

·           設置臨時排水道,以便把工地的徑流引導至隔泥設施加以過濾,然後才排放至工地外;

·           設置淤泥清除設施,例如沙隔;

·           提供另一個臨時排水系統,把天然徑流引導至工地外,藉此減少工地徑流;

·           裝設連續不斷的工地圍板,並在發展地點北側加以密封;

·           每天均進行例行檢查;及

·           在施工期間和竣工後,均進行水質監察計劃。

若把工地平整工程和土方工程均安排只在旱季進行,並在進行這些工程前先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在工地四周建造排水渠和裝設圍板(所有縫隙均加以填塞及以水泥密封),預計只會有輕微的潛在水質影響。

本工程項目對現有排水渠造成需要緩解的主要影響如下:

·           徑流總流量增加;

·           徑流最高峰時的流量增加;及

·           污染風險增加。

解決流水量增加的方法包括:減少建造不透水的表面、透過污水滲透坑/濾水渠等設施鼓勵補充天然地下水,以及把所有公路徑流輸送至毗鄰的市區集水區內。解決高峰流量增加的方法包括:使用洼地、天然內壁的水道、排水井,以及有輸出控制的旋渦隔沙池和不建設的緩衝區等設施來控制徑流消減。處理污染風險的方法包括:把徑流從較高風險的地區輸送至旁邊的都市集水區,以及在沒有交通和風險較低的發展地點使用排水井、濾水渠和旋渦隔沙池。有關意外溢漏汽油的危險和風險都屬微不足道,因為在發展地點內,所有道路和停車場的雨水徑流都會被隔離和收集於擬建停車場地底的泵房,然後再抽送回經改良後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統,再重回汀角路的現有主雨水收集系統。

沙螺洞路改善工程在施工階段內所產生的建造徑流和一般建造活動,都可能影響水質。若能把主要的土方工程都安排在旱季進行,並採用良好的建造方法,以及安裝設計良好的臨時排水系統,預計這項工程的建造工作只會對水質造成輕微影響。

車輛會沿著改良後的沙螺洞路進入生態保護區、自然教育中心和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然後到達位於發展地點西面的停車場。這條道路的徑流可能會含有小量油脂和泥沙,因此,若不加控制便會影響河道水質。若能收集這徑流,經已改善之沙螺洞路的排水系統,排放至汀角路的現有主雨水收集系統,預計各個水質敏感受體均不會受到不良影響。此外,預計進入該區的車輛會比主要道路少,因此有關的水質影響亦較少。

3.4                                     污水影響評估

鑑於發展地點的限制,以及該區現有和已規劃的排污網絡,是次研究探討了三個污水處置方案。大體而言,這三個污水處置方案是:排放至大埔污水處理廠、在現場處理和輸送離開工地。

在這三個方案中,建議採用把污水排放至大埔污水處理廠的方案,而不建議採用在現場提供污水處理廠,以及用運輸工具把污水運離現場的方案。建議採用的方案不但可行,亦切合實際,因為它對下游的污水渠和大埔污水處理廠都不會造成顯著影響。這個建議污水處置方案的細節,會在詳細設計階段再予確定,而且會與相關的政府部門緊密聯繫,以便方案獲得批准。

是次研究亦評估了節日期間所產生的污水影響。若能採用下列措施來控制污水增加,預計本工程項目不會對排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           在建築物內提供足夠的永久廁所和便溺設施;

·           在節日前和節日後清空污水儲存缸;

·           在位於汀角路旁的沙螺洞路入口提供流動廁所,以便突發情況時使用;及

·          在發展地點的永久衛生设施因故障或緊急维修被關閉時,會在短時間內安排流動廁所以供遊客使用(例如在清潔工作如期進行的情況下,10個流動廁所可以為最多7,600名遊客提供服務)。

