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河 溪 水 质 监 测 20 年

| 署长的话 | 引言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背景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科学依据 | 河溪水质采样程序、测试、分析及结果公布 | 新界东部 | 新界西北部 | 大屿山 | 新界西南部及九龙 | 总结 | 附件 | 鸣谢 | 免责声明 |


 
河溪水质采样程序、测试、分析及结果公布
 

概述

[计量河溪的物理化学特性图片]

第二章叙述了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一些科学背景,本章将详细介绍本计划的范围和流程,以及实地取样和测验程序。

 

环保署监测涵盖本港各区域30条河溪的水质。香港有数以百计的水道和小溪,受监测的30条包括全港较大的河流和一些在八十年代内受到严重污染而急需采取补救措施的溪涧。

 

环保署于1986年开展了河溪水质监测计划,初期只有47个监测站分布于14条河溪,其后计划覆盖范围逐渐扩展,受监测河溪的和监测站数目都有所增加。到了1993年,本计划共有86个监测站,分布于全港33条河溪。

 

1993年后,受监测的河溪数目为30,减少了三条,而监测站位也减少了四个,总数为82。赤柱河曾是唯一一条位于港岛受监测的河溪,这条溪于1997年几乎完全改为地下暗渠,环保署于是关闭沿河的两个监测站。同样,西北部两条小溪在1990年代后期由于新界西策略性堆填区工程的发展而无法取样,环保署已于1997年关闭曾嘴溪的监测站,并于1999年关闭稔湾的监测站。因此本报告将不呈列以上三条河溪和四个监测站的数据。

 

此外,有些时期河溪的监测活动亦曾经中断过,例如1997年及1998年间,设于锦田河的KT1站位的监测因为附近进行河道改善工程而暂时停止,直至1999年才恢复运作;新界西北部的曾角溪亦于1999年受新界西堆填区发展工程影响,水质监测暂停至2000年才重新恢复运作。

[环保署于2005年监测各河溪的地图显示监测站位置图片]

 

环保署人员每月定期到本港河溪监测站,用采水器(收集水样本的仪器)采集水样本,然后储存于瓶内。每个瓶身均配有独特的条形码标签,方便识别和追,环保署人员也配备了安全装置,以免工作人员行经陡斜或湿滑山路时或在恶劣天气下遇到危险。此外,采集水样本时还需配带一些测量仪器,包括多参数水质计量仪、数据记录器和流量仪。这些器材是实地监测工作的必要工具,另外工作人员亦会带备掌上计算机,方便记录现场观察结果。

 

环保署职员抵达监测站后,先检验监测仪器的准确性,然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工作和采集水样本。收集的样本注入有卷标的瓶内,储存于冷藏箱运返化验室。另外,工作人员利用多参数水质计量仪实地量度多项水质参数,包括水温、酸碱度、混浊度及溶解氧,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记录器内,再与该监测站的正常参数范围比较,核实数据的真实性。这些数据和其它实地观察结果一并记录于掌上计算机内,待返回环保署办事处后下载处理。如实地监测或观察结果显示河水有异常污染现象,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专门处理污染情况的环保署区域办事处以便跟进。

 

[环保署微生物学化验室人员分析水中细菌含量图片]

采集到的水样本送抵环保署总部后,便立即分发到各单位作进一步处理。部分样本会送往署内的环境微生物学化验室即日进行大肠杆菌、粪大肠菌群和五天生化需氧量分析,其余样本则先存放于冷冻室,稍后送交政府化验所,根据第二章所述进行39项其它参数的分析。所有化验室分析方法均按照先进的国际标准方法进行。

 

与此同时,实地收集的数据会被下载、检验和输入环保署的监测数据库。此数据库由专门人员设计,可以高效率地储存、管理和分析数据,更可制作多种图表以供报告用途。此外,化验室分析结果亦会存入此数据库内储存。

 

 

遥测

[遥控监测基站内部图片]

环保署的水质监测工作均由工作人员在每个监测站上采集水样本和记录观察数据。为探讨自动水质监测的可行性,我们在1996至2000年间于城门河推行了一项遥控监测试验计划。

 

遥测试点设于城门河下游一个基站。河水由站内的水泵抽起流经遥测监测器,每隔一段短时间测量和记录六项物理水质参数,并透过电话线将数据传送至环保署总部。

 

透过这项试验计划环保署发现遥测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监测仪器和感应仪表面容易受到生物滋生污染,须经常清洗或更换,长期在恶劣环境运作的器材经常发生故障。由于当时科技的限制,基站的数据传送并不十分可靠而时有失误。另外遥测仪器只能测量几项参数,不能满足长期水质监测的需要,另外因为基站位置偏远,无人看守,实地设备容易受到人为破坏。由于遥测设施的限制多,而且资源需求大,环保署最后决定遥测并不适用于长期河溪水质监测计划。

 

 

发表监测报告及数据

环保署的数据库储存了长期水质监测数据,这是报告香港河溪水质状况的重要资源,决策部门和公众亦可据此评估水质改善措施的成效。此外,学术界和环保顾问亦可使用监测数据作科学研究和评估基建发展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向广大市民发布水质监测资料,环保署自1988年开始出版河水水质年报,汇报该年所收集的河溪水质数据摘要和分析结果。1988年至2001年间,河溪水质年报的印刷本在环保署的资源中心、公共图书馆及各大学图书馆均有备存,另亦公开发售。自1998年起,环保署开始制作电子版年报,并上载到环保署网址供更多市民浏览。为了配合节约用纸的「绿色措施」,环保署已于2002年停止制作年报的印刷本。1998年迄今的河溪水质监测报告可于http://www.epd.gov.hk/epd/english/environmentinhk/
water/river_quality/rwq_report.html
下载,此外详细年度监测数据亦可在http://epic.epd.gov.hk/ca/uid/riverhistorical/p/1 网址免费下载。

 

环保署的网址除登载电子年报外,并载有全港12个主要河溪监测站的每月水质数据,其中包括水中溶解氧含量及大肠杆菌水平,社会上一些人士例如参加沙田城门河龙舟竞渡的健儿需要了解最新河道的水质情况可浏览网址。 http://epic.epd.gov.hk/ca/uid/riverrecent/p/1

 

 

 



此 页 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