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spacer.gif
   
 
space space   space
space

新聞稿

dot_clear.gif

新聞稿

東區推行廢物源頭分類試驗計劃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 (八月二十八日) 呼籲市民與政府共同努力,減少廢物,使香港成為一個美麗環保城市。

廖秀冬博士在主持「廢物源頭分類試驗計劃」開幕典禮時表示,在未來十年,三個堆填區勢必填滿,所以減少廢物是刻不容緩的。她呼籲市民正視廢物問題。

「廢物源頭分類試驗計劃」在港島東區推行,為期一年,目的是尋找具成本效益的廢物回收模式。

來自十三個屋苑近十二萬居民參與這項試驗計劃,各屋苑會根據個別的實際環境和特點,「度身訂造」最適合的廢物分類和回收模式。

在試驗計劃下,樓宇每層會設置廢物分類設施,目的是方便居民在源頭分類廢物,以及擴大可回收物料的種類,進一步提高廢物回收率和減少棄置廢物。

屋苑如有足夠空間,可在每層的垃圾房設置廢物分類設施,收集不同種類的可回收物料;而沒有足夠空間的屋苑,則可利用特定的回收箱或在指定地點收集各類可回收物料,然後由清潔工人在中央垃圾收集站分類。

除了廢紙、鋁罐及膠樽外,試驗計劃會擴大可回收物料的種類,收集其他金屬罐、混合金屬物品、膠袋和混合塑料等。

屋苑亦會定期舉辦其他回收活動,收集指定類別的可回收物料,如衣服、電器及電子用品,和電腦等。

每個屋苑在源頭將可回收物料分類後,會直接賣給回收商,無須再運往一個中央地點進行額外處理。

這個做法可達至三贏局面,回收商可以較低的價格獲取可回收物料;管理或清潔公司可得到額外收入,而最終居民亦會因而得益;另一方面,廢物問題也可以進一步的紓緩。

廖秀冬博士說,如果試驗計劃成效滿意,下一步會把各種回收模式透過管理公司推介給全港其他屋苑。

自一九九八年政府推出「三色分類回收廢物」模式以來,總共回收了四十多萬噸廢紙,一萬二千噸鋁罐和三千多噸膠樽,以目前價格計算,約值三億港元,亦為納稅人節省了五千萬港元的垃圾堆填費用。

廖秀冬博士說,在市民環保意識日漸提高下,家居廢物回收有潛力為業界提供每年數以億元計的商機。

環境保護署將會設立最高回收量大獎,頒贈予平均每月每戶回收量最高的屋苑,以獎勵居民的優良表現。

全新設計的吉祥物「智多芬」會教育居民廢物源頭分類的正確方法。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返回首頁dot_clear.gif目錄

 

 
dot_2x.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