3.5                                     廢物管理

本工程項目會在沙螺洞溪澗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建造一條橫跨溪澗的臨時行人橋。在建橋時需要進行小型的挖掘工程,以便建造橋座。估計這項工程會產生約1.1立方米的拆建物料,其中約0.4立方米會在現場作為回填物料重新再用,而其餘的物料則會被運離工地,並棄置於適當的廢物接收設施。在進行保育管理計劃和生態保護區運作時將會產生綠色廢物,然而,若能採用良好廢物管理方法和現場廢物減少方法,綠色廢物的管理工作將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平整工地約會掘出約16,100立方米的惰性軟質物料,同時,亦需要填進約7,600立方米的公眾填料。在現場掘出的物料會作回填之用,同時,亦會小心計劃和安排平整工地所需的切削填土和斜坡工程,務求盡量減少物料堆放。廢物管理的評估工作,是根據最壞情況而進行,亦即假定現場的物料不會重新再用。掘出和回填泥土的平均速度都會偏低(分別約為每日134立方米和63立方米)。為了把泥土運往公眾堆填設施棄置,以及運回工地所需的填料,假設每日10個工作小時的前提下每日所需的平均貨車運載量分別約為4-5駕次和1駕次(該數字基於最差情況而計算得出,實際情況中物料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重新再用)。需要注意的是,貨車僅在平日正常的工作時間內於改善後的沙螺洞路(設有行人小徑)上進行五個月的物料運輸,不會在週末和公眾假期運載。 並且每日實際需要的貨車駕次以及因此而對行山人士所造成的滋擾也將由於物料最大程度的原地重複使用而減低到最少。新建築物的建造工程會產生約1,490立方米的建造廢物。若能實施各項建議緩解措施(即廢物管理計劃),並採用良好施工方法,本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將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預計自然教育中心、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在運作期間,會產生有限數量的一般垃圾和化學廢物。若能採用良好施工方法,在存放、處理、收集、運送和處置這些垃圾和廢物時所涉及的潛在環境影響,將會符合「環評技術備忘錄」的相關準則,而且不會造成不良的廢物管理影響。

這項道路改善工程會分作三期進行。這三期工程均會順序進行,但會有部份重疊。在19個月的施工期內,將會掘出共約11,000立方米的泥土。估計每日會產生約20立方米。由於兩期工程將會出現部份重疊的情況,因此假設高峰期的泥土產生量是正常的2倍,縱然如此,估計高峰時期每日所產生的棄土體積仍然偏小(40立方米)。假設每輛貨車的容量為7.5立方米,並假定泥土在裝載後變得鬆散,因而令體積增加至正常的1.2倍,這樣,每日將會需要7駕次的貨車把泥土運送至公眾堆填設施棄置。工地將會需要小量充填物料(約1,000立方米)。假設每個月有24個工作天、每輛貨車的容量為7.5立方米而鬆散因素為1.2倍、充填速度平均為每日2立方米,這樣,每日約需1駕次貨車把充填物料運送至工地。新增的貨車駕次很少,因此對沙螺洞路的現有交通只會有輕微影響。

在施工階段內維修建造設備會產生化學廢物。若能實施各項建議緩解措施,本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將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3.6                                     生態

是次生態影響評估,是根據全面文獻檢閱的結果,以及在2004年至2011年間進行的生態數據實地更新調查的結果而草擬。生態保護區位於沙螺洞山谷內,生態價值較高。區內的生境包括:風水林、次生林地、草地及灌木混雜區、溪澗、濕和旱的棄耕農地、使用中農地及已發展地區(荒村)。然而,沙螺洞的生境質素正在下降,因為受到多種威脅,包括四驅車的行走、山火、野戰遊戲和植物被清除等。

發展地點主要是由草地灌木混雜區覆蓋,只有小部份是次生林地和已發展地區。草地灌木混雜區經常受山火滋擾,生態價值屬偏低至中等。次生林地主要是自然演替中的頂級本土樹木,例如木荷(Schima superba),以及濃密的下層植物,具有中等至偏高的生態價值。發展地點內記錄到的具保育價值動物包括:褐翅鴉鵑(Greater Coucal)、小鴉鵑Lesser Coucal)、畫眉(Hwamei、林夜鷹(Savannah Nightjar),以及在上空飛翔的蛇鵰(Crested Serpent Eagle)。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包括:竹葉蘭(Bamboo Orchid)和柳葉茶(Willow-leaved Camellia)。

