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河 溪 水 质 监 测 20 年

| 署长的话 | 引言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背景 | 环保署河溪水质监测计划的科学依据 | 河溪水质采样程序、测试、分析及结果公布 | 新界东部 | 新界西北部 | 大屿山 | 新界西南部及九龙 | 总结 | 附件 | 鸣谢 | 免责声明 |


 
总结
 

本港20年河溪水质的进展

[过去20年内大埔滘溪的水质从「极劣」提升至「极佳」图片]

过去20年来香港河溪水质进展大致良好。政府于1980及1990年代推行了一连串水污染整治措施,绝大部分河溪水质均有明显的改善,如附图所示,多年来水质指标总达标率持续上升。回想在1986年,达标率仅为49%,1987年更下降至47%,但九十年代水质开始稳步上升,2000年终于突破了80%,自此一直维持于此高水平,2005年的水质指标达标率为85%,是监测河溪水质20年来的最高达标率。

[1986至2005年香港河溪符合水质指针的达标情况图片]

 

多年来香港河溪水质指数等级的改善趋势尤其令人鼓舞。水质指数等级可反映河溪的一般健康状况,如下图所示,1986年近一半的河溪监测站水质属于「恶劣」或「极劣」等级,但情况慢慢好转,直至2005年,有81%的监测站位录得「极佳」或「良好」水质。

[1986至2005年香港内陆河溪水质指数评级图片]

 

 

实施《水污染管制条例》

本报告曾提到香港河溪水质的改善主要因为从1987到1996年间分阶段在全港建立了十多个水质管制区,使环保署能有效执行《水污染管制条例》的规定来控制污染。监控工作包括定期巡查排污源头,发现并处理许多非法接驳排污渠及排放污水个案。评估措施的成效,可用过去和现在的河溪「污染量」来作比较。环保署估计《水污染管制条例》实施20年内,来自住宅、工业、商业及机构的排放而影响河溪的污染量减少了80%以上。

 

 

推行禽畜废物管制计划

本报告也提到,环保署于1988年根据《废物处置条例》实施了「禽畜废物管制计划」,这是改善河溪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计划下不少禽畜农户结束其高污染的农场,有些继续经营的农户则在排污前首先自行处理禽畜废物,以符合排污标准。据估计,有关计划实施后,禽畜农场排放的污染量已减少了90%。此类污染主要来自新界西北部,即禽畜农场高度密集的区域。

 

 

改善污水收集系统

[图片村屋废水排入露天渠道(接驳污水系统前)]

[图片村屋废水渠接驳至公共污水系统 ]

此外,政府也致力全港各地改善污水基本设施,并于1987年开始逐步实施16个污水收集整体计划。后者为建立涵盖全港污水收集网络提供蓝图,再配合不断改善污水基本设施,大幅度消减区域河溪污染,其中以新界东部的成效尤为显著。其次,政府更定期检讨污水收集整体计划,根据最新人口预测和市区发展模式作出相应的修订,同时继续扩展全港污水收集系统,改良现有的污水网络,透过一连串积极行动使许多河溪水质有大幅度的改善。

 

 

未来改善水质的具体措施

本报告曾提到,香港河溪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2005年内仍有14%的监测站的水质指数被评为「恶劣」或「极劣」,而环保署河溪改善目标是彻底消除「恶劣」或「极劣」等级水质。而此类河溪的主要污染源是禽畜废物和许多目前仍没有接驳公共污水渠的村屋。

 

政府现已拨出80多亿元在未来八、九年推行新的污水收集计划项目。随污水收集整体计划和检讨计划内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扩建,环保署也要求村屋业主尽快将废水接驳至已铺设的公共污水渠,或妥善维持村屋化粪池运作,以减低乡村河溪污染。环保署亦继续严厉执行《水污染管制条例》,杜绝非法接驳排污渠的不当行为,迅速及有效地处理其它污染事件。

 

2005年及2006年内,政府先后推出了鸡场及猪场自愿退还牌照计划,以进一步解决禽畜废物污染问题。这两套计划使鸡农及猪农能交还其经营牌照,而政府则需发放特惠金作为补偿,参与计划的鸡农必须在2007年前结业。随计划的推行,预计未来数年内西北区河溪水质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河溪水质监测

展望未来数年,我们可以看见更多的变化和改进。环保署将继续推行全面的水质监测计划和报告本港河溪水质状况,使市民可以获得详尽的科学数据,以便进一步了解河溪水质。环保署自1986年开展河溪监测计划至今,一直向公众报告本港主要河溪的健康状况,并为污染严重而需要采取行动的河溪提供了依据。多年来水质监测计划公正地评估了本地河溪水质指标达标情况及各项水质改善措施的成效,它亦是规划未来污染管制和消减措施的重要工具。环保署为公众提供了20年的监测计划服务,对水质改善的成果感到欣慰,更期望本计划今后能为市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环保署继续监测河溪水质为规划及污染管制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据 (照片摄于城门河)图片]

 

 

 



此 页 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