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海 水 水 质 监 测 20 年

| 署长的话 | 引言 | 环保署海水水质监测计划背景 | 环保署海水水质监测计划:海水、沉积物及浮游植物 | 海水水质监测计划的发展 | 海水及沉积物化验程序及结果公布 | 东部水域 | 南部水域 | 中部水域 | 西部水域 | 避风塘 | 红潮及浮游植物 | 新发展项目 | 展望未来 | 附录 | 鸣谢 | 免责声明 |


 
新发展项目
 

有毒物质监测计划

2004年,环保署进一步加强海水监测工作,发展了一个崭新的「有毒物质监测计划」。本计划的监测重点是二恶英、杀虫剂和重金属等痕量化学物。这些化学物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可在食物链内积聚,对海洋生物和有机会进食受污染海产的市民均会构成危害。

有毒物质监测计划是环保署根据1999年至2003年间所进行「香港有毒物质污染研究」结果而发展。这项研究搜集海洋环境中有关痕量有毒化学物质的数据,初步评估它们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所构成的风险。研究结论指出虽然香港海洋环境并无广泛受到有毒化学物的严重污染,但政府必须密切监测一些在个别地区仍有潜在污染风险的痕量有毒污染物。

2004年,环保署水质监测课采纳研究报告的建议,正式开展了「有毒物质监测计划」。其目标是更清楚地了解香港海洋环境(包括海水、沉积物及生物)和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河溪及雨水渠)中的有毒污染物水平,评估目前有毒污染物是否会危害环境或公众健康,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监测程序以三年为一周期,首两年监测海洋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第三年则监测陆地上的污染源。

[二恶英/喃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虽然含量很低但可对人体构成危害 ]

本计划首两年(2004至2005年)监测了海水中13种化学物、海底沉积物中的22种化学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9种化学物,分析的痕量有机物包括二恶英/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滴滴涕及其代谢物、有机锡合物等,有毒金属类包括镉、铜、汞等。根据监测计划,环保署人员在全港的七个水质管制区内采集海水及海底沉积物样本,其中包括大鹏湾、吐露港、将军澳、维多利亚港、南区、西北部及后海湾水质管制区,此外并在五个水质管制区内收集海洋生物样本,包括鱼类、双壳贝、虾及濑尿虾作化验。

[有毒物质监测计划人员在船上将海洋生物样本分类图片 ]

2004年至2005年监测计划所得的初步结果与「香港有毒物质污染研究」大致相若,显示香港海洋环境的有毒物质水平一般偏低,未构成令人关注的重大情况,但同时亦发现维多利亚港沉积物有些重金属处于较高的水平,相信和以往的工业污染有关。

有毒物质监测计划于2006年的工作重点是监测污染源,其中包括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水、河溪及雨水渠排放等。香港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缔约成员,需要履行公约的规定,未来的有毒物质监测计划将扩展至监测公约内所有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指标监测计划

[对用于生物指标监测计划的油力进行生殖腺解剖图片 ]

「生物指标监测计划」是环保署于2004年开始推行的另一个新措施。本署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水质监测计划,一直以海水及沉积物的物理及化学参数为主,生物参数只限于污水细菌及浮游植物的监测,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不包括在监察项目内。

生物监测可协助评估海洋环境生态状况,并测试污染对海洋生物在生物各层面上(例如生化、细胞、生理、个体、群落) 的损害。

2001至2003年内,环保署进行了一项「开发生物指针系统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建议环保署建立生物指标监测计划,追踪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监测计划的目标是监测水质变化对指标物种所导致的生物反应,比较全港各海域污染对生物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评估香港海洋环境的整体生态健康状况。

研究并建议在不同的生物组织层面上监测13种生物指标:

  • 鱼的肝酵素;
  • 贻贝溶体的完整性;
  • 贻贝体内的重金属及痕量有机物含量;
  • 鱼类肥满度指数;
  • 鱼类肝指数;
  • 鱼类生殖腺指数;
  • 鱼类鱼鳍腐蚀;
  • 鱼类表皮过度增生;
  • 腹足动物性畸变;
  • 底栖生物(底栖群落)多样性指数;
  • 底栖生物正态分布;
  • 底栖生物丰度与生物量比较图标;
  • 底栖生物多变数统计。

环保署于2004至2005年开展生物指标计划时,首先监测了前九种生物指标,其余四种指标的监测工作于2006年开始进行。

新的生物指标监测计划共包括六个监测区,分别代表本港不同污染程度的海域。包括第一区(后海湾)、第二区(西部水域)、第三区(吐露港及大鹏湾内湾)、第四区(牛尾海及大鹏湾外湾)、第五区(南部水域)及第六区(维港及将军澳)。

监测结果发现在上述生物指标中,本港水域的鱼类一般没有发现与污染相关的鱼鳍腐蚀及表皮过度增生的情况出现,但另外有些其它生物指标则值得关注,例如腹足动物海螺的性畸变,这可能是水中三丁基锡化合物所引发(船只常用的船身防污剂)。海水中即使只有极微量的三丁基锡化合物,亦足以改变海螺性别,妨碍牠们繁殖。

贻贝可在体内积聚有毒物质,因此世界许多国家以贻贝作为生物指标。早期数据显示与本港其它区域比较,尖沙嘴等市中心水域的贻贝含较高的多氯联苯及多环芳烃。一般来说,贻贝样本内多氯联苯的含量均偏低。

以上两项新监测计划与现有的海水水质监测计划相辅相承,结合起来可为环保署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让我们更了解香港海洋环境的状况,以及拟定必要的措施保护海洋资源和修复受污染损害的海域。

 

 



此 页 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