在沙螺洞路改善工程範圍內的生境包括:次生林地、植林區、草地灌木混雜區和已發展地區。當中,次生林地具有中等至偏高的生態價值;草地灌木混雜區具有低至中等的生態價值;樹木種植區具有低生態價值,以及已發展區具有微不足道的生態價值。在沙螺洞路改善工程沿線的建造工程區內,記錄到下列具保育價值的植物:牙香樹(Incense Tree)、金毛狗(Lamb of Tartary)、香港大沙葉(Hong Kong Pavetta)、紅花荷(Rhodoleia)、石筆木(Common Tutcheria)和蘇鐵蕨(Cycad fern;雀鳥方面則有發展地點所發現的具保育價值的鳥類,再加上在飛翔的綠翅金鳩(Emerald Dove)和普通鵟Common Buzzard)。。此外,亦在路上記錄到果子狸(Masked Palm Civet)這種具保育價值的哺乳類動物的糞便。

為了設立生態保護區而進行的改善工程,連同保育管理計劃的實施,都會提高沙螺洞的保育價值。此外,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滋擾例如山火,亦會被大幅減少/控制。因此,預計本工程項目會為沙螺洞的生態、生境和相關野生動物,帶來長期及可持續的效益。

擬議樓宇和設施的建造工程,以及沙螺洞路的改善工程均需佔用土地,因此會直接造成生境損失。然而,大部份擬議發展計劃都會在草地灌木混雜區內建造,因此對次生林地的影響甚少。擬議發展計劃亦已避免影響濕的棄耕農地及在該處具保育價值的水生物種。

這項計劃會為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提供20的建築物緩衝區,因此,作為野生動物(特別是春蜓科蜻蜓)覓食/棲息地的河邊林地,得以大幅保存。擬議發展計劃亦會令小片生境消失,但預計不會對使用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相關生境的野生動物造成不良影響。本工程項目在施工期間所造成的水質影響,會令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蜻蜓群落在幼蟲階段受到生態影響,但透過水污染控制措施,應可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按照現時的設計,本工程項目若能在施工和運作階段妥善實施下列各項主要緩解措施,預計將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生態影響:

·           減少發展地點內發展用地,現只佔地約1.625公頃或佔發展地點(約4.1公頃總面積約39.6%

·           工程設計避免生境及植物損失;

·           在為發展地點進行任何建造工程前,先完成沙螺洞路的改善工程(連同設計良好的排水系統);

·           管理好施工次序,並安排在旱季進行;並且小心安排土木工事;

·           在工程地區及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之間額外安排20的無建築物緩衝區;

·           採用分階段的工程時間表;

·           進行補償種植;

·           植物移植;

·           遷移水生動物

·           採用良好的建造方法;

·           設置設計良好的臨時及永久排水系統;

·           設置淤泥清除設施;

·           在開始任何工程前,先在工地裝設圍板;

·           妥善的遊客管制(尤其在特別節日期間);及

·           在施工時,規定工人留在發展地點內。

若能實施所有建議緩解措施,預計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期間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剩餘水質影響,或相關的生態影響。

3.7                                     景觀及視覺影響評估

在研究區500米範圍內,共發現十四個景觀資源和四個景觀特色區。

是次研究亦為設計和施工期間建議了多項緩解措施,不但可以減少潛在景觀和視覺影響,還能改善本工程項目的整體美觀。

在施工階段的已知剩餘景觀影響如下:

·           LR1林地、LR2露天灌木地、LR6種植地區、LCA1高地及山坡景觀和LCA4沙螺洞山谷會受到中等程度影響。

·           LR3棄耕農地、LR4已發展地區、LR7道路和LCA2鳳園山谷會受到輕微影響。

·           所有其他景觀資源和景觀特色區在施工階段都會受到微不足道的剩餘影響。

在運作階段的已知剩餘景觀影響如下:

