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泳 灘 水 質 監 測 20 年

| 署長的話 | 緒言 | 泳灘水質監測計劃 | 監測泳灘水質 | 香港泳灘的級別和等級 | 事故應變 | 向公眾發放泳灘水質資料 | 2005年最新泳灘水質概況 | 往年泳灘級別參照 | 補充資料 |


 
2005年最新泳灘水質概況
 
香港的泳灘和泳灘級別
環保署將其監測的全港泳灘按地理位置分組:南區泳灘指位於港島南岸的海灘;西貢區泳灘涵蓋新界東岸和該區各泳灘;荃灣及屯門歸納為一區,因該處的泳灘均位於荃灣至屯門的沿岸;至於離島區則包括位於大嶼山、南丫島及長洲多個環境優美的海灘。
 
港島南部:南區泳灘

南區泳灘過往20年的演變

[淺水灣─1980年代的面貌─灘上有一條明渠橫越,附近還有寮屋圖片]

[泳灘腹地的寮屋圖片]

回想1986年,南區多個泳灘,包括灘頭廣闊、平靜安全的淺水灣,以至空曠的滑浪勝地大浪灣等,水質情況都不太理想,而隨附近人口迅速增加,1990年代泳灘環境更進一步惡化。水質欠佳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泳灘腹地的污水處理設施均建於1970年代,原本設計只可供少數人口使用,至1980年代人口急劇上升,令污水設施負荷量大增,沉重的壓力幾乎導致系統崩潰。許多商業樓宇、寮屋和住宅均直接將污水排入雨水渠,導致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淺水灣、深水灣、石澳及石澳後灘等大型泳灘。此外,赤柱附近還有數個豬場,禽畜廢物對赤柱半島的泳灘造成污染,其中也包括聖士提反灣。正因如此,南區的泳灘雖然環境優美,但大部份都不適宜游泳。到了1986年,政府決定採取有效措施,挽救海濱環境。

政府首先制定及實施污染管制法例,以改善水質,並立例禁止在市區內飼養禽畜,赤柱的豬場因而關閉。環保署同時亦開展雨水渠截流和改道計劃,避免污水流入泳灘。此外並採取其他措施有效地減少了排水渠和水道的污染。大部份泳灘的防污「急救」工程均在1988年至1989年間完成,此後泳灘的水質有了顯著改善。

 
自1989年開始,南區只有1個泳灘不符合水質指標,其餘全部達標,而且泳灘的水質均繼續改善。1990年代,政府在南區泳灘持續推行改善措施,其中在深水灣、壽臣山和淺水灣一帶的污水收集設施在1991至1995年間相繼落成。而白沙灣則於1995年中建設了全新的污水處理廠,並將處理過的污水排到雙四門水域,使赤柱一帶的泳灘水質大為改善。接政府於該區展開了多項大型公共污水收集系統接駁計劃。

 
儘管南區泳灘的水質在1990年代後期已普遍改善,但石澳後灘的水質仍然欠佳,主要是因為附近還有許多村屋尚未接駁到公共污水系統,其後政府進行了排水系統改善工程將污水排放口改道至遠離泳灘的地方,石澳後灘終於在1999年達到水質指標,自此更一直沒有出現超出指標的情況。
 
南區泳灘2005年概況
[今日的淺水灣圖片]

2005年南區泳灘的水質維持良好,令到泳灘消閑的泳客盡興而返。雖然年內降雨量較高,但區內12個泳灘中10個全年級別仍維持「良好」,只有大浪灣及石澳後灘的級別為「一般」。南區泳灘所採集的海水樣本中,高達95%符合水質指標,其中72%屬於「良好」等級,正因如此,南區許多泳灘現時為全港最受歡迎,且使用率高。這些風景秀麗的海濱勝地是市民享受碧波暢泳的好地方。
 
2005年7月初,南區泳灘曾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件,泳客和遊人發現淺水帶有大量的垃圾飄浮,有時更堆積在沙灘上。環保署立即提高警覺,並增加監察水質次數。雖然沒有發現大腸桿菌含量增加或水質明顯惡化,但泳灘上的飄浮垃圾總是令人厭惡。經署方進一步調查,發現飄浮垃圾的源頭是珠江上游。該處曾經連場豪雨,造成泛濫,垃圾隨洪水沖到珠江下游,繼而流出大海,借風力和珠江口的潮水飄浮到香港海域。儘管年內發生了飄浮垃圾事件,港島南區各泳灘的水質仍然維持「良好」或「一般」等級。
 
