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宣傳運動、推廣活動、教育和行動計劃,促進公眾的環保意識,以激發市民支持並參與達致既定的環境目標,藉此培養市民保護環境的公德心,長遠解決污染問題。
展開「藍天行動」,鼓勵市民和工商界與政府攜手合作,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
採用「為環境負責 我得 你都得」為「2006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教育市民齊心為減少廢物負起責任。
播放兩輯片長一分鐘的電視節目系列,宣傳節約能源和減少廢物的信息。
由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帶領傑出學生環保大使到新疆進行環保考察。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近年致力鼓勵市民減少家居、辦公室和學校的廢物,透過舉辦不同的環保教育和宣傳運動,使各界人士無論小孩或是企業家,都能明白減少廢物的重要性,懂得怎樣把廢物回收、循環再用。相同的宣傳策略現在也應用在對抗空氣污染之上。
兒童參與戶外活動,樂在其中。
發電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電力,但它郤是香港空氣污染物的最大源頭。香港特區和廣東省政府現正努力,使發電廠和其他源頭能夠減少排放污染物(詳見「空氣」「跨境與國際合作」章節)。但個人也可以為改善空氣質素出一分力。如果每個人都善用能源,便可以減少污染空氣,這正是在2006年推出的「藍天行動」要傳遞的主要信息。對抗空氣污染與處理廢物一樣,需要整個社會投入方可解決問題。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於2006年7月25日宣布展開「藍天行動」,目標清晰明確,呼籲全港市民與政府攜手合作,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政府已用行動樹立榜樣,把辦公室空調室溫設定於攝氏25.5度,並且鼓勵公務員在夏季穿着簡便服飾,把不在使用的電燈、電腦和其他設備關掉。「藍天行動」向社會各界推廣以上種種節能措施和其他改善空氣質素的信息,例如停車熄匙和使用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等。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右)和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左)主持「藍天行動」開展儀式。 環境局常任秘書長王倩儀女士(後排左三)與其他嘉賓主持「藍天大使」委任儀式,同時為「2006-07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揭幕。
「藍天行動」的口號是「全城投入,為藍天打氣」,當中節約能源的信息成為環保署多項社區環保教育計劃的主題。例如,第六屆「香港綠色學校獎」以節約能源為其中一項評審標準,減少用電量最多的學校會獲頒特別獎;而「2006-07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則增設「藍天大使」,讓受過訓練的大使在學校和社區推廣節約能源。節約能源還被列為「2006香港環保企業獎」的其中一項主題(詳見「促進綠色企業」「培育環保新一代」資料方格)。
在社區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大埔環保會與18區區議會、鄉議局及其27個鄉事委員會合辦了攝影和新詩創作比賽;另一項活動則鼓勵市民提出節約能源的建議。此外,我們也在18區舉行巡迴展覽,向市民展示如何從個人層面減低空氣污染。除了推出一系列30秒長的電視宣傳短片,我們還在翡翠台播放了15輯片長一分鐘的電視節目,教育市民在家居節約能源的方法。在2007年,「藍天行動」會繼續加強宣傳節約能源,動員更多界別人士參與行動。
吉祥物智多芬在巡迴展覽協助推動「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
環保署除了向市民宣傳節約能源外,還繼續推廣減少廢物和回收的意識。當中重點推動的「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市民在家居把廢物分類,以作回收和循環再用(詳見「廢物」章節)。環保署轄下社區關係組在多個屋苑和商場舉行巡迴展覽,推廣這項計劃;而為了鼓勵屋苑參加,自2005年8月起,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更撥款資助屋苑在樓層設置分類設施。此外在2006年11月,在翡翠台播放的十輯片長一分鐘的電視節目亦以廢物源頭分類為主題;而在9月展開的學校巡迴展覽,也同樣以此為題材。
綠色幼兒學校的學生在「2006 世界環境日」開幕典禮表演舞蹈。
我們每年舉辦的兩個大型活動 — 「世界環境日」和「香港環保節」 — 均宣傳減少廢物。聯合國指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而香港的「2006世界環境日」活動包括推出由鍾楚紅小姐參演有關減廢的電視宣傳短片,此外還有一連串與區議會、環保團體和社區組織合辦的活動,以及公布與七間超級市場和零售連鎖店達成減少派發膠袋的自願性協議。綠色學生聯會主辦的「無膠袋日」在每月第一個星期二舉行,此計劃獲環保署支持,藉以加強宣傳減用膠袋。
「香港環保節」每年由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舉辦,活動一般長達數月。2005年的活動延至2006年初舉行,故此新一屆環保節的活動將會在2007年初推出,主題環繞減少廢物,活動包括:回收日、比賽、展覽、攤位遊戲,以及與區議會、環保團體和社區組織舉辦的各種活動。此外,「全港舊電腦及電器回收日」也首次於2005年12月舉行,是項回收活動將會在2007年1月一連兩天再次舉行。
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中)聯同主禮嘉賓及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環保局及澳門環境委員會的代表,主持「香港環保節2005」「零廢物」環保步行開步禮。
政府一直協助不同的社團開展減廢計劃。自2001年起,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撥款約2,100萬元予70多個社區廢物回收項目,透過回收桶、流動收集站、回收中心和環保回收機,收集廢紙、碳粉盒、墨盒、舊衣服、廚餘和食油等。這些項目均有助提高市民對回收各類廢物的意識和參與。

我們還藉着2005-06年展開的夥伴合作和能力建立計劃,撥款支持環保團體和社團,把富有組織環保活動經驗的團體與規模較小且經驗較淺的團體配對起來,合辦為期一年的計劃。截至2006年底,長春社大埔環保會地球之友(香港)分別獲得資助主辦三個有關減廢的項目。
引領市民投入和參與環保,是環保署社區環保教育計劃的方向。除非市民明白到小改變可帶來大改善,否則他們未必願意付諸行動去改善環境。我們推出的各項教育和宣傳減少廢物和回收再造的活動,都向公眾展示其實每個人都可作出貢獻。在對抗空氣污染問題上,我們也以此為目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單是政府和工商界的責任,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透過一系列的宣傳和教育計劃,呼籲社會人士支持及參與改善空氣質素。
製作響應「2007世界環境日」的一小時電視節目,宣傳節約能源。
與18區區議會合作,於舊電腦及電器回收日在各區設立公眾回收點。
推行以減少廢物為主題的學校環保教育計劃。
繼續舉辦外展活動和合作計劃,向公眾和不同界別人士宣傳環保信息。
繼續與環保團體和社團合作,並資助社區環保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