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簡介... 1

1.1       工程項目背景... 1

1.2       行政摘要的目的... 1

2       工程項目說明... 3

2.1       工程項目範圍... 3

2.2       工程項目的需求... 4

2.3       工程項目的效益... 4

2.4       工程項目計劃... 5

2.5       同期進行的項目... 5

3       其他方案的考慮... 6

3.1       其他佈局方案的考慮... 6

3.2       其他施工方法及工程次序... 6

3.3       首選發展方案... 8

4       環境影響評估的主要結果... 10

4.1       簡介... 10

4.2       空氣質素影響... 10

4.3       噪音影響... 10

4.4       水質影響... 11

4.5       廢物管理影響... 11

4.6       土地污染... 12

4.7       生態影響... 12

4.8       景觀與視覺影響... 13

4.9       堆填區氣體危害... 13

4.10     概要... 14

5       環境監察及審核... 15

6       總結... 17

 

附表

 

5.1             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概要... 15

 

 

 

附圖

1.1          工程位置圖

1.2          秀茂坪道 / 連德道平面圖

1.3          秀道 / 清水灣 / 新清水灣道平面圖

1.4          順利邨道 / 新清水灣道平面圖

3.1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方案

3.2          清水灣道和安秀道交界處與清水灣道和新清水灣道交界處方案

3.3          新清水灣道交界處近順利邨道方案

 

附件

附件4.1      環境影響主要調查結果總匯


1                    簡介

1.1              工程項目背景

1.1.1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已於顧問合約編號 CE18/2012(CE)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 勘查研究”(下稱「勘查研究」) 中進行並確立其發展建議的實施可行性。由於勘查研究屬於環境影響評估(環評)條例附表31項的指定工程項目,其環評報告 (登記冊編號: AEIAR-183/2014) 2014728日獲得批准。勘查研究中提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用地以外的現有道路的道路改善方案,以改善未來交通情況和應付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中交通需求。就此,三項相關道路改善工程方案應運而生。根據環評條例,三項道路改善工程屬於環評條例附表2 ( 1A1) 的指定工程項目。

1.1.2        已獲批准的勘查研究 (附表3的指定工程項目) 環評報告已經就三項道路改善工程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了初步審視,得出結論為三項道路改善工程均不會產生不可克服的環境影響。而新一份專項環評報告將會就三項道路改善工程對周邊環境的潛在影響進行詳細研究及評估。

1.1.3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 條例第5(1) 條的規定,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道路改善工程 (本項目)  的項目簡介  (編號:PP-500/2014)  已於2014127日提交予環保署署長 以申請環評研究概要。根據環評條例第5(7)(a)條,環保署署長已於2014310日發出環評研究的研究概要 (編號:ESB-268/2014)

1.1.4        本環評研究的目的是為本項目及同時間展開的相關工程在施工和營運期間所產生的環境影響的性質和程度提供資料。這些資料將有助於環保署署長作出以下的決定:

·                   任何因本項目而可能出現的不良環境影響的整體可接受性;

·                   在可行的情況下,本項目在詳細設計、施工和運作階段中為紓緩不良環境影響而需符合的條件和要求;和

·                   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後,剩餘影響的可接受程度。

1.1.5        項目包括以下三項道路改善工程如1.1所示(i) 連德道/秀茂坪道交界處的改善工程; (ii) 清水灣道及安秀道部分路段的擴闊及改善工程; (iii) 新清水灣道及順利邨道部份路段的擴闊及改善工程。三項道路善工程的建議方案的平面圖如1.21.31.4所示

1.2              行政摘要的目的

1.2.1        此環評報告行政摘要的主要目的,是總結環評報告的調查結果,結論和建議。此行政摘要包含以下信息:

·         2節介紹項目的目的和性質;

·         3節介紹不同道路設計和施工方法的替代方案考慮;

·         4節介紹主要的環境影響;

·         5節描述項目的環境監察及審核;及

·         6節給予結論。

 


 