·           在運作階段的首天,LCA4沙螺洞山谷會受到中等程度的剩餘景觀影響,但會在運作後的第10年減少至輕微。

·          在運作階段的首天,LR1林地、LR2露天灌木地、LR3棄耕農地、LR6種植區和LCA1高地及山坡景觀,都會受到輕微影響。在運作後的第10年時,LR1林地、LR2露天灌木地和LCA1高地及山坡景觀仍然會受到輕微影響。LR3棄耕農地和LR6種植區的影響則會減至微不足道。

·           所有其他景觀資源和景觀特色區在運作階段的首天和第10年,都會受到微不足道的剩餘影響。

是次研究除了為本工程項目檢討由實物屏障所形成的天然視野範圍之外,還進行了地理訊息系統分析和人類視野參數分析。結果顯示,從發展地點邊界向外伸延2.3千米,及從道路改善工程區的邊界向外伸延900米。

在視野範圍內發現的視覺敏感受體包括有十個康樂地點、七個住宅地點、兩個工作地點和三個路途點。在施工階段的已知剩餘視覺影響如下:

·          受中等程度暫時剩餘視覺影響的敏感受體包括:R1在工程地點西面衛奕信徑上的遊人、R2在汀角路上的騎自行車者、R3在工程地點西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R4R5張屋和李屋的訪客、R6從鳳園至沙螺洞路的小徑上的遊人、R7鳳園山谷內的遊人、R8在工程地點北面衛奕信徑上的遊人、R9在工程地點北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以及T3在沙螺洞路上的遊人。

·          受輕微剩餘視覺影響的敏感受體包括:R10在工程地點東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住宅視覺敏感受體H1富亨邨的居民、H2松嶺、魚角村和鐵尾仔的居民、H3H4鳳園村和位於鳳園的擬議新發展項目的居民,以及H5下坑的居民。此外,T1T2於汀角路和鳳園區多條道路上的遊人都會受到輕微的剩餘影響。

·           所有其他視覺敏感受體均會在施工期間受到微不足道的影響。

下列各個視覺敏感受體,均會在運作階段的首日受到剩餘視覺影響:

·          在運作階段的首日受到中等程度剩餘視覺影響的敏感受體包括:R1在工程地點西面衛奕信徑上的遊人、R2在汀角路上的騎自行車者、R3在工程地點西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R4R5張屋和李屋的訪客、R6從鳳園至沙螺洞路的小徑上的遊人、R7鳳園山谷內的遊人,以及T3在沙螺洞路上的遊人。

·           在運作階段的首日受到輕微視覺影響的敏感受體包括:R8在工程地點北面衛奕信徑上的遊人、R9R10在工程地點北面和東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

·           所有其他視覺敏感受體均會在運作階段首日受到微不足道的剩餘視覺影響。

·          在運作後的第10年,下列視覺敏感受體仍會受到輕微影響:R1在工程地點西面衛奕信徑上的遊人、R2在汀角路上的騎自行車者、R3在工程地點西面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遊人、R4R5張屋和李屋的訪客、R6從鳳園至沙螺洞路的小徑上的遊人、R7鳳園山谷內的遊人,以及T3在沙螺洞路上的遊人。

根據「環評程序技術備忘錄」附件10的規定,上述各項景觀及視覺影響均屬於「經過緩解後可以接受」。

3.8                                     文化遺產

根據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在文物建築影響評估和考古影響評估的評估地區內沒有任何法定古蹟。鶴藪水塘至張屋古石徑是古物古蹟辦事處記錄的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部分石徑位於生態保護區內。該石徑會保留在生態保護區內,預計不會受到任何不良影響。

在生態保護區內共發現兩處已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張屋已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而李屋則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一處景觀特色和五個宗族墓地。這些文化遺產都會被保留在生態保護區內。預計不會受到任何不良影響。

在發展地點內共發現五個墳墓。項目倡議者與墓地業主已達成協議,在發展地點內的所有墳墓都會予以重置。發展地點內沒有再發現其他文化遺產資源。

考古影響評估在擬議沙螺洞路改善工程南部發現兩件分別屬於新石器時代和唐宋時期的文物。因此,是次研究建議在沙螺洞路改善工程的施工階段,進行考古監察,以便記錄可能會受影響的考古資源。然而,這項考古監察的必要性和監察範圍,都視乎建築工程的詳細設計而定。

