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河 溪 水 質 監 測 20 年

| 署長的話 | 引言 | 環保署河溪水質監測計劃的背景 | 環保署河溪水質監測計劃的科學依據 | 河溪水質採樣程序、測試、分析及結果公布 | 新界東部 | 新界西北部 | 大嶼山 | 新界西南部及九龍 | 總結 | 附件 | 鳴謝 | 免責聲明 |


 
河溪水質採樣程序、測試、分析及結果公布
 

概述

[計量河溪的物理化學特性圖片]

第二章敘述了環保署河溪水質監測計劃的一些科學背景,本章將詳細介紹本計劃的範圍和流程,以及實地取樣和測驗程序。

 

環保署監測涵蓋本港各區域30條河溪的水質。香港有數以百計的水道和小溪,受監測的30條包括全港較大的河流和一些在八十年代內受到嚴重污染而急需採取補救措施的溪澗。

 

環保署於1986年開展了河溪水質監測計劃,初期只有47個監測站分布於14條河溪,其後計劃覆蓋範圍逐漸擴展,受監測河溪的和監測站數目都有所增加。到了1993年,本計劃共有86個監測站,分布於全港33條河溪。

 

1993年後,受監測的河溪數目為30,減少了三條,而監測站位也減少了四個,總數為82。赤柱河曾是唯一一條位於港島受監測的河溪,這條溪於1997年幾乎完全改為地下暗渠,環保署於是關閉沿河的兩個監測站。同樣,西北部兩條小溪在1990年代後期由於新界西策略性堆填區工程的發展而無法取樣,環保署已於1997年關閉曾嘴溪的監測站,並於1999年關閉稔灣的監測站。因此本報告將不呈列以上三條河溪和四個監測站的數據。

 

此外,有些時期河溪的監測活動亦曾經中斷過,例如1997年及1998年間,設於錦田河的KT1站位的監測因為附近進行河道改善工程而暫時停止,直至1999年才恢復運作;新界西北部的曾角溪亦於1999年受新界西堆填區發展工程影響,水質監測暫停至2000年才重新恢復運作。

[環保署於2005年監測各河溪的地圖顯示監測站位置圖片]

 

環保署人員每月定期到本港河溪監測站,用採水器(收集水樣本的儀器)採集水樣本,然後儲存於瓶內。每個瓶身均配有獨特的條碼標籤,方便識別和追,環保署人員也配備了安全裝置,以免工作人員行經陡斜或濕滑山路時或在惡劣天氣下遇到危險。此外,採集水樣本時還需配帶一些測量儀器,包括多參數水質計量儀、數據記錄器和流量儀。這些器材是實地監測工作的必要工具,另外工作人員亦會帶備掌上電腦,方便記錄現場觀察結果。

 

環保署職員抵達監測站後,先檢驗監測儀器的準確性,然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工作和採集水樣本。收集的樣本注入有標籤的瓶內,儲存於冷藏箱運返化驗室。另外,工作人員利用多參數水質計量儀實地量度多項水質參數,包括水溫、酸鹼度、混濁度及溶解氧,將測量結果記錄在數據記錄器內,再與該監測站的正常參數範圍比較,核實數據的真實性。這些數據和其他實地觀察結果一併記錄於掌上電腦內,待返回環保署辦事處後下載處理。如實地監測或觀察結果顯示河水有異常污染現象,工作人員會立即通知專門處理污染情況的環保署區域辦事處以便跟進。

 

[環保署微生物學化驗室人員分析水中細菌含量圖片]

採集到的水樣本送抵環保署總部後,便立即分發到各單位作進一步處理。部分樣本會送往署內的環境微生物學化驗室即日進行大腸桿菌、糞大腸菌群和五天生化需氧量分析,其餘樣本則先存放於冷凍室,稍後送交政府化驗所,根據第二章所述進行39項其他參數的分析。所有化驗室分析方法均按照先進的國際標準方法進行。

 

與此同時,實地收集的資料會被下載、檢驗和輸入環保署的監測數據庫。此數據庫由專門人員設計,可以高效率地儲存、管理和分析數據,更可製作多種圖表以供報告用途。此外,化驗室分析結果亦會存入此數據庫內儲存。

 

 

遙測

[遙控監測基站內部圖片]

環保署的水質監測工作均由工作人員在每個監測站上採集水樣本和記錄觀察數據。為探討自動水質監測的可行性,我們在1996至2000年間於城門河推行了一項遙控監測試驗計劃。

 

遙測試點設於城門河下游一個基站。河水由站內的水泵抽起流經遙測監測器,每隔一段短時間測量和記錄六項物理水質參數,並透過電話線將數據傳送至環保署總部。

 

透過這項試驗計劃環保署發現遙測所面對的一些問題:例如監測儀器和感應儀表面容易受到生物滋生污染,須經常清洗或更換,長期在惡劣環境運作的器材經常發生故障。由於當時科技的限制,基站的數據傳送並不十分可靠而時有失誤。另外遙測儀器只能測量幾項參數,不能滿足長期水質監測的需要,另外因為基站位置偏遠,無人看守,實地設備容易受到人為破壞。由於遙測設施的限制多,而且資源需求大,環保署最後決定遙測並不適用於長期河溪水質監測計劃。

 

 

發表監測報告及數據

環保署的數據庫儲存了長期水質監測資料,這是報告香港河溪水質狀況的重要資源,決策部門和公眾亦可據此評估水質改善措施的成效。此外,學術界和環保顧問亦可使用監測數據作科學研究和評估基建發展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向廣大市民發布水質監測資料,環保署自1988年開始出版河水水質年報,匯報該年所收集的河溪水質數據摘要和分析結果。1988年至2001年間,河溪水質年報的印刷本在環保署的資源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均有備存,另亦公開發售。自1998年起,環保署開始製作電子版年報,並上載到環保署網址供更多市民瀏覽。為了配合節約用紙的「綠色措施」,環保署已於2002年停止製作年報的印刷本。1998年迄今的河溪水質監測報告可於http://www.epd.gov.hk/epd/english/environmentinhk/
water/river_quality/rwq_report.html
下載,此外詳細年度監測數據亦可在http://epic.epd.gov.hk/ca/uid/riverhistorical/p/1 網址免費下載。

 

環保署的網址除登載電子年報外,並載有全港12個主要河溪監測站的每月水質數據,其中包括水中溶解氧含量及大腸桿菌水平,社會上一些人士例如參加沙田城門河龍舟競渡的健兒需要了解最新河道的水質情況可瀏覽網址。 http://epic.epd.gov.hk/ca/uid/riverrecent/p/1

 

 

 



此 頁 完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