2                    工程項目說明

2.1              工程項目範圍

2.1.1        本項目包括以下三項道路改善工程: (i) 連德道/秀茂坪道的改善工程; (ii) 清水灣道及安秀道部分路段的擴闊及改善工程; (iii) 新清水灣道及順利邨道部份路段的擴闊及改善工程。主要如下: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的改善工程 (1.2)

i.        將連德道的現有避車處由現時 12米和18米延長至70米,並增加兩條長達26米的避車處;

ii.      將連德道向南移重新定線,以提供空間給予上述避車處。該避車處非常接近康華苑和興田邨地段界線;

iii.    擴大現有連德道及碧雲道交界處的迴旋處,使長車能順暢地轉彎。而現有一條迴旋處入口行車線及一條迴旋處循環行車線的配置則維持不變;

iv.    於連德道以南進行切削斜坡工程,以提供空間予避車處及道路重新定線

v.      擴闊往將軍澳道東行線的的支路及相關的斜坡擋土牆工程;

vi.    興建一條由秀茂坪道至連德道的西行行車天橋,使秀茂坪道東行及連德道西行車輛可順利轉彎至將軍澳道支路,同時來往連德道東西行的交通亦可暢通無阻;及

vii.  將軍澳道往秀茂坪道方向支路將南移以配合擬建的行車天橋。

清水灣道及安秀道部分路段的擴闊及改善工程(1.3)

viii.於清水灣道進行改善工程,在減少砍伐斜坡上現有樹木下,興建一個新的掉頭設施,使車輛可以由安秀道北行線右轉進入清水灣道東行線。

新清水灣道及順利邨道部份路段的擴闊和改善工程(1.4)

ix.    將順利邨對開一段長達130米的現有新清水灣道西行線從單線行車道擴闊至雙線行車道。

x.      興建一條長約350 米的新支路和長約170 米的新合流車道及相關的斜坡擋土牆工程。這條支路和合流車道將會從現有順利邨道伸延出來並與新清水灣道西行車道連接。

2.1.2        跟據交通評審所得,連德道現有的兩線不分隔行車道已足以應付現有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計劃發展產生的交通流量,因此認為不需要擴闊連德道,而現有連德道的容車量亦將保持不變。連德道的工程將縮減至興建四個避車處及相關的道路重新定線,以便於路旁上落客貨,而工程將不會產生額外交通流量。

2.2              工程項目的需求

2.2.1        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計劃發展將可容納約25,000人口。本項目旨在通過改善交通狀況及應付來自安達臣道石礦場未來人口增加所產生的額外交通需求。本項目的道路改善計劃將改善以下的交通問題:

·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目前已超出負荷 (備用容車量 < 0),龐大的交通流量和現有路口交通燈引起的延遲導致早上繁忙時段會於秀茂坪道南行方向出現很長的車龍。這種情況將在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入伙之後進一步加劇。進行改善工程後,車輛將可順暢地從秀茂坪道轉入將軍澳道,有效舒緩車龍問題。

·         在繁忙時段,現有連德道沿途有頻繁的上落客,而連德道的交通則被上落客的車輛阻塞。為了改善阻塞的情況,道路兩側的避車處將會加長,使車輛可以於避車處內上落客,從而令連德道的交通更加順暢。

·         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入伙後,清水灣道 / 安秀道交界處的容車量將會呈現不足 (備用容車量 < 0)。因此需要改變路口的交通流動模式及交通燈控制方法以提高路口性能 (備用容量 > 5)

·         鑒於在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入伙後,新清水灣道西行線與順利邨道匯合點的一段道路之交通流量將會超出負荷 (行車量與容車量比率 > 1.2) 。該段新清水灣道西行線必需要進行擴闊工程,由現時單線增至雙線及興建新的順利邨道支路,以及從現有順利邨道伸延出來的新合流車道,以提升交通容量。

2.3              工程項目的效益

2.3.1        當擬建道路改善工程完成後,上述交界處的容車量及道路交通流量將得到改善,詳情如下:

·         道路改善工程將改善三個交界處的容車量及交通流量,藉此減少車輛等侯及引擎空轉的時間,從而減低車輛引擎因空轉產生的廢氣排放。實施噪音緩解措施後,將可令區內噪音敏感受體得到一個較寧靜環境。