此外,在沙螺洞路改善工程的南段,也發現一處景觀特色和一個社壇(LF01)。通往社壇的通道可能會受到社壇旁的建築工程影響。因此建議必須設法確保社壇訪客的安全。同時,也應該設置有出入口的圍欄,以防止社壇受到建築工程的直接影響。倘若在社壇旁鋪設排水管時需要進行板式打樁工程,便可能對社壇造成振動影響。是次研究建議進行施工方法檢討來避免或減少造成振動影響。倘若這項建議不可行,便應該實施振動監察。沙螺洞路改善工程區內沒有再發現其他建築文物資源。

3.9                                     環境監察與審核

在施工期間必須進行監察的範疇包括:噪音、溪澗水質、溪澗水文、生態(物種的成份和河邊植物的相對豐富程度、蜻蜓成蟲和魚類群落)和文化遺產。在施工前,亦應該進行基線情況監察,以便確定溪澗水質、水文和生態的基線情況。在工程完成後或在項目運作期間,也必須監察溪澗的水質和生態情況。

3.10                                總結

3.10.1                          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空氣質素、噪音、水質、污水收集系統和污水、廢物管理、生態環境、景觀和視覺,以及文化遺產)的結果顯示,預計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作階段,都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剩餘環境影響。

3.10.2                          環境效益

進行本項目的情況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會把山谷內的私人住宅地段(約0.8公頃)和私人農地(約26公頃),以及在郊野公園旁的農地(約2公頃)撥作自然保育之用。生態保護區(約5.52公頃)將設在沙螺洞山谷內,由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和政府撥出的生態敏感土地上。預計生態保護區能夠改善沙螺洞的生態環境,包括:防止未經許可和不相宜的活動滋擾;管理/復原生境至最佳的天然演化狀態;改善草地/林地。此外,會在發展地點內的生態保護區旁建造一個自然教育中心,藉以提供自然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市民對該區生態價值的認識、欣賞和了解。

沙螺洞生態保護區的自然保育管理和財政事務,會由政府的法定基金督導。發展地點(約4.1公頃)位於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之外。該地點除了設置自然保育中心之外,還會設有必要的特許發展項目,包括位於山谷入口的低生態價值地區的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及靈灰閣(發展用地佔約1.625公頃,包括自然教育中心、公眾停車場、路徑、景觀區域及相關的發展用地)。這些設施會提供收入,以便抵償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為了生態保護區的初期建設投資和長期運作經費而注入的起動資金。沙螺洞路改善工程亦位於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之外。現有的沙螺洞路(長約2.3公里),會被改善至單線雙程行車的標準道路及具備少量避車處,以符合運輸署和消防處的要求,並為市民提供前往生態保護區、發展地點和郊野公園的通道。

「大埔沙螺洞公私營界別合作自然保育試驗計劃」是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之一。本工程項目為沙螺洞的保育工作建立一個公私營界別合作的框架。現時的建議可以確保沙螺洞將會受到長遠的主動式保育管理,其中包括:位於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現時擁有的私人土地上的生態敏感地區,該區亦會受到保護。

發展地點位於生態價值較低的地區(主要是灌木地與草地混雜區),而且避開所有生態敏感地區,包括郊野公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沙螺洞的溪澗及濕的棄耕農地。按照上文所陳述的詳細評估,預計發展項目(包括生態保護區的小型工程及沙螺洞路擴闊工程)在施工和運作階段,都不會造成不可接受的生態影響。

在實施保育管理計劃後,人類對生態保護區所造成的干擾將可以大幅減少/受控。此外,亦會採用積極主動的管理方式,包括巡邏和自然保育教育等,來控制山火、遊客和蓄意破壞等情形所造成的滋擾。沙螺洞試驗計劃將會實施一項進取式的防火計劃,以防止山火發生(沙螺洞經常發生山火)。現場管理人員會經常清理垃圾和移除非法捕獵陷阱。故此,預計這個擬議發展項目會為沙螺洞帶來長遠的生態效益。

