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

使命

执行污染管制法例,保障市民健康和福祉,为社会服务。

追源溯流 管制污染源头

医疗废物管理

香港的环境法规管理工作循双线发展。一方面,我们以稳实的骨干支持新的防污染法例及管制规定,贯彻实施和执行有关措施,与促进支援合作的伙伴计划双管齐下,达到对经营者赏罚分明(详见「顾客服务及合作伙伴」)。2011年推行的「医疗废物管制计划」,正是这类工作的例子。

另一方面,我们推行改善环境的措施和持续执行环保法规,藉此纾解由来已久的社区污染问题。然而这个过程往往很漫长,就以改善屯门河水质及消除臭味为例,我们默默耕耘了20年,2011年终于取得理想进展。这份永不言退的精神足证我们矢志执行环保法规,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屯门河及屯门市镇。 屯门河及屯门市镇。

周全规范 管理医疗废物

私家诊所(左)及常见的医疗废物(右)。

私家诊所(左)及常见的医疗废物(右)。

医疗废物在分隔、妥善包装及标签后(左)才运往(中)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右)处置。

医疗废物在分隔、妥善包装及标签后(左)才运往(中)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右)处置。

运载记录制度监察医疗废物的运输流程。

运载记录制度监察医疗废物的运输流程。

就环境及公众健康与安全而言,医疗废物需受关注。每年本港需要处理的医疗废物量超过2 000公吨,当中包括已使用或受污染的利器(例如针)、未经消毒的化验所废物、人类及动物组织、传染性物料和敷料。

为提升医疗废物管理质素,减少对公众健康的风险,政府于2011年8月推出「医疗废物管制计划」,再加上法例管制,务求完善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收集和处置等事宜。

根据现行规定,医疗废物必须从产生源头开始妥善分隔、包装、密封、贮存、收集和处理。香港约有8 000个医疗废物产生者,当中包括大型营运者如医院、政府诊所及留产院,以及小规模的私人医务所和牙医诊所(包括中医诊所)、医学及研究化验所、护理院和兽医诊所等,而平均每月的医疗废物托运次数约为5 500次。

废物产生者须安排持牌收集商收集及运送医疗废物到化学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置。在规定的条件下,医护专业人士也可直接运送少量医疗废物到处理中心处置。管制计划实行运载记录制度,我们藉此监察由源头到处置设施的废物收集及运送过程。医疗废物则以标准容积及色别的大型流动收集箱装载,用附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追踪的车辆或船舶运送。

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已完成改建工程,现每日可以高温焚化处理15公吨医疗废物。中心设有多项措施消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金属排废量,确保符合现行欧盟排放标准。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的服务使用者均需缴付每公斤2.7元的费用。

在2011年,我们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废物收集商举办了36场的简介会,提升业界对医疗废物妥善处理及相关管制计划的认识。此外,在推行措施之余,我们也以罚则配合,重罚违例者,若任何人士违反规定,一经定罪最高可判罚款50,000元至200,000元。这项管制的目的是透过良好的医疗废物管理,尽量避免对公众和环境构成风险,并提升香港的生活质量。

环保署出版了两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守则,以助公众遵守「医疗废物管制计划」的规定。 环保署出版了两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守则,以助公众遵守「医疗废物管制计划」的规定。

河溪新貌 守得云开见月明

1990年代的屯门河。

1990年代的屯门河。

环保署外勤工作人员在屯门检查雨水沙井,追踪水污染源头。

环保署外勤工作人员在屯门检查雨水沙井,追踪水污染源头。

屯门河是人工河道,多年来一直受人为的污染排放影响,造成不少环境问题。屯门河全长4公里,是1970年代填海发展屯门新市镇时所建造的防洪河道。河道集水区周围约有500 000人居住,多年来大量人类、工厂和禽畜废物流入屯门河,导致河水严重污染。

1990年代初期,屯门河极度污染,河水的溶解氧值低至每升1-2毫克,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大概此时政府推出一系列改善水质的措施,可惜问题仍是挥之不去。

1990年代,政府开始分阶段推行管制禽畜废物的措施。1992年,《水污染管制条例》正式实施,订明工业及其它废物的管制规定,同时着手补偏救弊,纠正严重的非法接驳和污水处理问题。政府安装了新的旱季截流设备将污水分流,避免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并开始建造新的污水管,连接尚未接驳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乡村。

推行连串措施后,河道溶解氧水平渐渐改善,屯门河生机再现,鱼类和鹭鸟重临,可是河道仍发出难闻气味,滋扰邻近的居民。2007年, 政府宣布推行「屯门河美化计划」,而除臭便是主要目标之一。

蔡意桥渠口水质改善

整顿前:污水渠破损导致污染物排放至蔡意桥下的雨水渠口。 整顿后:修复破损污水渠,堵截污染物的排放。

整顿前:污水渠破损导致污染物排放至蔡意桥下的雨水渠口。

整顿后:修复破损污水渠,堵截污染物的排放。

2010年代的屯门河面貌和水质监测结果

2010年代的屯门河面貌和水质监测结果

放大 屯门河质监测结果查看资料 屯门河质监测结果

其后政府施工挖掘河床的污染沉积物,河傍街污水泵房亦进行改善工程,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并进行新的执法行动追踪污染源。环保署人员于2010-11年度检查了4 000个雨水沙井,发现了180个污染源,其中70%在2011年底前妥善处理。这一轮行动收获盈丰,例如巡查人员在一幢工业楼宇内发现一条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的破损污水渠,成功堵截污染物排放至蔡意桥下的雨水渠口。

全赖上述措施,屯门河的环境显著改善,区内的水生物种数量日丰,下游水质更首次达到「极佳」级别,其中最令人鼓舞的是大肠杆菌水平在年内减半,数量低至每100毫升1 500菌群数。

屯门河整治工程除了追踪污染源头,还涉及许多其他行动。环保署与屯门区议会携手推广环保意识,联办研讨会,并在区内派发单张和海报。这些措施最终使每位当地居民受惠,屯门河变得更清洁宜人,为市民和野生物种提供宜居的环境。

环保署代表参加屯门区议会举辨的研讨会。

环保署代表参加屯门区议会举辨的研讨会。

前瞻

  • 与社区外展服务机构协作,促进公众遵守《医疗废物管制规定》,包括培训前线人员如何处理医疗废物。
  • 继续推展环保意识及教育计划,向医护人员和清洁及回收业工人宣传「医疗废物管制计划」。

专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