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署 香港環境保護2005
抱負和使命 序言 新署長的話 目錄 摘要 主頁 繁體 簡體 English
1. 香港環境保護 2. 公眾的環保意識 3. 顧客服務及合作夥伴 4. 環境評估與規劃 5. 空氣 6. 噪音 7. 廢物 8. 水質 9. 奉公守法
第 七 章 資源材料
廢物
 

 

使 命: 制訂可持續發展的廢物管理策略,提供廢物管理設施及執行《廢物處置條例》的管制措施,藉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福祉,使公眾免受廢物處理和處置工作引致的污染所影響。

2004年發展里程
立法會通過草案,批准徵收在廢物處置設施棄置建築廢物的費用,以及加強管制非法傾倒廢物。
晒草灣遊樂場正式開放供公眾使用,該遊樂場是香港首個在修復堆填區上興建的永久康樂設施。
堆填區擴建計劃的詳細環評及可行性研究報告擬妥。
委託顧問進行淤泥處理設施可行性研究。
推行試驗計劃,在住宅大廈各層設置家居廢物分類設施。
委託顧問進行廚餘管理研究。

 

"香港的堆填區快將不勝負荷,我們必須盡快解決迫在眉睫的廢物管理問題。公眾將要作出抉擇,落實如何以符合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方法,妥善處理廢物問題。"
羅樂秉先生

 

 

 

 

環環相扣 大局周全
 

廢物回收及再造有助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廢物回收及再造有助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香港的廢物問題日趨嚴峻,可是市民對解決方法卻意見紛紜,有些贊成回收再造,有些支持開設新堆填區,還有少數人提倡裝建焚化設施,由此可見港人想法各有不同,但也同時突顯廢物問題的複雜性。本港現存的堆填區使用壽命僅餘6至10年,面對這項燃 眉之急,絕非單一措施可以解決。遺憾的是,公眾往往只贊同符合他們利益或信念的廢 物管理方案,人人各持己見,忽略了廢物管理應是一套由不同環節組成的綜合方案。

就以回收再造為例,它雖然有減少廢物量之效,但始終有些廢物是不能回收,最後還是 需要處置設施來吸納。焚化廢物亦如是,焚化設施雖然可減少廢物量,但卻無法完全清 除所有廢物。同樣,堆填區亦非周全之策。堆填區的使用壽命有限,要盡量延長它的運 作期限,我們必須善用每寸堆填土地,嚴格規定只可在堆填區棄置不能回收再造的物料。 以上每種廢物管理措施均互相連繫,而且缺一不可。只有完善的整合方案,才稱得上可 持續發展的廢物管理策略。

香港的廢物現棄置於堆填區。
香港的廢物現棄置於堆填區。

問題的癥結

香港的廢物量自1990年代初開始,增長幅度遠高於預期,當中建築廢物是造成環境問題 的主因之一,在所有運往堆填區的廢物中,建築廢物佔了38%。此外,都市廢物量和人 均廢物量不斷增加亦是問題成因之一。一如其他已發展國家,香港社會愈進步富裕,浪費便愈成風氣。目前,本港每年共有約640萬公噸廢物運往堆填區棄置,其中包括240萬公噸建築廢物。至於都市固體廢物,約40%可回收再造,但這些廢物大多來自工商企業,僅有14%屬家居廢物。

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
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

廢物量日漸增加,導致堆填區加快滿溢。本港現有的3個策略性堆填區建於1990年代, 環保標準極之嚴格,本可使用至2020年,然而礙於廢物量遽增,現時距離滿溢之期只有6至10年。由於時間緊迫,籌建新堆填區實在刻不容緩。為確保香港不會垃圾成災, 環保署一直竭力謀求可行的方案。

