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解决方案

「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

 
计划概览

    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已成功应用于海外不同国家。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不但可以把厨余从堆填区分流,更可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的养份平衡及提升生物气体产量。

    除了兴建新的废物处理设施,政府正同时研究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设施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作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网络的新增部分,以提升香港的厨余处理能力。

 

 

香港主要污水处理设施示意图

香港主要污水处理设施示意图

 
「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

    为配合「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及确立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的技术可行性和装置要求,政府将在大埔船湾渗滤液预处理厂现址设立厨余预处理设施,预计每日可提供最多50公吨的预处理厨余至大埔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进行共厌氧消化。

    厨余预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工程已于2017年12月动工,预计试验计划可于2019年开始运作。

 

 

厨余预处理设施的位置

厨余预处理设施的位置

画家笔下的厨余预处理设施
画家笔下的厨余预处理设施
 
行政管理

    「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由环保署和渠务署协力共同推行。

    在该计划下,环保署主要负责收集厨余、为厨余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密封管道将经预处理的厨余输送到渠务署辖下的大埔污水处理厂内的特定厌氧消化缸;渠务署将负责共厌氧消化的操作和将共厌氧消化所得的生物气体用以产生电力供污水处理厂使用。

 

 
厨余预处理技术

    厨余预处理设施将会采用机械处理切碎厨余并分离杂质,将其转化成均匀的半液态产物,然后注入大埔污水处理厂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和能源回收。

 

 

厨余预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

厨余预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

效益
  • 一址两用及共同处理的协作效应

 为废物处理设施寻找合适土地兴建一向颇具挑战。由于厨余预处理设施计划于大埔船湾渗滤液预处理厂现址设立,并利用大埔污水处理厂现有的系统进行共厌氧消化,达至一址两用、共同处理污水及厨余的协作效应。不仅如此,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更可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的养份平衡及提升生物气体产量。

  • 资源回收、转废为能

「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每日将回收最高达50公吨的厨余,有助于保留珍贵的堆填区空间并减少堆填气体包括甲烷在堆填区产生。由于厨余、污泥作共厌氧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气体,经回收后用以产生电力供污水处理厂使用。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示意图

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示意图

    把大埔工业邨的厨余运送至邻近的厨余预处理设施转废为能,而不是弃置于堆填区,不但有助于保留堆填区空间,同时亦大幅减少进出大埔区的垃圾车数目及其车程。

    以每日运送50公吨厨余到厨余预处理设施为例,垃圾车每日的车程可减少360公里(弃置到新界东北堆填区)或160公里(弃置到沙田废物转运站)。缩短厨余运送车程有助于减少垃圾车的燃料使用,从而减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我们的初步估计,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每年额外种植2521至5673棵的树木*。

 

 
「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的涵盖范围

    作为「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的组成部分,厨余预处理设施的运作需要配合试验计划的进度,以测试厨余和污泥的混合比例以及不同操作参数。

 

厨余预处理设施涵盖范围示意图

厨余预处理设施涵盖范围示意图

    在运作初期2至3年,我们将主要利用从大埔工业邨内食品工厂收集的厨余进行试验,预计每日可处理20至30公吨厨余,以调试厨余和污泥混合比例及其他操作参数。在这个阶段,我们会与所有参加者保持沟通,在营运2年后检讨有关运作。

具代表性的工商厨余

具代表性的工商厨余

典型的厨余收集车辆

典型的厨余收集车辆

    在「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后期,厨余预处理设施的厨余收集范围将会逐渐扩展至大埔区内其他地点的工商业机构,而厨余处理量亦将逐步提升至最高每日40至50公吨。

* 注解
(1)假设每日需要大型密封缸车10次来回架次。
(2)能源消耗数据参考机电工程署的能源消耗指标(运输工具类别)主组别 6–货车–重型;
(3)温室气体排放参考《香港建筑物(商业、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除的核算和报告指引 (2010年版)》。

 

返回页首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