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引言    1

1.1           背景    1

1.2           項目範圍與日程    1

1.3           項目必要性    2

1.4           並行項目    3

1.5           走線選擇    3

1.6           施工方法    3

2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中的主要發現總結    5

2.1           空氣質素影響    5

2.2           噪音影響    5

2.3           水質影響    6

2.4           廢物管理影響    7

2.5           土地污染影響    7

2.6           風險評估    8

2.7           景觀及視覺影響    8

2.8           文化遺産影響(陸地及海洋考古) 10

2.9           文化遺産影響(建築文物) 10

3            結論    13

 

圖表

 

1.1    中九龍幹線總體規劃

 

 

1.1    隧道工程擬採取的施工方法總結

 

 

 


1                                引言

1.1                         背景

擬建的中九龍幹線項目主要是爲了紓緩現有的東西行走廊(包括龍翔道、界限街、太子道西、亞皆老街、窩打老道、加士居道天橋和漆咸道北)在高峰時段的交通擠塞情況。

此項目將會連接起油麻地交匯處的西九龍快速公路和九龍灣現有的道路網絡,以及啟德發展計劃(KTD)T2主幹道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由此形成一個策略性快速公路連接網絡,以滿足東、西九龍與將軍澳現有及將來的發展需要。1.1展示中九龍幹線項目的設計。

爲了減少對環境及現有建築物的影響,擬建的中九龍幹線將主要採用隧道的形式。中九龍幹線全長約4.7公里,其中隧道長度約為3.9公里,另外也包括一段位於九龍灣土瓜灣避風塘以北的長約370米的海底隧道。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附表二第一部分,中九龍幹線包含以下「指定工程項目」:

·         項目A1:屬快速公路、幹道、主要幹路或地區幹路的道路,包括新路及對現有道路作重大擴建或改善的部分;

·         項目A7:入口之間的長度超過800米的行車隧道或鐵路隧道;

·         項目A8:橋台之間的長度超過100米的公路橋梁或鐵路橋梁;

·         項目A9:完全被其上的蓋層和兩邊的構築物所包圍,而被包圍的長度超過100米的道路;

·         項目C2:面積超過1公頃的填海工程(包括相聯挖泥工程),而其一條界線:(c) 距離一個現有的住宅區少於100米。

·         項目G5: 建築廢物處理設施,而(a)其設計的處理能力每天不少於500公噸;及(b)其一條界線距離一個現有的或計劃中的

(i) 住宅區
(ii)
禮拜場所;
(iii)
教育機構;或
(iv)
健康護理機構

少於200米。

該項目還涉及對獲豁免的指定工程項目(現有道路)作出的重大改變,包括:

1.      加士居道天橋重置

2.      啟福道與海泓道走線調整

3.      麗翔道擴闊

4.      渡船街加士居道天橋(渡船街段)走線調整

1.2                         項目範圍與日程

項目範圍包括:

·         一條總長約4.7公里連接西九龍和啟德發展區之東西行雙向三線主幹道,其中約 3.9公里路段以隧道形式興建;

·         中九龍幹線與現有油麻地交匯處以及西九龍相關道路網路之連接路;

·         中九龍幹線與擬建的T2主幹線,以及與九龍灣和啟德發展區相關道路網路之連接路;

·         位於幹線西入口的園景平台和位於幹線東段地下道路之上的園景平台的結構;

·         拆除和重置受中九龍幹線項目影響的政府建築物及其他設施;

·         重置受中九龍幹線項目影響的部分加士居道天橋;

·         油麻地警署的保育;

·         油麻地及馬頭角地區的改善工程;

·         隧道通風系統和空氣淨化系統,以及相應的通風大樓、通風管道、通風井;

·         用以管理和運作隧道的行政大樓,隧道管理系統,以及操作設備;

·         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

·         相應的環境、岩土、海事、景觀、公共設施、排水、交通、消防、機電、道路及其改善工程等;

·         所有其他與中九龍幹線興建及未來運作相關的工程。

中九龍幹線當前實施方案目標於2015年動工興建,預計約2020年尾投入運作。

1.3                         項目必要性

對於建造一條貫通九龍東西區的交通替代路線以應對兩端新發展需要之必要性已被認可多年。現有東西行多條地面路線交通擠塞情況普遍,特別是界限街、太子道、亞皆老街、窩打老道、東九龍走廊等。為了幫助緩解這些道路的擠塞情況,建造一條直接連接西九龍與九龍灣及啟德發展區、讓車輛繞過這些擠塞的主幹道更顯得迫在眉睫。若不開展中九龍幹線項目,現有東西行多條地面路線的交通擠塞情況將會繼續惡化。事實上,多條現有的主要連接道路已接近或超過其承受能力。

事實上,上述主要東西走廊在減少行車時間的同時亦也代表提高了其平均交通速度。例如,在2021年,當引進了中九龍幹線後將使有些主要東西走廊在高峰時段的平均行車速度提升多達每小時15公里。由於這些主要東西走廊現時在繁忙時間已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在2021年時情況可能變得更不理想。引進了中九龍幹線後將可提高部分主要東西走廊的平均行車速度高達百分之七十,這將是一個相當大的改善。而由於提高平均行車速度便可減低汽車的排放,因此引進了中九龍幹線後將可減少在這些主要東西走廊的汽車排放。這除會對這些主要東西走廊旁的大量住宅有著積極影響外,並會為改善該區空氣質素作出貢獻。項目亦已估算由這些主要東西走廊所產生的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詳情請參閱http://www.ckr-hyd.hk/pdf/044-02_Chinese(Combined).pdf)

擬建中的中九龍幹線,與T2主幹路及將軍澳 - 藍田隧道一起,將組成6號幹線的部分,以連接西九龍及將軍澳。如不興建中九龍幹線,這條重要的策略性幹道將無法實現。

1.4                         並行項目

中九龍幹線的部分路段與其他一些大型項目對接,並且有可能會產生累積影響。預期中與中九龍幹線的並行或對接的項目包括:

·         沙田至中環線(大圍至紅磡段)

·         啟德發展計劃

·         T2主幹道

·         跨灣連接路

·         將軍澳-藍田隧道

·         海底煤氣管道工程

1.5                         走線選擇

設計發展階段對擬建的中九龍幹線項目的不同線選擇方案進行了充分考慮。選擇線方案的首選標準包括:1) 能在已建成的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起擬建項目和西九龍快速公路;2) 應主要遵循隧道形式;3) 應盡量減低對私人物業或公共設施(如油麻地警署和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造成的影響。在評估不同方案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包括環境影響、工程考慮以及公衆意見等。

項目西段所選擇的方案主要考慮到以下方面:1) 線避開位於甘肅街北面的油麻地警署舊翼以及位於甘肅街南面的舊住宅樓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