·         將連德道 / 秀茂坪道的交界處改成無阻行車交界處,因此由交界處交通燈導致的延遲可大幅減少。另外,加長連德道兩側避車處,讓車輛可以用避車處上落客,消除連德道的阻塞情況。此外,在秀茂坪道及新建的行車天橋安裝隔音屏障後,現有敏感受體(例如寶達邨及康華苑)將得到一個較寧靜環境。

·         清水灣道 / 安秀道交界處將透過改變交通燈控制方法改善交界處的性能。此外,於清水灣道 / 安秀道交界處裝設隔音罩後,現時的敏感受體 (例如翠雅花園、太平閣) 將得到一個較寧靜環境。另外,在安秀道西面建造掉頭設施將會涉及較少的斜坡工程,從而減少林木的損失。

·         於擴闊後的新清水灣道西行線及新建的順利邨道合流車道的容車量將會提升。此外,於新清水灣道裝設隔音罩後,現時的敏感受體 (例如順利邨) 將得到一個較寧靜環境。

2.3.2        總括而言,本工程完成後,將可改善現有交通情況及應付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所帶來的額外交通流量。居民亦會因工程而受惠,包括因交通擠塞得以舒緩而節省時間,減少車輛引擎空轉所產生的廢氣及透過實施噪音緩解措施而達致一個較寧靜的環境。

2.4              工程項目計劃

2.4.1        預計本項目將於2016動工,並於2022年竣工。

2.5              同期進行的項目

2.5.1        在附近的同期進行的項目為:

·         安達臣道發展 - 主要建造工程將在2016年完成;

·         安達臣道石礦場場地及行人連通工程的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包括:天橋及升降機塔將設於秀茂坪道和連德道附近 - 工程將於2016年開展,並在2021年完成;及

·         安達臣道石礦場內的岩洞發展 - 岩洞發展將在2018年動工,於2020年初竣工


3                    其他方案的考慮

3.1              其他佈局方案的考慮

3.1.1        為評估每個道路改善工程替代方案的適用性,在評估過程中會以環境影響,工程,對社區影響這幾方面作考慮因素。

3.1.2        就每個道路改善工程,分別制定了多個道路綫和結構配置的方案來進行研究。而在研究中亦曾考慮到工程的可行性,場地的限制,工進度和環境因素。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改善工程

3.1.3        針對這個改善工程,曾制定兩個道路綫和結構配置的方案 (方案AB及對它們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方案B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方案A少(如較少挖掘量,較少施工粉塵,較低施工噪音和較少的景觀影響),而且方案B能提供優勝的環境效益及在營運和環境方面提了最佳的方案。這項改善工程的兩個方案如3.1所示。

清水灣道和安秀道交界處與清水灣道和新清水灣道交界處的改善工程

3.1.4        針對這個改善工程,曾制定四個道路綫和結構配置(方案CDEF)的方案及對它們進行研究。由於方案EF在技術上不可行,所以研究只對方案CD進行了詳細評估。結果顯示,方案D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方案C少(如較少挖掘量,較少施工粉塵和較少的景觀影響),而且方案D能提供優勝的環境效益及在營運和環境方面提了最佳的方案。這項改善工程的四個方案如3.2所示。

新清水灣道交界處近順利邨道的改善工程

3.1.5        針對這個改善工程,曾制定兩個道路綫和結構配置的方案(方案GH)及對它們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方案G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方案H少(如較低施工噪音),而且方案G能提供優勝的環境效益及在營運和環境方面提了最佳的方案。這項改善工程的兩個方案如3.3所示。

3.2              其他施工方法及工程次序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的改善工程(方案B

3.2.1        在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改善工程的主要施工活動如下:

·         沿將軍澳道支路至秀茂坪道修建擋土牆

·         建橫跨秀茂坪道,連德道及將軍澳道交界處的單向行車天橋

·         於連德道的削石坡工程。

沿將軍澳道支路至秀茂坪道修建擋土牆

3.2.2        在設計將軍澳支路至秀茂坪道的擋土牆時,曾考慮到兩種不同類型的擋土牆:L型擋土牆和懸臂式樁柱擋土牆。考慮到施工時的挖掘量、建造時間、噪音、粉塵及交通,懸臂式樁柱擋土牆的修建方式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L型擋土牆為少 (較少挖掘量及斜坡工程)及帶來更優勝的環境效益,因此建議採用懸臂式樁柱擋土牆