 
 
香港東部:西貢區泳灘
 
西貢區泳灘過往20年的演變
[清水灣第一灣圖片]

香港西貢區的自然環境不染俗塵,區內的泳灘素來以水清怡人聞名,即使在香港泳灘普遍水質欠佳的1980年代,西貢區大部份泳灘也持續錄得「良好」級別。西貢區泳灘得天獨厚,主要是因為本港東岸郊野連綿,附近海域離島星羅棋布,政府還在此闢劃了西貢郊野公園,人口遠少於香港其他地區,而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也相對較輕。
 
多年來,銀線灣是區內唯一水質較不理想的泳灘。主要因為泳灘附近陡坡房屋密布,化糞池經常滲漏或溢流影響水質。2001年政府將公共污水系統擴展至銀線灣一帶,環保署亦致力促使居民將住宅的污水接駁至公共污水渠。隨房屋化糞池的使用逐年減少,銀線灣的污染問題也逐漸紓緩。目前,超過半數銀線灣住戶已接駁到公共污水渠,未來數年內,其餘住戶將會陸續完成接駁工程。
 
其他西貢區的泳灘偶爾也發生污染事故。例如清水灣第一灣曾受到附近一條雨水渠的污染,對此,環保署會持續採取執法行動,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另外,政府還進行了提升泳灘環境的改善工程,包括在清水灣第二灣興建新泳灘設施和廁所,以及將處理過的污水引流至遠離泳灘的鎖匙頭排放。2002年初,清水灣第二灣污水處理設施的消毒裝置正式啟用,進一步改善了泳灘的水質。
 

西貢區泳灘2005年概況

[銀線灣的污水系統接駁工程圖片]

2005年,西貢區6個憲報公布泳灘中有5個為「良好」級別,當中廈門灣和三星灣的水質更於整個泳季內維持100%「良好」等級。銀線灣的級別則依然是「一般」,但該泳灘已在多方面取得了改善。

 
到2005年為止,隨銀線灣背後的村屋陸續接駁了公共污水渠,化糞池所造成的污染風險已大幅減低。政府早於2001年將公共污水系統擴展至銀線灣一帶,2002年開始,泳灘的水質持續改善,雖然2005年大雨連場,該泳灘的水質仍維持其持續改善的趨勢。一如下圖所示,2005年的雨量約比2004年多近一倍,但銀線灣的大腸桿菌全年幾何平均值仍繼續下降。2005年內僅有一次的等級被評為「第四級」,相比之下2004年則曾兩度被評為「第四級」。
 
 
 
 
香港西部:荃灣區及屯門區泳灘

[管制豬場排放的廢物圖片]

香港西部的泳灘分布於荃灣和屯門,毗鄰這兩個人口稠密的市區,區內的泳灘多年來備受附近稠密發展污染的影響,豬場污水也曾是主要的污染源,直至環保署於1994年實施經修訂的《禽畜廢物管制計劃》後,禽畜廢物污染問題已有大幅改善,對泳灘水質的影響亦相應減少。

 
以下圖表顯示,屯門區泳灘的全年級別與荃灣區存在頗大差距,這是由於兩區泳灘的歷史發展截然不同。位處海岸西部的屯門區泳灘過去20年來水質有明顯的改善,2005年更全部達到「一般」的全年級別,而水質的等級則以「第二級」(一般)為多,其中兩個泳灘有時更升至「第一級」,只有一個泳灘曾經降至「第四級」。相比之下,荃灣區泳灘的污染情況未有顯著改善,箇中原因下文將另作詳述。除馬灣東灣取得「一般」全年級別外,該區大部份泳灘都已關閉。2005年內,屯門及荃灣區泳灘達到水質指標的總百分率為81%,其中未能達標的主要是荃灣區內的泳灘。
 
 
 
荃灣區
荃灣區泳灘:歷史背景

[釣魚灣後方一個豬場(右上)圖片]

