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泳 滩 水 质 监 测 20 年

| 署长的话 | 绪言 | 泳滩水质监测计划 | 监测泳滩水质 | 香港泳滩的级别和等级 | 事故应变 | 向公众发放泳滩水质资料 | 2005年最新泳滩水质概况 | 往年泳滩级别参照 | 补充资料 |


 
香港泳滩的级别和等级
 

[泳滩水质级别和等级制的宣传单张图片]

环保署分别采用两套制度为泳客提供全面的泳滩水质数据。第一套是全年级别制,目的是提供每个泳滩于3月至10月整个泳季的水质摘要数据。环保署于1986年执行泳滩水质监测工作后便实施全年级别制将全港的泳滩分级。另一套制度是1987年开始推行的等级制,目的是根据过去数星期收集的海水样本,提供最近数周的泳滩水质数据。以上两套制度均经过多年来的改良和完善,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模式。

 
泳滩全年级别制

每年,环保署均将本港各泳滩分级,以反映该年泳季(3月至10月)的整体泳滩水质,当中重点是个别泳滩能否达到水质指标,亦即每100毫升海中大肠杆菌不超过180个的指定上限。任何泳滩在泳季的大肠杆菌几何平均含量超出这上限,便不符合水质指标。

 
达标的泳滩(香港大部份泳滩均在此列)将再进一步按照水质分级。水质最佳的泳滩级别为「良好」,几何平均含量较高的泳滩级别为「一般」。同样,未能达标的泳滩亦进一步分为两级:「欠佳」和「极差」。这套四级制度可让泳客知道个别泳滩水质是否持续偏高或偏低,此外并可向公众和政府提供有用数据,显示水质优劣变化的长期趋势。
 
本港泳滩的全年级别制度
级别 每百毫升大肠杆菌数量* 轻微疾病率**
(每千名泳客感染个案)
符合水质指标
良好 <=24 不能验出 符合
一般 25-180 <=10
欠佳 181-610 11-15 不符合
极差 >610 >15
*以泳季期间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计算出的大肠杆菌几何平均值
**皮肤及肠胃病
 
现行的泳滩级别制是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改良而渐趋完善。在实施早期,全港泳滩按照香港当时采用的水质标准分为四级:「良好」、「一般」、「偏差」和「欠佳」,环保署于1980年代后期完成科学研究后,便随即修订了级别制度,使泳滩级别更能准确地反映健康风险,分级制度亦在1990至1992年间更改为今天所见的级别。
 
泳滩等级制
泳滩等级制可为泳客提供各泳滩在年内任何时间的最新水质数据,与全年级别制相辅相成。个别泳滩的等级是根据最近5次抽取水样本的大肠杆菌几何平均值而评定,由于大部份宪报公布泳滩每月均会抽取样本三次或以上,公众只需参考泳滩的等级,便可大概了解该月的水质状况。
 
泳滩等级制于1987年7月开始推行,将全港泳滩分为三个等级:「良好」、「一般」和「欠佳」。一如上文所述,由于这些早期订定的等级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发表的建议指标厘定,而非以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作为基础,因此未能准确反映泳客可能面对的疾病风险。1980年代后期,环保署完成研究和制定以健康风险为本的水质指标后,于1990年正式推出经修订的四级制,将泳滩由1至4评定水质等级,并分级为「良好」、「一般」、「普通」和「欠佳」。
 

1992年,泳滩等级制再次进行改革,演变成为今天的制度。按照现行标准,香港的泳滩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良好」、第二级「一般」、第三级「欠佳」、第四级「极差」。这些分级不可与评估整个泳季水质的全年级别制混淆。例如,个别泳滩在某些时期列为「良好」等级,但它在整个泳季的级别可能仍是「一般」。

 

1999年,环保署再推行另一项重大改革。任何时候泳滩的水样本如每100毫升海水中大肠杆菌含量超过1,600个,最近五次样本的几何平均值便不适用,而泳滩则实时降为第四级。这个机制的目的是确保评定等级时,不会因为几何平均值数字偏低而忽略了大肠杆菌含量骤增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大肠杆菌含量的增加可能因为近期高雨量或个别污染事故所致,此时环保署及其它部门会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和行动。

 
本港泳滩的等级制度
等级 泳滩水质 每百毫升大肠杆菌数量* 轻微疾病率**
(每千名泳客感染个案)
1 良好 <=24 不能验出
2 一般 25-180 <=10
3 欠佳 181-610 11-15
4 极差 >610
或最近一次读数 >1,600
>15
*除另有阐释外,大肠杆菌数量是最近五次采集的大肠杆菌几何平均值。
**皮肤及肠胃病
 

 



此 页 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