 

這項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不但會防止和減少生態影響,亦會透過下列行動促進沙螺洞的保育價值:

·          本工程項目的倡議者已經與村代表達成協議,把160處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丁屋)的建屋地點改在沙螺洞山谷以外,並把該區(包括236個屋宇地段)全部作自然保育之用。這項安排消除了大型鄉村擴展計劃對生態環境整體性和山谷保育價值所造成的威脅;及

·           它透過控制該區通道來保護該區的環境,並以主動式管理來促進該區的生態價值。

沒有本項目的情況

區內有三條村落的遺蹟:張屋、李屋和老圍,可以上溯至300年前,現時已被棄置,四周都是已成長的林地和已棄耕的農地。山谷入口東側的山崗上有一座村落墳地。雖然村民均已離開,但他們在沙螺洞仍享有傳統的建造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丁屋)的權利。在1996年時,當時的大埔民政事務專員指出,若要滿足這些權利,需要約160個建造丁屋地點。根據現行的分區計劃大網圖S/NE-SLT/4號,在「鄉村」區新建丁屋通常都會獲得批准。然而,在沙螺洞山谷內建造新丁屋會增加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滋擾;而且,長遠而言亦可能帶來污水和廢物被棄於山谷內的問題。除此之外,這些村落所包括的240個屋宇地段合共佔地約9849.4平方米,可以發展成總建築面積達29,000平方米的房屋。倘若准許在沙螺洞山谷內建造新丁屋,可能令山谷環境質素惡化的影響會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各項:

·          各種沒有控制的地面徑流或廢水或污水,可能會令沙螺洞的長年溪澗和沙螺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是具生態價值的蜻蜓和魚類的重要生境)的水質惡化,並威脅溪澗動物的生存,特別是蜻蜓群落的幼蟲、溪澗中的其他大型無脊椎動物和淡水魚類;

·          由於在沙螺洞山谷內不受管制的人類活動增加、噪音滋擾和未加控制的照明或山火等因素,而對附近生境和生態敏感地區,包括郊野公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自然保育區和天然溪澗,以及其中的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

·          沒有控制或非法的瀉泥/棄置廢物,都可能令附近生境和生態敏感地區的情況惡化,其中包括郊野公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自然保育區和天然溪澗;並會影響相關的野生動物;

·           抽取溪水作生活用途可能會影響下游的水中生物;

·           在沙螺洞山谷內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安裝和維修工作所造成的潛在影響;及

·           在沙螺洞山谷內進行無節制的捕漁、植物收集和清除等,都可能影響山谷內的水中生物和植物。

沙螺洞除了有通道可達外,亦是前往八仙嶺郊野公園的主要入口之一,同時也是多條受歡迎的郊遊小徑的匯聚點。然而,由於該區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這些荒棄的村落和農地,便成了四驅車和野戰遊戲喜愛者的聚集地。此外,亦曾發現非法入境者在該處移去植物,甚至刧掠旅遊人士和當時仍然留下的村落居民(當時開設小店,以週末的遊人為主要顧客)。

雖然該區河道一帶的蜻蜓品種既獨特又多樣化,已受到市民、保育人士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但區內的河旁生境卻急需主動式的保育行動。儘管分區計劃大綱圖已經提供了法例保護,這些生境和山谷內其他生境都持續受到不恰當的康樂活動滋擾。由於該區沒有任何保育管理,天然演化過程正在緩慢但無情地改變這片蜻蜓所珍愛的開闊生境。估計這些生境內的植物最後會變得非常茂盛,因此令香港失去一個非常獨特的生態環境。

沒有本項目的幫助,該區難以在自然保育和人類活動之間取得協調和平衡,而這個山谷亦會像現在那樣,沒有管理和保護。應予注意的是,沙螺洞的生境質素正在下降,因為它受到多種威脅,包括四驅車的行走、山火、野戰遊戲和植物被清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