修建橫跨秀茂坪道,連德道及將軍澳道交界處的單向行車天橋

3.2.3        擬建的行車天橋可透過預製組件形式搭建現場搭建。由於擬建的高架橋只有一條及其長度僅為200米,預製組件搭建不會是有效和環保的建造方式,因此建議採用現場搭建方式搭建高架橋。

於連德道的削坡工程

3.2.4        於連德道的削坡工程可通過爆破或鑽孔裂石法來進行。然而,連德道的石坡非常接近康華苑,興田邨及藍田上食水配水庫,爆破法並不可取。因此建議採用鑽孔裂石法施工以減少施工粉塵及噪音。

工程次序

3.2.5        挖掘石坡的工序預期從連德道北端開始向南端進行挖掘。採用以上施工次序,承建商就可以更靈活安排,使挖掘工程盡量在附近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考試期間以外的時間進行。

清水灣道和安秀道交界處與清水灣道和新清水灣道交界處的改善工程方案D

3.2.6        主要施工工作包括:

·         清水灣道東行線與飛霞路將有削坡工程,以便建設掉頭設施;及

·         道路工程及其相關作業。

清水灣道東行線與飛霞路的斜坡工程

3.2.7        清水灣道東行線與飛霞路的斜坡工程將利用挖掘機進行傳統的挖掘工作。挖掘工程將在路邊進行,這樣可保持清水灣道、飛霞路及飛鵝山道現有的行車道暢順。另外,路邊的挖掘工程將製造空間供建造掉頭設施之用。上述施工方法簡單而高效,因此將產生較少的拆建物料。

工程次序

3.2.8        預計清水灣道與飛霞路的削坡工程將在工程較早時期進行,而新平整作興建掉頭設施的地方將可用作臨時儲存挖掘料之用,從而減低棄置物料的數量。

新清水灣道交界處近順利邨道的改善工程(選項G

3.2.9        主要施工活動包括

·         新清水灣道西行線的削坡腳工程供擴寬和建造新的順利邨道支路;及

·         道路工程及相關作業。

新清水灣道坡腳的斜坡工程

3.2.10    新清水灣道坡腳的斜坡工程將用挖土機進行傳統的挖掘工作。挖掘工程將分階段進行並盡可能利用挖掘物料進行回填。該斜坡工程將在路邊和現有的行車道進行。另外,路邊的挖掘工程將為擬建的支路創造空間。上述施工方法簡單而高效,因此產生較少的拆建物料。

工程次序

3.2.11    施工次序可分為三步:擴寬新清水灣道西行線,開挖土坡和開挖土釘坡。在工程較早時期完成的擴闊新清水灣道的場址可作為臨時儲存區域放置從土坡挖掘出來的物料,而在土釘坡開挖出的物料可用作回填土坡的材料。最終,所有開挖出的物料可重新用於回填,從而減少棄置拆建物料。

3.3              首選發展方案

3.3.1        在制定和選擇項目設計方案階段仔細研究多個方案及作多方面考慮包括工程的可行性、地盤限制及環境保護等。而在篩選不同的走綫方案時多個考慮因素例如地理和地質考量、土地供應、交通及運作規劃、施工的可行性和對社區的滋擾等也包含在篩選的過內。

3.3.2        建議的首選道路改善方案被認爲是最適當及衡的方案,它們能將項目相關的潛在對環境影響減至最低,同時達本項目的需要:

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處改善工程

3.3.3        此道路改善工程建議方案如下:

·         擬建一條新行車天橋橫跨秀茂坪道、連德道和將軍澳道交界處,而現有的高架橋則無需作改動。

·         秀茂坪道東行線將南移以提供空間修建擬建秀茂坪道行車橋的西面橋墩, 而無需徵收土地。

·         向南重新調整將軍澳道往秀茂坪道方向的支路。

·         沿連德道往返方向擬建兩個較長的避車處,該避車處盡量按照現有連德道的走線重新調整,同時將連德道兩側現有斜坡的挖掘範圍減至最小。

·         由於連德道南行線的上游只有一條行車線,因此興田邨對開近連德道南行線的局部擴闊工程已取消,現有斜坡的岩石挖掘工程亦因而減至最少

 

