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
|
目標
|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旨在回收已在源頭分類的工商業有機廢物(大部分為廚餘),將它們轉化成有用的產品,從而減少堆填廢物的需求。
|
|
九龍灣廚餘試驗處理設施及「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
|
|
由於香港缺乏收集和處理大量廚餘的經驗,本署於2008年中在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設置了一座廚餘試驗處理設施以吸取相關經驗。我們亦分別於2009年年底和2010年中與業界和機構合作,籌備推行「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和「廚餘消減活動」,以促進減少製造廚餘,並將未能避免的廚餘進行源頭分類及收集和處理。廚餘試驗處理設施及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將有助於香港促進良好的廚餘管理和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發展。
|
|
採用的技術
|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會採用生物處理技術 - 堆肥及厭氧分解(下圖),以穩定有機廢物,並將其轉化成有用的堆肥產品和可回收能源的生物氣。 厭氧分解
|
|
效益
|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會分兩期發展:第一期回收中心每天能處理200噸已在源頭分類的有機廢物(大部分為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和堆肥等有用資源。回收中心所產生的生物氣可用作為可再生能源。估計第一期回收中心每年可生產並輸出1千4百萬度電力到電網,足夠3,000戶家庭使用。這可減少使用石化燃料發電,有助每年減少約2萬5千噸溫室氣體排放。 第一期及第二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合共每天處理約500公噸有機廢物。每期的回收中心可分別減少每天200及300噸廢物堆填,幫助延長香港堆填區的可用壽命。 |
|
工程項目
|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選址工作已完成。回收中心第一及第二期的建議選址分別位於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及北區的沙嶺。 為發展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審視了工程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作出舒緩建議。報告確定當建議的緩解措施實行後,是項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接受,預計不會有任何不可接受的剩餘影響。環評報告於二零一零年二月二十四日獲環境保護署署長批准。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的設計和建造工程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展開,回收中心自二零一八年七月起全面運作。 位於沙嶺的第二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其可行性研究及環境影響評估已於二零一一年底展開。 畫家筆下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