 
可持續廢物管理策略的3個環節。
可持續廢物管理策略的3個環節。
預測現有堆填區剩餘的堆填空間

當中較短期的解決方案包括擴建現有的堆填區和減少堆填區的建築廢物量。與此同時, 本署亦抱荍顗艭楫漸堨,更悉力構思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我們已先後展開多套公共教 育計劃、廢物減量和回收再造運動,此外並興建新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和努力創造新的 堆填空間。這些工作都是廢物管理策略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彼此相輔相承。

短期優先項目

環保署當前的首要急務是盡量延長現有堆填區的壽命,以便有足夠時間,完善實施長遠 的解決方案。目前堆填區的一大部分廢物是來自拆建工程,因此廢物減量計劃便以建築 廢物為重點。開徵建築廢物處置費是鼓勵業界積極實踐物盡其用、廢物利用及循環再用 原則的重要措施,這項建議經過多年的諮詢和審議,草案終於在2004年獲得立法會通過。

新規例實施後,建築承建商可將含超過50%惰性物料的建築廢物運往篩選分類設施進行 篩選分類,以便回收再造或再用,每公噸的處置費為100元。建築承建商亦可自行將廢 物分類,然後將惰性廢物運往公眾填料接收設施,以便日後作填海或其他用途,這項收 費為每公噸27元。至於含不足50%惰性物料的建築廢物,可運往堆填區棄置,每公噸處置費則為125 元。以上收費於2005年生效,估計屆時堆填區的建築廢物量會減少約20%。

 
立法會通過2004年《廢物處置條例》修訂草案,批准徵收在堆填區棄置建築廢物的費用。
立法會通過2004年《廢物處置條例》修訂草案,批准徵收在堆填區棄置建築廢物的費用。

與此同時,環保署亦正研究多項擴建現有堆填區的計劃方案。由於物色新堆填區選址往往費時數年,而且香港土地供應緊絀,擴建現有設施亦不失為可行之法,這套方案既切合實際需要,又可暫緩急困,實在有需要早日推行。2004年,環保署已就擴展現有堆填區的方案與公眾展開溝通,並擬定了擴建計劃的可行性研究細節和環評綱領。研究將於2005年展開,稍後將諮詢公眾對研究結果的意見。為幫助公眾更易於理解擴建工程對環境的影響,研究結果將採用立體動畫和其他視像形式來表達。一如既往,環保署貫徹與公眾攜手合作的宗旨,致力促進公眾參與我們的決策程序。

 

 

循環再造

 
在拆卸工程現場進行建築廢物物料分類。
在拆卸工程現場進行建築廢物物料分類。

擴建堆填區和徵收建築廢物處置費誠然可解決部分問題,避免垃圾堆至滿街滿巷,然而我們最終還是需要建設完善的永久處置設施。長遠來說,香港人必須盡力減少各種廢物,以確保廢物管理策略的可持續發展。

 

 

 

 

 

支持廢物回收商

茶果嶺廢物回收站。
茶果嶺廢物回收站。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廢物回收商對土地如飢若渴。環保署為協助業界,先後推出多類計 劃,讓業界租用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營運設施。此外,署方並建議在屯門建設環保園, 為業界提供20公頃長期租約用地。環保園的基本設施完備,包括進出道路、排水系統、污水處理廠、食水及電力供應和專用的臨海船隻泊位。

至於短期租約用地,環保署自1999年至今已與回收商簽訂29分短期租約,未來亦會繼續物色適合的地點,為更多回收商供應短期用地。計劃推行之初,短期租約的租期僅有6 個月,目前租期已延長至5年左右,而且近期租出的場地均已鋪設路面,面積較廣,交 通亦較方便。短期租約用地的承租人一般從事廢金屬、廢木、廢紙及塑膠物料的回收業 務。

 

 

環保署員工向參觀新界東北堆填區的立法會議員簡報。
環保署員工向參觀新界東北堆填區的立法會議員簡報。

 
屋苑居民將廢物棄置在廢物分類箱。
屋苑居民將廢物棄置在廢物分類箱。

政府廢物管理政策的軸心是物盡其用、廢物利用和循環再用。過去多年來,我們已推行 了不少措施減少建築廢物量,接下來都市固體廢物將是計劃重點。本港工商業廢物的回 收率素來很高,然而家居廢物回收的成績則大為遜色,我們實在有必要在這方面加強推 廣。