清水灣道及安秀道部分路段的擴闊改善工程

3.3.4        此道路改善工程建議方案如下:

·         於清水灣道 / 安秀道交界處以西約150米處增建掉頭設施使車輛可沿安秀道往西貢方向經清水灣道西行線轉入清水灣道東行線。另外車輛亦因此可由清水灣道東行線直接右轉駛入安秀道。

·         位於清水灣道東行線和飛霞路之間將有斜坡工程以興建掉頭設施。

·         更改清水灣道 / 安秀道交界處和新清水灣道 / 清水灣道交界處的交通燈號系統。

 

            新清水灣道及順利部份路段改善工程

3.3.5        此道路改善工程建議方案如下:

·         將現有新清水灣道西行線(近順利邨)對開一段長達130米的從單線行車道擴闊至雙線行車道。

·         建造一條新的順利邨道支路及一條由現有順利邨道延伸出的合流車道,以延長匯合距離及改善來自順利邨道的交通的視野。

·         沿現有順利邨道支路進行斜坡挖掘工程。

 

 


4                    環境影響評估的主要結果

4.1              簡介

4.1.1        是次環境影響評估根據現有的工程設計資料作研究,對本項目的施工和營運階段有關的潛在環境影響作出評估:

4.1.2        研究結果預測了本項目在施工和營運階段將產生的環境影響及其性質和程度:

·         空氣質素影響;

·         噪音影響;

·         水質影響;

·         廢物管理影響;

·         土地污染;

·         生態影響(陸地生態);

·         景觀與視覺影響;及

·         堆填區氣體危害。

4.2              空氣質素影響

施工階

4.2.1        本項目的建造工程可能造成的空氣質素影響主要來自挖掘、處理物料和風化作用引起的建築塵埃。通過實施《空氣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塵埃)規例》下所訂明的緩解措施和建議的塵埃抑制措施包括在工作區域上每小時灑水一次,以及實施環境監察與審核計劃後,預測的建築塵埃對空氣敏感受體的影響將符合“環評技術備忘錄” 所規定的塵埃準則及空氣質素指標。

營運階段

4.2.2        透過空氣質量模擬方法,評估了營運階段時由車輛所排放的廢氣、將軍澳隧道 (九龍入口方向) 出口所排放的廢氣以及鄰近的煙囱廢氣對空氣質素的累積影響。評估結果顯示,於各個代表性的空氣敏感受體所預計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一小時及一年平均值),可吸入懸浮粒子(二十四小時及一年平均值)及微細懸浮粒子(二十四小時及一年平均值),將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4.3              噪音影響

施工階

4.3.1        是次環評研究已檢視了本工程項目及其他會於同期進行的工程項目可能造成的累積施工噪音影響。在實施所有可行的噪音緩解措施,包括良好工地管理、工地圍板、可移動隔音屏障和隔音罩、低噪音機械設備和優化施工方法之後,項目對鄰近的噪音敏感受體所產生的潛在施工噪音影響將會降至最低。

4.3.2        但是,由於數個具代表性的噪音敏感受體接近施工工地,他們將會受到剩餘施工噪音影響,預計已緩解的噪音水平為4779 分貝(A) 為進一步降低噪音影響,建議承建商應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絡,以避免在考試期間進行噪音較高的工程。

4.3.3        在實施所有可行的噪音緩解措施之後,剩餘施工噪音已減至最低。由於影響屬於短暫性,所以剩餘噪音影響可以接受。

營運階段

4.3.4        本環評根據2030最壞情況下預計的交通流量,評估了道路交通噪音影響。未有任何噪音緩解措施前,在各噪音敏感受體的預計噪音水平為4982分貝(A)因此評估報告已就各個因本項目相關道路而引致噪音超標的噪音敏感受體,建議了可行的交通噪音緩解措施。

