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的環保意識

使命

透過宣傳運動、推廣活動、教育和行動計劃,促進公眾的環保意識,以激發市民支持並參與達致既定的環境目標,藉此培養市民保護環境的公德心,長遠解決污染問題。

人人身體力行 嚮應環保行動

透過宣傳短片鼓勵公眾投入低碳生活。

透過宣傳短片鼓勵公眾投入低碳生活。

環境問題宏大而廣泛,難免令人覺得個人力量太微不足道。我們推行的各類社區計劃,要旨正是要扭轉這種無助心態,為公眾提供必要的資訊和選擇方案,好讓他們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共同改善環境。

我們的社區計劃深入社會每個層面,全力推廣環保意識,倡導市民改變生活模式,其中特別致力宣傳日常生活習慣最易造成影響的範疇 — 氣候變化和減廢。2011年,政府和社區組織推出林林總總的措施,讓公眾明白日常生活可以做到更健康環保。

發起運動 應對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問題既關乎國際也關乎本地,它困擾着整個地球,但追源溯始,問題其實是個人所致,我們的集體行為涓滴成河,造成巨大影響。正因如此,人們必須明白氣候暖化的環球影響,決心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扭轉局面。為臻達這個目標,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環保會)於2010及2011年推出面向學校及公眾的大型計劃「逆轉氣候變化大行動」,鼓勵大家同舟共濟,紓解氣候變化問題。

李樂詩博士於氣候變化學校講座向學生演說(左),氣候變化學校講座暨巡迴展覽展出她到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和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時拍攝的相片(右)。

李樂詩博士於氣候變化學校講座向學生演說(左),氣候變化學校講座暨巡迴展覽展出她到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和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時拍攝的相片(右)。

「大行動」安排多位本地專家主持一系列題為「全球暖化與氣候異變」的資訊推廣講座。在「大行動」下,環保會、極地博物館基金、環境保護署(環保署)、香港天文台及香港科學館協辦了八場公開講座,每次各探討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議題,同場並設有展板展覽李樂詩博士極地之旅的相片,讓公眾了解氣候變化對南極和北極的影響。

其中一次講座安排在201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舉行,為配合這年香港世界環境日的低碳生活主題,當日亦舉行《低碳生活@香港》短片fun享比賽的頒獎儀式,宣傳各種在日常生活中奉行低碳守則的方法。

「逆轉氣候變化大行動」另一精采環節是環保會出版《低碳生活@香港》叢書系列。這一套四冊的叢書分別以年青人、商界、住家人及上班族為對象,鼓勵公眾積極投入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香港》叢書系列

《聽大樹唱歌》

《聽大樹唱歌》

《低碳有前途》

《低碳有前途》

《一家人 好天氣》

《一家人 好天氣》

《6 ISSUE》

《6 ISSUE》

學校是「大行動」的中流砥柱,環保會特別籌辦一系列氣候變化學校講座和巡迴展覽,由李樂詩博士及義工講解氣候變化對兩極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與全球暖化的關係。2011年共舉辦61次講座和27次展覽。此外,環保會並聯同環保署、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於2011年攜手舉辦「氣候變化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培訓52間中學的教師,令他們了解氣候變化對生活質素、自然環境、社會政策及全球一體化的影響。這個計劃旨在增進教師的知識和提供關於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資源,內容以最新的中學通識科課程為本(2011年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亦展開關於建築物及能源的社會參與過程,題為「紓緩氣候變化:從樓宇節能減排開始」— 詳見「可持續發展」)。

我們每人也該憂慮氣候變化,而且再也沒有理由坐視不理。政府的社區教育活動會繼續以加強教育為重點工作,使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及如何紓減其影響有更深的了解。

教師們參加專為「氣候變化教師專業發展計劃」舉辦的兩個主題工作坊:(左)大自然的氣候足跡和(右)碳之經濟學。

教師們參加專為「氣候變化教師專業發展計劃」舉辦的兩個主題工作坊:(左)大自然的氣候足跡和(右)碳之經濟學。

動動腦筋 善用廚餘齊減廢

誰也知道不要浪費食物,最常聽到的理由是食物乃健康之源,而且世界上許多人吃不飽,所以實在不應該浪費食物,但其實不浪費食物還有一個理由:廚餘加劇香港的整體廢物問題,對堆填區構成壓力。

香港的堆填區已瀕臨滿溢,政府現正分多方面解決問題(詳見「廢物」),其中一個方向是減少廚餘。本港正在興建有機廢物處理設施,縮減廢物的體積,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從源頭着手,以解決問題。現時每日有3 000公噸廚餘運到堆填區棄置,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本港各家各戶。

推廣屋苑廚餘循環再造計劃。

推廣屋苑廚餘循環再造計劃。

在市民的居所提供原地廚餘處理設施,例如在屋苑,是解決廚餘廢物問題的另一理想途徑。廚餘在源頭分類後可堆肥,在原地作園藝用途,此外在住宅樓宇設立原地處理設施,還可提高居民對廚餘廢物利用的意識。

為配合這項措施,環保基金於2011年預留5,000萬元撥款資助屋苑設立原地廚餘處理設施和舉辦教育與推廣活動,鼓勵居民參與。11月份,環保基金合共撥款900萬元資助11個屋苑設立設施,各屋苑每日處理約50-100公斤已在源頭分類的廚餘及製造堆肥。參與的屋苑遍布全港各區,大廈樓齡、發展模式及物業管理公司各有不同,它們推行計劃的數據資料和意見甚具參考作用,有助推行第二階段的計劃。

除了廚餘,我們也繼續透過2005年開展的「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和環保基金資助的各類計劃,向公眾宣傳整體減少廢物。政府於2008年注資10億元及於2011年額外注資5億元到環保基金。截至2011年底,環保基金已批出超過6,400萬元支持43個廢物回收項目,包括在舊區單幢大廈推廣廢物源頭分類的項目。

環保基金資助在舊區單幢摟宇推行社區廢物回收項目(左),支持廢物源頭分類(右)。

環保基金資助在舊區單幢摟宇推行社區廢物回收項目(左),支持廢物源頭分類(右)。

分類可回收物料以減少廢物量,及不浪費能源以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均是走向綠色生活的好途徑。這些措施簡單易明,任何人也辦得到。未來我們的社區意識推廣計劃會繼續以此為目標,鼓勵公眾踏出簡單的第一步,領略如何在生活中實行更多環保措施。

前瞻

  • 徵集各屋苑支持傳播綠色訊息,鼓勵居民及家庭傭工採取環保的家居生活方式。
  • 與區議會攜手促進社區積極參與環保事務。
  • 推出高中課程通識科中環境相關單元的教材,並會推出嶄新的主題網站,為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提供環境教育資源。

專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