環保署的「屋h三環奪保新紀元」推行至今已6年。目前本港1 400多個屋苑均已在地下設置回收桶,以回收膠樽、鋁罐和廢紙。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意識,讓廢物分類和回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將在其他方面多作努力。2004年8月,署方在13個住宅屋苑推行了一項試驗計劃,在屋苑大廈每個樓層回收可再造廢物。試驗計劃成效甚為理想,我們已決定2005年在本港全面實施,以確保家居廢物在源頭產生時即行分類,促進回收效益。除膠樽、鋁罐和廢紙外,我們將鼓勵居民把其他可回收的廢物分類,例如鐵罐、膠袋、光碟和玩具等。這套試驗計劃還給予物業管理公司很大的靈活度,讓他們因應屋苑的具體情況選擇設置環保箱或其他分類回收設施。計劃推行至今成績令人鼓舞,據初步報告,部分屋苑的廢物回收量因而倍升。

「明智減廢計劃」減少廢物的成效

除了致力提倡普及的循環再造意識,政府還悉力支持廢物回收業,分別為多個回收商提供7年以下的短期租約用地,協助他們經營,另亦籌劃在屯門開辦環保園(詳見資料方格)。此外,我們現正探討各種回收廚餘的技術。在2004年,我們展開一項以廚餘主要產生者為對象的研究,並預計於2005年推動原地處理試驗計劃(詳見資料方格)。政府亦透過推動「產品責任計劃」及「明智減廢計劃」,鼓勵及誘導工商界承擔妥善管理廢物的責任。「產品責任計劃」初期的焦點主要放在輪胎及充電池上;至於「明智減廢計劃」則表揚減廢成績斐然的企業,發揮啟導作用。

 

 

減少廚餘

 
將廚餘轉作其他用途可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將廚餘轉作其他用途可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逾34%是廚餘,這些廚餘目前被棄置於堆填區,而每年的處置費用 高達1.5億元。廚餘其實並非全無用處,只要經過適當處理,便可轉化為肥料、飼料或其他有用產品。本港近年曾推行多次小規模的堆肥計劃,我們認為下一步應進行深入研究, 尋找更具效率、規模和經濟效益的處理系統。

浸會大學於2004年展開一項研究,目的是檢測各類型廚餘的特性,以及與主要的廚餘產 生者會晤溝通,以發展原地廚餘管理計劃。事實上,有數間主要廚餘生產機構早已利用廚餘作魚糧或其他用途,亦有個別機構表示極有興趣開展廚餘堆肥計劃。有關的研究將 於2005年3月完成。

 

 

放眼前瞻

社會各界避免製造廢物和減低廢物量,無疑有助紓緩堆填區的沉重壓力,然而儘管香港能維持40%的廢物回收率,餘下每年400萬公噸的廢物仍是需要找尋出路。堆填區轉眼間便會滿溢,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採用多元化的處理方案,吸納無法回收的大量廢物。

 

妥善處理淤泥

淤泥連同都市固體廢物在堆填區一併處理。

淤泥連同都市固體廢物在堆填區一併處理。

 

堆填區每天除接收16 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及拆建工程廢物外,還要吸納其他不同種類的廢物,處理污水及食水所產生的淤泥就是其中之一。現時我們每天製造約850公噸淤泥,這些淤泥一般是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質,即使經過脫水程序,仍含有70%液體,為堆填區帶來不少的操作難題。為方便處理及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淤泥運抵堆填區後會與10倍重量的都市固體廢物混和。