4.3.5         在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後,包噪音屏障、半密封式和全密封式隔音罩,預計項目道路所引致的交通噪音水平將符合相關噪音標準。鑒於噪音環境主要受現有道路交通噪音所影響,某些噪音敏感受體的預計噪音水平仍會超出相關的噪音標準。不過,項目道路所引致的交通噪音水平對整體交通噪音水平的貢獻將少於1.0 分貝(A) ,所以本項目剩餘噪音影響屬可以接受

4.4              水質影響

施工階

4.4.1        本環評確認了水質敏感受體,並對此作出了評估。陸上道路改善工程施工活動的主要污染來源為潛在的建築工地表面污水排放及明挖挖掘。只要落實所適當的緩解措施,預計本項目施工階段對水質的影響將可減至最少。建議進行定期的工地視察,以確保建議的緩解措施得以妥善實施

營運階段

4.4.2        營運階段水質影響的主要來源為來自路面的徑流。只要妥善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及採取最佳管理措施,預計本項目營運階段對水質的影響將會極少並且能被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内。

4.5              廢物管理影響

施工階

4.5.1        本項目施工時的工序包括清理工地、拆卸現有道路、斜坡挖掘、建設新道路及擋土牆及打樁工程而施工所產生惰性和非惰性的拆建物料包括植物土壤人工硬料(例如破碎混凝土等)、岩石、木材及金屬據估算,本項目將產生約168,700立方米的惰性物料(即公眾填料)以及2,600立方米的非惰性物料(即建築廢料),沒有沉積物需要進行海上傾卸

4.5.2        施工時所產生的拆建物料將會於工地内進行分類。但由於工地面積有限及其他限制,部份惰性物料將會直接運往安達臣道石礦場內的地盤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的場址作填料用途,從而盡可能減少本項目所產生的惰性物料未能被循環再用的惰性物料則會被運離工地,送往公眾填土區。雖然在處理和棄置惰性物料的過程中將會有一些潛在的環境影響,例如空氣污染和氣味散逸、噪音和其他潛在的危害,但預計由此所產生的影響將非常輕微。本項目會施行適當的措施,務求將運送拆建物料期間由粉塵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而非惰性拆建物料將盡可能地被循環再用,直至物盡其用,才棄置堆填區。

4.5.3        施工活動還會產生出其他的工程廢料,包括施工人員產生的一般垃圾和設備養產生的化學廢物。但只要在處理、運送和棄置這些廢料時,貫徹施行建議的方法和執行良好的工地管理,預計本項目並不會造成不良的環境影響。

營運階段

4.5.4        本項目在營運期間預期不會有廢物產生,所以預計不會造成任何不良的環境影響。

4.6              土地污染

4.6.1        根據在本項目內三個場址的場址評估(包括桌面研究及場址勘察)沒有發現任何可能產生污染的活動,所以預期本項目不會受土地污染的影響。

4.7              生態影響(陸地生態)

4.7.1        本項目透過檢視文獻及進行旱季及濕季生態調查提供生態基線的資料。在評估範圍以內具保育價值的地點分別有位於清水灣道及安秀道交界處工地以北面104米的馬鞍山郊野公園及以南127米的一個「自然保育區」地帶,而本項目不會影響這以上兩個地點。

4.7.2        在評估範圍內錄得共八種生境包括林地、植林區、草地/灌叢、天然水道、人工水道、沼澤、耕地和已開發地區。工地主要由已開發地區及植林區組成,而在清水灣道及安秀道交界處的工地範圍內有一小片面積約0.34公頃的零碎和受干擾的林地生境。

4.7.3        在評估範圍內分別錄得六種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及十三種具保育價值的動物品種,而在清水灣道及安秀道交界處的工地範圍內錄得三種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品種。然而,只有兩種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品種(土沉香及羅浮買麻藤)將會直接受到施工影響,而以上兩種植物品種均為香港常見品種。

施工階段

4.7.4        直接生態影響包括損失一小片零碎和受干擾的林地生境(0.34公頃),以及在施工範圍內錄得的兩種具保育價值的植物品種(土沉香及羅浮買麻藤)。透過實施緩解措施(如移植、監控移植後的樹木狀況和豎立圍板/圍欄)和景觀及視覺影響評估中建議的植樹補償措施,可將剩餘影響減至輕微及在可以接受水平。