1980年代,荃灣區泳灘主要受到三個污染源影響,其中包括附近豬場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寮屋和樓宇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這兩個污染源是全港泳灘普遍面對的問題,至於第三個污染源則是由於荃灣海灘位於藍巴勒海峽(荃灣與青衣島之間的海峽)的西北方,常有受污染的海水隨潮汐流到荃灣的泳灘。

 
1980年代,因政府嚴厲管制市區內的禽畜農場,禽畜廢物問題大致解決,但樓宇排放的污水問題卻仍然存在,導致長久以來區內泳灘水質一直欠佳。目前,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擴展工程仍在進行中,青山公路沿線不少村屋尚待接駁污水渠(包括荃灣多個泳灘腹地)。此外,「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已於2001年底完成,該計劃雖能為海港整體水質帶來顯著的改善,特別是東面水域,但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尚未設置消毒設備,而海底排污渠口則距離荃灣多個泳灘僅約8公里,處理後的污水往往隨潮汐和海流進入荃灣水域,影響區內泳灘水質。
 
荃灣區泳灘2005年概況

[馬灣東灣泳灘圖片]

2005年,荃灣區8個泳灘中有7個未能達到水質指標。一如2004年,這些泳灘繼續關閉。此外,年內甚高的雨量對荃灣區泳灘水質亦有所影響,其中已關閉的4個泳灘的全年級別由「欠佳」下降至「極差」。全區唯一開放的泳灘是位於珀麗灣的馬灣東灣,全年級別為「一般」,泳季內一直開放供公眾使用。該泳灘在大雨期間曾被評為「第四級」,但總體來說水質遠勝於區內其他泳灘,相信這是與其地理位置有關。

 

[「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及第二期工程示意簡圖]

荃灣區泳灘水質誠然未如理想,但前景卻是樂觀。「淨化海港計劃」現時尚未具備污水消毒設施,因此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對泳灘水質造成一定影響。政府目前正籌建「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並有望於2009年為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排放進行消毒,上述計劃必須依賴公眾的支持及支付排污費,用以承擔設施的營運費用。工程完成後,荃灣一帶水域的含菌量預期將大幅下降,為荃灣7個泳灘的重開立下基石。

 
2005年內,環保署與荃灣區居民、渠務署等攜手合作,致力改善泳灘水質。深井一帶大部份的住宅大廈、商業樓宇和許多村屋已接駁至公共污水系統,青山公路沿線的污水渠接駁工程亦逐步進行,待至2009年污水主幹渠落成後,環保署亦會要求村屋和其他樓宇業主盡快將污水接入公共污水渠。「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的污水消毒設施及污染源防治工作,將為荃灣區的水質帶來進一步的改善。
 
屯門區

屯門區泳灘:歷史背景

在1980年代,屯門區泳灘的水質一如荃灣區般欠佳,經過環保署和其他政府部門多年來努力控制污染,遂令情況有所改善。回想1986年,屯門泳灘的海水中大腸桿菌含量極高,其中近屯門新市鎮的海灘情況尤為嚴重。當時的主要污染源是屯門明渠,渠內的污水經常影響到附近的泳灘。為了改善泳灘水質,環保署於1993年手擬定「屯門污水收集整體計劃」。計劃的第一期工程於1994年開展,區內的污水管道和網絡輸送能力相繼大幅提高。1997年,第二期工程正式推行,污水主幹渠的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使許多鄉村得以接駁至公共污水系統。工程實施後,泳灘水質顯著改善。以往因水質欠佳而關閉多年的泳灘再次「適宜游泳」,重新開放予公眾使用,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如2005年重新開放的青山灣泳灘。

 

屯門區泳灘2005年概況

[1981年青山灣面貌,泳灘遠處有水渠排出污水(上),2005年重新開放(下)圖片]