目前的處理方法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們曾在1999年進行淤泥處理研究,報告的重點建議是縮減淤泥體積,從而減低堆填量,並指出焚化是香港最適當的淤泥處理方案。環保署已於2004年委託顧問,研究香港建造淤泥處理設施的工程可能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市民可透過環保署網頁瞭解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資料。
市民可透過環保署網頁瞭解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資料。

我們一直朝茬o個目標努力,致力研發一些可應用多種廢物技術回收可用物料及/或能源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藉此減少廢物量和確保廢物在堆填之前經過穩定和消毒程序。 2002年4月,環保署邀請有意與政府合作的本地與海外公司及機構提交意向書。這次邀請共收到59份意向書,分別倡議多種現代化的廢物處理設施方案。為提高技術評選程序 的透明度,政府特別成立諮詢小組和5個分組(詳見資料方格)負責研究建議方案。小 組成員多為非政府官員,當中包括學界、專業團體、環保團體及商界代表。2004年11月, 先後舉行兩次意見交流會,向各權益方介紹各種可行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技術,接下來 將會在2005年展開全面的公眾諮詢。

包括焚化在內的熱處理技術是可考慮的方案之一。許多市民對焚化設施頗為抗拒,但先 進的焚化爐燃燒技術已大為改進,空氣污染度極低,還可將廢物轉化為能源。大家要是 拘泥於主觀意願而否定這方案,便無法達至可持續的廢物管理政策的目標。

晒草灣堆填區修復後鋪上再造物料的緩跑徑。
晒草灣堆填區修復後鋪上再造物料的緩跑徑。

實際上,缺少整個廢物管理系統的任何一環,長遠來說都會造成隱憂,令我們無法解決 廢物管理問題。假如香港只建造新的堆填區,而不同時建設配套的回收和廢物處理設施, 始終難以解決問題。同樣,只有回收及減廢措施而缺乏堆填空間,剩餘的廢物便無從處 置。政府已訂下時間表,在擴建現有堆填區後盡快展開諮詢和籌備工作,務求爭分奪秒, 籌建新的廢物堆填區。公眾應理性地看清楚廢物問題 - 不管我們怎樣努力回收和減廢, 也不能奢望香港可以完全消除廢物。

 

 

 

 

廢物處理的準則

政府於2002年委任了一個諮詢小組和5個分組專責研究廢物處理方案。小組成員大部分均非政府官員,已協定了129項評估各項方案的準則,範疇涵蓋環境因素、社會及經濟 影響、所採用的技術及消費者與使用者等事項,當中較具體的例子包括二噁英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就業機會及成本。小組現正根據這129項準則評審於2002年收取的59份廢物 處理技術意向書,此外並於2004年11月與各權益方舉行兩次意見交流會,介紹各種可行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技術。政府打算在2005年就建議方案進行公眾諮詢。

堆填區擴建計劃 - 2004年公眾宣傳活動
環保署就擴建堆填區的建議方案盡早諮詢公眾意見。


 
月份
主要的公眾宣傳活動
 
2月至4月
在有關的區議會表述政府有意就3個現有堆填區的擴建計劃進行「可行性及環評研究」。
 
3月及5月
向區議員作現場簡報,解釋現有堆填區的環境表現和需要擴建的理據。
 
4月至6月
邀請公眾發表意見,評議3個堆填區擴建計劃可能引起的環境影響,據此界定環評研究的範圍。
 
7月
向立法會議員作現場簡報,解釋現有新界東北堆填區的環境表現和需要擴建的理據。

 

 

前瞻


開始在廢物處置設施徵收建築廢物處置費。
展開堆填區擴建計劃的可行性及環評研究。
就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諮詢公眾。
展開計劃輸出新界東北堆填區產生的堆填氣體。
擴大流動電話電池回收計劃,透過「產品責任計劃」回收各類的便攜式充電池。
在全港推行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在住宅大廈每層設置分類設施。
批出環保園工程合約。
在小鴉洲開設低放射性廢物的貯存設施。

 

| 環環相扣 大局周全 | 資源材料 - 廢物 |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