4.7.5        在施工階段所造成間接及繼發的影響包括人為干擾、工程噪音及震動、塵埃、眩光及工地涇流。通過實施良好的施工方法(如減少塵埃、控制夜間照明、避免污染物流入隣近水道等),預計本項目將不會產生重大的生態影響。

營運階段

4.7.6        由於鳥類一般都無法識別透明或反光的屏障為物理障礙,因此安裝於道路旁的隔音屏障可能會增加鳥類撞上隔音屏障的風險。透過適當設計隔音屏障(如使用有色物料和將深色圖案/條紋印於隔音屏障上),將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4.7.7        在項目營運階段造成的干擾程度將會與現時的情況相若,因此不會造成重大的生態影響。通過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預計本項目在施工及營運階段將不會帶來重大的剩餘間接影響。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將定期監控緩解措施的落實情況

4.8              景觀與視覺影響

4.8.1        根據概括的樹木普查結果,粗略估計約有1,485棵樹會因工程而需要砍伐,而有24棵樹需要移植,其餘會保留在原位。為了補償損失了的原有植被及樹木,補償方案會因應不同景觀資源的需要而作出申請。總括而言,實行緩解措施後,在樹木方面的剩餘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4.8.2        為了擴闊原有的道路,半天然密集山坡樹林因而縮減。雖然這景觀資源受到影響,但附近整體綠色林木背景不會被嚴重破壞或長遠改動,影響可以接受。環評亦建議適當的緩解措施,加強綠化效果及製造有利將來林木再生的條件。

4.8.3        因建天橋及擴闊道路的工程,連德道的斜坡須被削去,在斜坡上的植物因此要移除,對鄰近連德道 / 秀茂坪道交界的康華閣低層居民而言,其視覺景觀將受嚴重影響。為了改善問題,美化隔音屏障的設計及在天旁會種植物作綠化。另外,緩解措施亦包括在斜坡底部及平台加建花糟,加強綠化,緩減工程項目對周邊居民的視覺影響。總括而言,緩解後的剩餘影響對康華閣低層住客會減至最少。

4.8.4        工程的施工地點大致都在地面,對視覺敏感受體的視野未有太大影響,而且各受體都仍可享受其他不同景觀,實施緩解措施後,相關的改變更為不顯著

4.8.5        簡而言之,工程在實施適當緩解措施後,景觀與視覺的影響整體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4.9              堆填區氣體危害

4.9.1        在項目所在地附近有三個已關閉的垃圾堆填區包括馬塘西,馬塘中和佐敦谷。連德道/ 秀茂坪道交界處改善工程坐落在馬塘西部和馬塘中堆填區250米的諮詢區內,而新清水灣道靠近順利邨道交界處改善工程坐落在佐敦谷堆填區250米的諮詢區內。因此,需要一份定性的堆填區氣體風險評估用以評估潛在的堆填區氣體從堆填區遷移到項目所在地的相關風險。

4.9.2        堆填區氣體風險評估顯示,佐敦谷、馬游塘西及馬游塘中三個堆填區對本項目的三個場址所構成的堆填區氣體風險水平將為“中等”。 

施工階段

4.9.3        多項適當的保護措施,包括安全工作程序、良好工作場所整理及堆填區氣體監察,已建議在環評報告裡,從而盡可能減低在施工階段因堆填區氣體所產生的風險。若能妥善實施各項在環評報告裡建議的預防措施,便能夠保障所有工作人員和一般公眾的安全;而本項目亦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營運階段

4.9.4        多項適當的保護措施包括安全工作程序堆填區氣體監察已建議在環評報告裡,從而盡可能減低在營運階段時因堆填區氣體所產生的風險。若能妥善實施各項在環評報告裡建議的預防措施,便能夠保障所有工作人員和一般公眾的安全;而本項目亦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4.10          概要

4.10.1    這份環評報告對本項目於施工和營運階段,以及與附近其他項目同時進行所帶來的各種環境影響作了詳盡分析,涵蓋了這些影響的性質和範圍。本節已簡明扼要地介紹這些環境影響的評估結果,並將要點列於附錄4.1以供參考。