由於政府不斷改善污水收集設施,屯門區泳灘的情況於1990年代已顯著好轉。2005年,屯門區6個泳灘全部達到水質指標,而且自1999年至今泳灘的全年級別一直維持於「一般」,此外青山灣的重開深具象徵性意義,代表屯門區泳灘一洗污染形象。過去的青山灣污染非常嚴重,水質極差,因此在1981年開始關閉。隨政府多年來的努力,區內污水收集設施日趨完善,加上多項污染管制計劃亦逐漸取得成效,水質遂穩步改善,到了1990年代,青山灣水質持續好轉,1999年首次獲得「一般」的全年級別,此後一直維持這個級別。其實以青山灣的水質,本可在2005年前重新開放,只是泳灘的海床情況欠佳,可能對泳客構成危險,故需進行海床改善工程。工程完竣後,泳灘還設置了多項新設施,並於2005年6月1日正式開放予公眾使用。重開後的青山灣深受泳客歡迎,亦是現時本港熱門泳灘之一。

[過去二十年泳灘的水質趨勢 - 青山灣泳灘圖片]

 
離島區泳灘
歷史簡介

[長洲東灣泳灘圖片]

離島區泳灘分布於大嶼山、南丫島和長洲三島,遠離繁華的市區,因此水質一般清澈良好。自1986年至今,離島區偶有岸邊住宅的化糞池溢流污染泳灘的情況,環保署一直努力執法,調查和整治污染。長洲東灣和觀音灣泳灘的地面排水渠以往時有污水排放造成污染,1990年代中期排水渠改道後,兩灘的水質有了大幅的改善。在此之前,長洲污水處理廠於1989年曾加裝海底排污渠,污水得以更有效地分散,遠離泳灘。2003年,該廠裝置了設有強效散流器的新型排污渠,同時又改良了多項其他設施,使長洲的水質進一步改善。

在芸芸離島區泳灘中,銀礦灣是我們的最大挑戰。泳灘的歷史頗為複雜,1980年代,灘後腹地有多個禽畜農場運作,禽畜廢物排入梅窩一帶的河流是泳灘的主要污染源頭,導致銀礦灣於1987至1989年關閉達3年之久。自《禽畜廢物管制計劃》推行後,泳灘的水質頓時有所改善,到了1989年已顯著好轉。1992年底,區內的5個禽畜農場全部關閉,水質遂再進一步改善。然而在往後多年,銀礦灣偶爾仍有較輕微的污染問題,但一般水質良好而穩定。

 
離島區泳灘2005年概況

[大嶼山銀礦灣泳灘圖片]

2005年,離島區9個泳灘中8個全年級別為「良好」。等級方面,4個泳灘於整個泳季維持「第一級」(良好)等級,而並無任何泳灘曾評為「第三級」及「第四級」。

 
銀礦灣2005年的全年級別為「一般」,雖略遜於區內其他泳灘,但其水質改善的趨勢確令人鼓舞。政府現已手計劃提升銀礦灣的污水收集網絡及污水處理設施,環保署則一直緊密監控化糞池和滲水井的運作情況,並促使居民履行自身的責任,維持污水處理系統有效地運作,防止泳灘污染。
 
 
 
非憲報公布的泳灘

[愉景灣和周圍環境圖片]

[構建中的龍尾泳灘圖片]

香港沿岸有許多非憲報公布泳灘,2005年環保署對其中兩個進行監測 ─ 位於大嶼山的愉景灣和吐露港北面大埔以東的龍尾。風光秀麗的愉景灣位於愉景灣住宅發展項目範圍內,是頗受泳客歡迎的泳灘,2005年全年級別為「良好」。龍尾的情況則不同,這個泳灘仍在構建中,政府計劃將原有的石灘改建為人工沙灘,以配合附近大尾篤的熱門康樂設施。2005年,龍尾的水質全年級別為「一般」,與2004年相同。

 
全港泳灘2005年概況
總括來說,環保署20年來悉力改善香港泳灘的水質,今天已取得顯著的成果,特別是與本署成立初期的水質比較,更是值得欣慰。本港41個憲報公布的泳灘中,34個(83%)達到水質指標,2005年全年級別為「良好」(23個)或「一般」(11個),這些泳灘分佈於南區、西貢區、離島區和屯門區。不符合水質指標的泳灘共7個,全部位於荃灣區,其中1個全年級別為「欠佳」,其餘6個為「極差」,政府正進一步採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質。本報告刊載的2005年圖表顯示「泳灘監測計劃」多年來的成效,政府將與公眾一起攜手合作進一步改善香港的泳灘,創造更美好的海濱環境,造福廣大市民和後代。
 
 
 

 



此 頁 完 結