 


5                    環境監察及審核

5.1.1        項目施工期間,建議推行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對施工時所產生的空氣質素、噪音、水質、廢物管理、生態、景觀和視覺及堆填區氣體進行監控。同時,建議進行工地檢查/審查,確保空氣質素、噪音、水質、生態、景觀和視覺及堆填區氣體的緩解措施貫徹落實,並妥善執行。本項目對各環境參數的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總結如下  (參看5.1)

5.1  環境監察及審核要求概要

 

施工前

施工中

運時

空氣質素影響

ü

ü

O

噪音影響

ü

ü

ü

水質影響

ü

ü

O

廢物管理影響

O

ü

O

土地污染

O

O

O

生態影響

(陸地生態)

ü

ü

O

景觀和視覺影響

ü

ü

ü

堆填區氣體危害

O

ü

O

空氣質素影響

5.1.2        是次研究建議對本項目施工期間實施環境監察與審核計劃以確保粉塵影響合乎相關要求。於具代表性之地點,建議對總懸浮顆粒物(一小時平均值)進行基線及影響監察。

5.1.3        評估結果顯示在本項目的營運階段並沒有發現任何不良的空氣質素影響。因此無須於營運階段進行環境監察及審核。

噪音影響

5.1.4        本環評建議因應施工階段中的較高噪音工程,設定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應蓋環評為日間正常時段建築工程建議的所有緩解措施,以確定該等措施落實執行。

5.1.5        在項目相關的道路啟用後第一年內,亦應在具代表性的噪音敏感受體處進行道路交通噪音監察。

水質影響

5.1.6        建議馬游塘溪流清水灣道的信道明渠進行水質監測。施工期間,建議進行定期的工地視察,監控施工活動及工程範圍,以確保建議的緩解措施得以妥善實施。

廢物管理影響

5.1.7        承建商需要按照良好的廢物管理方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負責進行處理、儲存和處置工程期間所產生的廢物。施工期間,建議進行定期的工地視察,監控施工活動及工程範圍,以確保建議的緩解措施得以妥善實施。

土地污染

5.1.8        根據在本項目內三個場址的場址評估沒有發現任何可能產生污染的活動,因此無須爲此進行環境監察及審核。

生態影響 (陸地生態)

5.1.9        在施工期間,將定期審核緩解措施的實施情況。

5.1.10    在營運階段的干擾程度可與現階段情況相比,預計無明顯不利於陸地生態的影響。在運營階段無需作環境監測和審核。

景觀與視覺影響

5.1.11    在施工中及營運時,緩解措施將定期檢查及評核。

5.1.12    預計在實施緩解措施後,無明顯不利於景觀與視覺的影響。

堆填區氣體危害

5.1.13    環評研究顯示,本項目在施工階段內不會因堆填區氣體而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為了進一步減低因堆填區氣體而產生的風險,相關緩解措施,包括一般預防措施、安全工作程序、良好工作場所整理及堆填區氣體監察,已根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建議在環評研究報告內

5.1.14    同樣地,本項目在營運階段內不會因堆填區氣體而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為了進一步減低在檢查或維修地下管線時因堆填區氣體而產生的風險,相關緩解措施,包括安全工作程序堆填區氣體監察建議在環評研究報告內

5.1.15    另外,環評研究亦建議在本項目施工及營運階段定期審核緩解措施的實施情況。


6                    總結

6.1.1        本環評研究提供了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在施工和營運期間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性質和程度的資料。環評已在適當情況下,列明了所需的緩解措施,以確保本項目遵守環保法規和標準。

6.1.2        總體來說,是次道路改善工程的環評研究預計,在採取適當緩解措施後,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在施工及營運階段將符合環評條例和環評技術備忘錄的要求。建議緩解措施的實施時間表已在環評報告中提供。本環評研究亦建議了一個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以審查緩解措施的成效。

6.1.3        居民會因本項目受惠,包括舒緩交通擠塞而節省時間和減少車輛引擎空轉的廢氣排放,以及實施噪音緩解措施後,整體噪音水平降低而達致一個較少噪音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